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如何凸显文学素养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1.通过文学语言来体现。文学语言的恰当运用是学生文学素养的重要表现,是长期语文的习得,学生积累的文学语言、表达方法可以在作文中充分展示出来,藉此增加作文语言的文学性、提高语言的表现力。下面是2010年北京高考满分作文的片断:天空与土地是一棵树的座右铭。向上,再向上,伸展挺拔;向下,再向下,奋力深扎。便是如此,一棵树傲立天地之间,占据了,丰盈了,生命舒展了。(《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这是作文开头段。首句以诗一样的语言来点题,运用比喻修辞,同时将文章对象——树点明,含蓄而有意蕴;接着运用对句形式,语句短促,语气坚定,将树的生命力度表现出来,自然而富于感染力;最后“傲立天地之间”一语,拟人与夸张并用,树的伟岸姿态尽显,并延伸出一个排比句,“占据”表现出气势,“丰盈”表现出形态,“舒展”表现出结果,而“生命舒展”兼用词类活用,意味隽永。这篇满分作文给我们的重要启示是:常用修辞手法的运用可以增强作文语言的表现力。每个同学都非常熟悉考纲要求掌握的修辞手法,运用时,自然不会有太大问题,除了这些常用修辞手法外,文言文中所学的修辞手法也可借鉴使用。但要注意,运用修辞手法是基于作文表情达意的需要而不是为了用修辞而用,要用得恰当自然,具有表现力。精准语言锤炼可以展现学生语言运用的基本功。斟酌语言、提炼词句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每个同学都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运用已有的知识,发挥汉语丰富表现力的效用,通过适当的技法,来形象、准确、精当地表达思想感情,阐发观点态度,描述所见所闻,进而达到表情达意。2.借助作家作品来体现。学习中接触了大量的作家作品,其中不乏与自己观点态度、情感认识、意趣情怀相同或相近的人、事、物、景、情、理,学生就应该有意识地从这些材料中获取营养,获得灵感,从而构建自己的作文。下面是2010年内蒙古高考优秀作文的片断:“深阅读”是孔子周游所乘马车,是苏轼手持节杖,是鲛人日夜泣流明珠。昔闻慧能,翻经卷于古寺;又闻孔子,韦编三绝,句句斟酌;曾见宋濂,挑灯夜读,时而悠悠一笑;可记润之,圈圈点点,而至天明。深阅读,是大动脉,把古人智慧随血液送至全身。深阅读,与人生同在。(《“深阅读”与人生同在》)这个片断,很能说明问题,即学生日常所学文学知识往往可以用来表现自己的情感态度。任何一个材料都不会是单一的,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去认识,怎样去理解。这位考生的作文,从“深阅读”入手,想到了曾经接触到的有关“阅读”的材料,从古至今,按照这些文学名人的阅读来构建,形象地说明了“深阅读”这一阅读方式的源远流长和影响之大。第一节以比喻和排比作为语言形式,而以儒祖孔子、文学巨匠苏轼、神话传说鲛人为材料,凸显各自特征而又富于内含;第二节以慧能读经、孔子斟酌、宋濂苦读、润之圈点为材料,进一步展示深阅读从古至今为人所重的现实。这些材料不仅使文章内容丰富了,不仅使文章的观点突出了,而且使文章的理趣增加了,考生的广博涉猎自然而然地呈现在了阅卷人的面前,使人感受到考生的文学功底。第三节以比喻构成,喻体“大动脉”极言深阅读关乎生命的重要性,第四节“与人生同在”自然而出,顺势而成。这篇优秀作文给我们的重要启示是:要善于从熟悉的文学作品和作家生平中感受出其中的意味。作家作品的考查也是高考的组成部分,学生在积累这方面知识的同时,能够有意识地感受其中的某些内蕴,体会其中的含义,进而在自己作文立意之后,自然运用。特别提醒,不是对材料的直接照搬抄录,而是有侧重地对材料进行重组与升级,使材料适于表现自己的观点态度、恰切地抒发自己的感情。要重视作家作品的特征。运用这类材料,不能一概而论,要抓住作家作品的主要特征,恰切体现作文的观点态度与情感指向。对于多意蕴的材料,要善于取舍,精于概括,充分发挥自己的语言特长,展示自己的语言魅力。3.借鉴叙事文学的常用手法来体现。作文最忌平淡,叙事文学的最大特点是曲折生动、形象鲜明。考生所读叙事文学作品很多,接触的写作方法丰富多彩,在确定文章立意之后,可以借用已有的叙事文学的优秀表现手法来完成作文,把自己的文学修养展示出来。下面是2010年河南省高考满分作文的片断:村头的槐花刚刚开败,一枚一枚地落下来。省里下了一个通知:省会开发新区,要占用村里的耕地。村长蹲在村头的老槐树下,闷闷地吸着旱烟,眉毛拧成了一个大疙瘩,痴痴地看着这片即将丰收的沃野。