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社会主义改造的成功和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的建立,为中国以后的一切进步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 我来答
匿名用户
2014-01-18
展开全部
我国建国的时候仅仅是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因为此时我国的经济基础还不是公有制。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以后,公有制在我国占主导地位,因此我们认为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起来,从此我们的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基础确定,可以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搞社会主义建设。
绍霞书月
2023-09-26 · TA获得超过3.6万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3万
采纳率:35%
帮助的人:708万
展开全部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我国一切进步和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的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为发展社会生产力开辟了广阔的道路;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使广大劳动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和社会生产资料的主人,这是中国几千年来阶级关系的最根本变革,因而极大地提高了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巩固和扩大了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的阶级基础和经济基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再次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进一步改变了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增强了社会主义的力量,对维护世界和平产生了积极影响。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秒懂百科
2020-11-20 · TA获得超过5.9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25.3万
采纳率:88%
帮助的人:1.2亿
展开全部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血色黄昏的黄昏
2017-08-14 · 知道合伙人军队行家
血色黄昏的黄昏
知道合伙人军队行家
采纳数:7174 获赞数:76432
1984年在广州军区第一通讯总站,通过无线电修理技术考核认证,获得两次部队专业嘉奖。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从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56年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相继实现了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民族独立、人民当家做主的新社会,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两个历史性转变。

新中国成立后的头三年,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一方面肃清国民党反动派在大陆的残余武装力量,剿匪反霸,镇压反革命,召开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会议,建立各级人民政权,健全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另一方面,接受帝国主义在华资产,没收官僚资本企业归国家所有,完成新解放区的土地制度改革,发展新民主主义经济。在胜利完成繁重的社会改革任务和进行抗美援朝战争的同时,到1952年底,全国工农业生产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全面恢复了遭到严重破坏的国民经济,为发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准备了条件。

1953年,中国共产党根据国内经济、政治条件及国际形势的变化,正式提出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采取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方针,动员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总路线规定的任务而奋斗。这条总路线符合当时中国社会发展的要求,反映了历史的必然性,是完全正确的。以过渡时期总路线为指针,中国开始实行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和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制定和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推进教育科学文化建设和国防现代化建设。在这期间,新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奉行和平外交方针,初步争取到一个有利于建设的国际和平环境。到1956年,我国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工业建设进展顺利,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1953年,党中央正式提出了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即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实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同年,我国开始执行发展国民经济的“一五”计划。由此,中国进入了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和全面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时期。

总路线首先规定了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的任务。

工业化就是要为社会主义建立物质基础。早在1949年3月,毛泽东就指出:“从中国境内肃清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和国民党的统治”,“还没有解决建立独立的完整的工业体系问题,只有待经济上获得了广大的发展,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先进的工业国,才算最后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1955年10月,毛泽东又指出:“我们的目标是要使我国比现在大为发展,大为富、大为强。现在,我国又不富,也不强,还是一个很穷的国家。我国是个大国,但不是富国,也不是强国。飞机也不能造,大炮也不能造,坦克也不能造,汽车也不能造,精密机器也不能造,许多东西我们都不能造,现在才开始学习制造。我们还是一个农业国。在农业国的基础上,是谈不上什么强的,也谈不上什么富的。”

这里毛泽东提到的“工业国”是以重工业为优先发展目标的。在当时我国经济基础极其薄弱、资金极度匮乏,又面临帝国主义战争威胁和经济封锁、禁运的情况下,这也是不得不作出的战略决策。诚如周恩来所说:“只有依靠重工业,才能保证整个工业的发展,才能保证现代化农业和现代化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才能保证现代化国防力量的发展,并且归根结底,也只有依靠重工业,才能保证人民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的不断提高。”

总路线规定的另一项任务是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1952年国民经济恢复阶段结束时,虽然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的经济成分已基本控制了国民经济命脉,但私有制经济形式在国民经济中仍占相当大比重。要完成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必须对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经济形式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社会主义改造从1953年陆续开展起来,在此过程中,党中央创造性的开辟了一条从低级到高级逐步过渡的和平改造道路。具体来说,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主要是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创造了从互助组发展到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再发展到社会主义性质的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的过渡形式,逐步把小农经济改造成为社会主义集体经济。手工业的

社会主义改造,主要是从供销入手,引导手工业者走手工业供销合作的道路,把手工业者的个体私有制逐步改造为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则创造了从加工订货、统购统销、公私合营、全行业公私合营等多种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实现了马克思和列宁关于对资产阶级企业进行和平赎买的设想。

到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我国的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经济占整个国民经济的比重超过80%。这标志着我国几千年来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剥削阶级制度已基本上被消灭,以生产资料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制度确立起来,奠定了我国社会主义的根基。此外,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期开展的“一五”计划同样取得了巨大成就,一批国家工业化所必需而过去又非常薄弱甚至空白的基础工业建立起来。

