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仪闭合导线测量步骤
一、实地选定控制点
实地选点之前先要有一个计算程序,且已经编辑好线路设计参数,知道路线的大致走向。选点的几个要求:地基稳固,方便架设仪器和后期放样,超出施工挖填范围一定距离,相邻两点之间通视良好,各点与前、后相邻点之间的距离尽量等长。
确定导线的等级,请参照下图的《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参数》。
二、埋石
在选定的点位挖坑,依土质情况而定,建议埋置深度不小于0.6米。将钢筋切割成长约50公分的小段,选择截面较平整光滑的一端用钢锯锯一个深约2mm的十字丝待用。
搅拌砼倒入坑中,人工捣实,表面抹平,在中心位置插入钢筋,钢筋顶端高出砼面约1公分。在砼表面刻下点的编号。这样一个控制点就埋设完成了。
说明:有些问题并不是绝对的,比如在坚固稳定的大石头或建筑物上标记做点也是可以的,总之把握一个原则,控制点要稳固,方便后期保存和使用。
三、导线测量(测角、测距)
案例背景
G1、G2、G3、G4是设计院给的已知坐标的控制点,D1、D2、D3是我们埋设的待测加密点。将相邻两点连接后,就组成了导线线路图,如下图:
测量方案
从G1点向G4点方向测量,测量的水平角为左角。导线等级采用一级,测量仪器采用2”级全站仪,采用两个相同型号的棱镜。按技术要求,每个测站需观测两个测回。
开始前的一些常识说明
导线边:两个导线点的连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叫做导线边,所以导线边长是两相邻点间的水平距离。
水平角:是指两条相邻导线边组成的夹角。
左角和右角:把观测的前进方向的左侧的角叫做左角,右侧的叫做右角,一般都测量左角。
前方点和后方点:前方点和后方点是相对测站点的位置来定的,在相对于测站点的观测前进方向上叫前方点,反之叫后方点。比如测站在G2点时,G2的后方点是G1,前方点是D1。
盘左和盘右:通俗点说盘左就是常说的正镜,盘右就是常说的倒镜。
测回:盘左(正镜)观测完前方点和后方点的过程叫做上半测回,盘右(倒镜)观测完前方点和后方点的过程叫做下半测回。上半测回和下半测回都完成了就叫做一个测回。
置盘:就是手动设置水平度盘的读数为某个特定值,导线观测中第一测回水平角的初始读数都可以置为0度0分0秒,后面第几个测回置盘的度数按这个公式计算:置盘读数=180÷总测回数。如2个总测回时要置盘2次,第一测回置为0,第2测回就置为90度。
3个总测回时要置盘3次,第一测回置为0,第二测回置为60度,第三测回置为120度。置盘的作用是为了抵消因仪器水平度盘划分不均匀而造成的误差。
请结合下图理解:
测量步骤
1、在控制点上架设已经鉴定、校正合格的全站仪,按实际情况设置气温、气压等参数,精确对中、整平,由于不测量高程所以仪高和镜高可以随意。两个棱镜分别立在测站点前、后的相邻控制点上,本案例的测站顺序是G2-D1-D2-D3-G3。(本测站是G2)
2、盘左位照准后方点,手动将水平角置零,并在观测记录表上记下此时水平角的读数。然后测距,可多测量几次选择稳定值,也做好记录。
3、盘左位照准前方点,这时水平角读数会发生变化,记录下这个读数。然后同前面一样的测中和记录。这时上半测回就完成了。
4、盘右位照准后方点,记录水平角读数,测距并记录读数。
5、盘右位照准前方点,记录水平角读数,测距并记录读数。这样一个测回就完成了。
1
,测出每个夹角和距离
2
,内业计算,算出闭合差,然后符合限差的话就反号按内
角个数分配
3
,算出改正后的方位角
4
,坐标增量计算
5
,得出每个点的坐标全站仪附和导线正倒镜测量,仪器的
转动方向具体步骤:
导线转折角分为左角和右角:
左角:在导线前进方向左侧的水平角称为左角。
右角:在导线前进方向右侧的水平角称为右角。
观测方向少于
3
个方向时,
符合导线采用方向观测法,
上半测回:先观测后视点正镜(盘左)水平角,顺时针转动
水平度盘照准前视点,观测前视点的正镜(盘左)水平角
下半测回:先观测前视点倒镜(盘右)水平角,逆时针转动
水平度盘照准后视点,观测后视点的倒镜(盘右)水平角
求角度平均值。
然后各点架仪器,测量各边距离。
再联测已知边的角度。
全站仪测量闭合导线步骤:
1,测出每个夹角和距离。
2,内业计算,算出闭合差,然后符合限差的话就反号按内角个数分配。
3,算出改正后的方位角。
4,坐标增量计算。
5,得出每个点的坐标。
具体步骤:
1、用全站仪的测角功能,用测回法测量闭合导线的多边形内角,再测量一条边和已知边之间的水平角;
2、用全站仪的测距功能,测量多边形边的水平长度。
3、多边形内角求和Σβi,减去多边形理论内角和(n-2)×180°,得到角度闭合差fβ。
4、角度闭合差不超限,就改正多边形内角。vi=-fβ/n,β改正=βi+vi(平均分配)
5、推算坐标增量
6、求导线全长闭合差并分配
7、改正坐标增量
8、求各点坐标。
朋友,还在不
有什么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