小王骑着摩托车从城郊铁箱厂归来,扬起一路的黄土。见村长静默地蹲着,小王停下来说:“村长,你也别舍不下。我在咱城郊的‘血汗工厂’可真是受够了,一天的辛苦,赚到的钱不够摩托车油钱,等我那二亩地换成了现大洋,我天天开跑车,一辈子也不再给别人打工。”村长抬头看了看小王又把头低了下来,小王知趣地加大油门,走了。(《春在村头油菜花》)这是一篇小小说的片断。借鉴了小说常用的写作技法。开头一句描写,抓住花落这一细节,渲染气氛,给读者一种心理的暗示;接着交待事由——占用耕地,紧扣市场化与城市化的现实背景;然后写了两个人对此事的不同态度:老村长的忧伤与小王的兴奋,表现了城市化进程中两代人的不同思想。语言朴实自然使我们想到赵树理与高晓声,简洁的环境描写又使我们想到鲁迅,而细节描写又使我们想到沈从文。这样成功地借鉴所读的叙事性文学作品,使这篇短文的文学性大大增强,充分地体现了学生的文学修养,可谓成功的范例。这篇满分作文给我们的重要启示是:要有主动借鉴的写作意识。任何成功的文学作品,都有其特别的表现手法,叙事性文学作品在刻画人物形象、表现人物心理、表达作者思想时有着独特的方式,学生在写作时可以有效地模仿和借鉴并完成自己的作文。比如:鲁迅小说中的白描手法、沈从文小说中的心理刻画、曹雪芹小说的细节描写、施耐庵小说的伏笔照应等,都可以充分体现自己的文学修养。要有体察所塑造人物的目的的意识。叙事文学的核心是塑造人物,而人物形象的塑造要深入到人物内心深处,体会其甘苦、忧乐。深入到林黛玉内心之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她的谨慎与机敏,深入到翠翠的内心之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她的期盼与矛盾,如此,学生在塑造人物形象时,就能够设身处地、精微妙夺了。4.模仿散文的情致来体现。中国散文源远流长,学生学习了大量的散文,形成了良好的散文阅读习惯,也基本掌握了散文鉴赏的方法。如果反过来运用,作文中能够表现自己的散文鉴赏能力,自然运用到自己的散文写作之中,会得力地表现自己的文学修养。下面是2010年江苏省高考满分作文片断:蜗居一隅,剥落的朱红,凌乱的书架,飘摇的老屋……这一切,与理想中的绿色生活太不相称。今天,你是否还在为日益暴涨的房市殚精竭虑?是否还在替明天的落脚点大声疾呼?是否还在为身居蜗壳怨天尤人?你终日翘首期盼头顶那片绿,却发现自己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陷于名利中,一身污泥……你的书架蒙了尘,你的心灵生了灰。生活本绿色,菩提本无树,然,何苦惹尘埃?可我还是终于瞥见了你的满架藏书和藏书后面的那盆文竹,它透过几千年厚重的扉页,袅袅动人,青翠欲滴。你摸摸那文竹的叶片,眼里有我读不懂的深意。你建议:何妨用只透明的玻璃杯,来泡一杯春色?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茶源于尘土却止于流水。这杯中的茶,竹雨缤纷而下,如御风群舞,绿波荡漾,此时捧起,雾色弥漫,影影绰绰。这已不是墙上的画,书上的诗,而是胸中的万千气象,是锦绣河山浓缩于身体里的悠然体会。(《绿色生活》)秀雅、精致的语言,诗意盎然的意境,恰切自然的想象,情、景、意相融的表达,这都是本文的值得学习的方面。归结起来,就是借鉴了散文最常用的表现手法,表现出作者清醒而激情奔放的散文手法的纯熟运用。第一段中,我们是不是可以感受到史铁生描写那个废弃了的古园的笔法,二、三两节中如苏东坡的禅意,赤壁之下的星月,叩问的是自己的内心,四、五两节,我们可以感受到季羡林或朱自清的笔意。如果学生在作文中能够像这位考生一样,有意识地借鉴作家的某些成功方法,就可以使自己的作文充满文学意,弥散文学味,尽显自己的文学修养。本文给我们的重要启示是:将鉴赏散文的方法倒过来用,增加作文的文学味。阅读中对散文的各个方面的鉴赏是学生较为成熟的学习方法,能够鉴赏别人作品的妙处,就应将这一妙处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使自己的文章富含文学性。比如作文的意境、作文的笔法、作文的语言组接等。借助成功散文的构思方法,增加作文的艺术性。散文写作中的虚实详略、情境描摹、感触书写、咏物抒情等,都可以使自己的作文表现出文学性来。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既为艺术就要讲求艺术性,学生习得的文学知识与培养的文学兴趣及涵蕴的文学修养,能够在作文中恰到好处地体现,不仅会增加文章的艺术性,提高作文档次,而且对培育审美情趣、提高艺术鉴赏力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