应该是某种鼩鼱。
鼩鼱是食虫目鼩鼱科的通称。体型纤小、肢短,状如鼠而吻尖长。约20属200余种,除极地 、大洋洲和一些大洋岛屿外,各大陆均有分布,但南美洲只见于北部。中国境内有10属24种。绝大部分栖于湿润地带。现生哺乳动物中体型最小的一种,一般体长3.5~18厘米,尾长0.9~12厘米。臭鼩体重仅2克。覆毛细短而密,多数呈褐灰色,有些体侧有臭腺,繁殖季节味更浓。眼细小,视觉差,听觉、嗅觉发达。外耳壳不显著。部分水生种类的足下具毛栉或蹼(如蹼足鼩)。臼齿齿冠具发达的齿尖,呈W型排列。适于食虫,是一种小巧可爱的有益动物。
地栖者居多,亦有半水栖或穴居者。昼夜活动或仅夜间活动,不冬眠。平时独栖。食虫或其他小动物。唾液腺中常含麻醉剂,可使俘获物麻醉 。温带3~11月繁殖,热带终年繁殖。孕期17~28天 。年产数胎,每胎2~10仔。野外寿命12~18个月。因食虫,对农业有益。
小鼩鼱分布于从欧洲西部、俄罗斯到我国西北、东北等地。它的外形有点像家鼠,但鼻子略长些、嘴尖一点。小小的眼睛,能顾盼到两侧和后面。小而圆的耳朵,尖细而能伸缩的吻部,赤色的牙齿,齿式也不同于鼠类。体毛主要为褐色,腹面白色。尾巴长而裸露。
鼩鼱的体长仅4—6厘米,尾长4—5厘米,体重3—5克,可以说是世界最小的哺乳动物了。
鼩鼱等食虫类的被毛比较柔软细密,吻鼻延伸成灵活的吻突,具有五趾型附肢,并具钩爪,多跖行性,足和尾上有鳞。乳腺开口处具乳头。它们的头颅扁平,脑小,大脑半球无沟回,向后不能掩盖小脑,智力相对低下。嗅叶较大,嗅觉非常灵敏,但眼睛不发达。牙齿一般为26~44枚,虽然是异型齿,但分化程度较弱,显示出原始的特点,并且伴随着体形的特化而出现齿数减少的现象。
鼩鼱等食虫类是最早的有胎盘类动物,产生于中生代的白垩纪,大多数是以昆虫为食的小动物,也是哺乳动物中最原始的一类,现生的食虫类在全世界有400多种,均为身体被以柔毛或硬刺的、外形似小老鼠的小型有胎盘类兽类。有胎盘类又称真兽类,是比原兽类(单孔类)、后兽类(有袋类)更高等的动物。胚胎器官在母体子宫壁之间接触的区域称为胎盘,是富有血管的海绵状器官。胚胎在母体子宫内发育,通过胎盘从母体吸取营养一直到成熟。胎盘是真兽类所特有的器官,它们的幼仔一生下来即为活泼的小动物。现生的绝大多数的哺乳动物都属于有胎盘类。
鼩鼱等食虫类似乎都是一些“不起眼”的小动物,但在哺乳动物的进化史上却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们在中生代上白垩纪地层中就已出现,是有胎盘类哺乳动物中最原始和最古老的一支,在兽类的进化史中起过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大多数比较高级的哺乳动物类群的祖先,特别是包括人类在内的灵长目动物、世界上种类和数量最多的啮齿目动物和能在空中飞行的蝙蝠等翼手目动物等,都是先后从早期的食虫类直接分化出来的。
不要小看小鼩鼱,它的胃口可大哩。它一天到晚总是忙个不停地吃,每天至少得吞进同自己体重一样重的食物。如果食物丰富,它甚至一天能吃下相当于自己体重3倍的食物,真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大肚汉”。
小鼩鼱的腭下长有唾液腺,能分泌出一种毒液。如果人去捕捉它,不小心被咬上一口,手臂就会发热肿大,引起剧痛,要过几天后才能消失。小鼩鼱也用这种武器来捕猎食物,小动物若被咬伤,将顿时失去知觉,不能动弹。
科学家曾经做过实验,将鼩鼱唾液腺分泌出的液体,注射进老鼠体内,很快就会引起老鼠的生理变化,血压降低,心脏跳动变慢,呼吸也发生困难。不到一分钟,毒液发作,老鼠便进入瘫痪状态。
小鼩鼱成熟得快,生命也短促,寿命仅有14—15个月。雄兽在“求爱”时,总是在洞口兴奋地鸣叫,雌兽如果不愿意,就发出嘶叫,示意它快快走开;如果雄兽还是喋喋不休,缠绕不去,那雌兽就改用尖叫来下“逐客令”。
小鼩鼱雌兽的怀孕期为24—25天。每年产1—2胎。每胎产4—8仔。幼仔们长大后,雌兽常带着它们排成一列纵队,相互衔着尾巴,穿过原野,去寻觅食物。其中,到处都有的蚯蚓是它们最早阶段、最容易获得的佳肴。
如果小鼩鼱遇到敌害,一时逃遁不了,就装模作样起来。它们会立即将背隆起,磨牙擦嘴地发出尖锐的吱吱声。有时,索性躺倒在地,伸出四脚,边踢边舞,并发出断续的叫声,以便吓退敌害或者请求救援。
参考资料: http://baike.baidu.com/view/64727.htm?fr=ala0_1
里面有。
新华书店有淘气包马小跳系列之暑假奇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