一, 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中国的特点是农民占人口的绝大多数。如何将几亿农民的个体所有制改造成集体所有制,是一个历史性的难题。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原理,从我国农村实际出发,制定并实行了一整套适合中国特点的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方针、政策和办法,开辟了一条适合我国情况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在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同时,也对个体手工业实行了社会主义改造。手工业与城乡人民生活有密切关系,在国民经济中占有相当的比重。但是,作为个体经济的手工业,经营分散,生产规模小,技术落后,劳动生产率很低,因此必须通过合作化对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使之能够适应国家工业化建设和人民生活的需要。由于手工业者同个体农民一样,也是小私有的独立劳动者,因此,对个体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了类似改造个体农业的逐步过渡的方法。当然,手工业也有与农业不同的特点,如手工业个体经济是商品经济,生产活动离不开市场;手工业者经营灵活,主要凭手艺吃饭,有行业帮会传统等。这些特点客观上又要求对手工业采取一些与农业合作化不同的方针政策。

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在推进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同时,党和政府也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情况的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

用和平赎买的方法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无产阶级掌握国家政权后,剥夺过去的“剥夺者”,使被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变成人民的财产,这是社会主义革命的一条基本原则。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和平赎买,有利于发挥私营工商业在国计民生方面的积极作用,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有利于争取和团结民族资产阶级,有利于团结各民主党派和各界爱国民主人士,巩固和发展统一战线;有利于发挥民族资产阶级中大多数人的知识、才能、技术专长和管理经验,也有利于争取和团结那些原来同资产阶级相联系的知识分子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1956年,全行业公私合营进入高潮。年底,全国99%的工业企业和82%的商业企业实行了全行业的公私合营,这标志着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已基本完成。全行业公私合营后,国家对合营企业进行清产核资,定股定息,国家委派人员负责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统一调配企业的人、财、物,生产资料为国家所有。国家按企业资本的股份额,每年拨付给原工商业者5%的定息,开始决定付息7年,后来又延长3年,共计10年。全行业公私合营后,企业的生产关系已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基本上成为社会主义国营性质的企业。

另外,把资本主义工商业者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社会主义劳动者。在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国家对资方在职人员和资方代理人采取“包下来”的政策,以企业为基地,根据“量才使用,适当照顾”的原则,对他们在政治上适当安排、工作上发挥作用、生活上妥善照顾,通过改造阶级成分的方式达到从整体上消灭资产阶级的目的。对企业的改造和对人的改造相结合,改造资本家个人与消灭他们所属的资产阶级相结合,既避免了激烈的阶级对抗,减少了改造的阻力,又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进步。

在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上,有两个事实是世界历史上各种革命大变动中罕见的:一是在一个几亿人口的大国中比较顺利地实现了如此复杂、困难和深刻的社会变革,不仅没有造成生产力的破坏,反而促进了工农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二是这样的变革没有引起巨大的社会动荡,反而极大地加强了人民的团结,并且是在人民普遍拥护的情况下完成的。这些情况说明,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的确是一个伟大的历史性胜利。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初步确立

1956年底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中国历史上长达数千年的阶级剥削制度的结束,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初步确立。我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是从这时开始的。

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使我国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社会主义经济成分已占绝对优势,社会主义公有制已成为我国社会的经济基础。中国几千年来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阶级剥削制度已经基本上被消灭,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已经建立起来。

在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基本建立的同时,我国的政治领域也发生了重大变化,确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已成为无产阶级专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已经确立。特别是1954年9月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结束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由《共同纲领》代行国家宪法的过渡状态。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中国人民100多年来为建立新中国而英勇奋斗的历史经验的总结,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新的历史经验的总结。它肯定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走过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并且用宪法形式把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确定下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及颁布施行,为各族人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提供了条件和保证,为逐步健全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逐步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创造有利于社会发展的良好的社会政治环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也是20世纪中国又一次划时代的历史巨变。中国从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越过漫长的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阶段,进入到社会主义新时代。一个长期受帝国主义掠夺和奴役的国家,变成一个享有主权的独立的国家。一个四分五裂的国家,变成一个除台湾等岛屿外实现统一的国家。一个人民备受欺凌压迫的国家,变成一个人民当家作主、享有民主权利的国家。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变成一个走向经济繁荣、全面进步的国家。一个在世界上被人们看不起的国家,变成一个受到国际社会普遍尊重和重视的国家。所有这些,都是建立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不可缺少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条件,为后来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制度基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极大地提高了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以其与社会化大生产的一致性和能够在经济落后条件下尽可能地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为发展社会生产力开辟了广阔的道路。随着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我国初步建立了一个比较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农业生产条件发生显著改变,生产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城乡商业和对外贸易都有很大增长,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事业有很大发展,我国主要工农业产品的产量在世界的位次都明显提高。中国现代化建设取得的辉煌成就,离不开选择并且走上社会主义道路这个最基本的前提条件。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使广大劳动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和社会生产资料的主人。这是中国几千年来阶级关系的最根本变革。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极大地巩固和扩大了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政权的阶级基础和经济基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开始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通过社会主义改造转变到社会主义社会是历史的必然。

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结合我国具体实际,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成功地完成了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中国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积累了丰富的历史经验。

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初步确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是20世纪中国又一次划时代的历史巨变,也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史上又一个历史性的伟大胜利。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制度基础。

资料来源——

中国网(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http://www.china.com.cn/news/zhuanti/09dlms/2009-09/30/content_18635924.htm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http://dangshi.people.com.cn/GB/223928/223934/14930729.html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

http://www.wxyjs.org.cn/ddwxzzs/wzjx/201306_1/201311/t20131129_146699.htm

人民网:

http://theory.people.com.cn/n1/2016/0329/c143844-28236004.html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1条折叠回答
收起 更多回答(2)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