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古代重农抑商政策实施的根本目的是
3个回答
2014-01-10
展开全部
重农抑商政策是中国历代封建王朝采用的最基本的经济政策,其主张是重视农业,以农为本,限制工商业的发展。它作为一项完整的政策,最初萌芽于战国时期李悝的改革思想和实践。从商鞅变法规定的奖励耕战、禁止弃农经商,到汉文帝的重农政策,直到清初恢复经济的调整,都是这种政策的体现。中国封建社会采取这种政策,归根到底是由其经济基础决定的。封建国家的经济基础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这种经济的主要部门是农业。农业是古代决定性的生产部门,提供给人们最基本的生活资料,农业生产的状况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兴衰存亡。为此,历代统治者都把农业当作根本性的大事来抓,采取一系列督促、鼓励、组织农业生产的措施,在国家经济政策上向有利于农业发展的方向倾斜。通过发展农业,封建国家可以征收稳定的土地税来保证财政收入,还有利于社会稳定,将农民紧紧束缚在土地上。统治者认为,发展工商业不如经营土地使生活有保障,还会加剧劳动力从土地上流失,造成种种社会问题。因此,重农抑商、以农立国就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传统治国主张。重农抑商政策的实质是维护封建经济基础。这一政策在封建社会初期,对于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巩固新兴地主政权,起了积极作用。如战国时期,秦国实施商鞅变法中重农抑商的规定,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壮大了秦国实力,为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但是,随着历史的发展,重农抑商政策的弊端日益暴露。自然经济阻碍社会分工,难以形成完全意义上的商品生产。随着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产品的流通和交易又是必然的,抑商政策阻碍了产品的流通和工商业的正常发展,打乱了封建社会经济结构的内部平衡,妨碍了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特别是到了明清时期,这一政策的消极作用就更明显。明朝中后期,生产力水平提高,商品经济空前活跃,资本主义萌芽已经出现,在这种形势下,统治者依然把商业和农业对立起来,采取各种措施,极力压制和束缚资本主义发展。抑商的结果迫使商业资本流向土地,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土地兼并,严重影响了商业资本积累,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和发展。重农抑商政策从根本上造成了中国社会的落后,这是造成近代中国落伍于西方的重要经济原因。
2014-01-10
展开全部
主要目的是稳定户口,增加税赋。中国自古以来农业国,按人口和土地征收税赋。从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的改革打破周朝井田制始,户口与土地税就是国力强盛的基本要素。商业发展过头了,依附于土地的农户会减少,农户减少,不仅税收减少,而且承担兵役及劳役的人也会锐减,而古代的劳役兵役是很重的。抑商不是压制商业不许发展,而是控制其发展,使其不会破坏农业的稳定。商业也创造价值,但商人流动性强,劳役兵役征发很难。商税虽可增加收入,但不稳定,也不好统计,且容易被地方豪强及割据政府截留。所以,中国对与国计民生相关的商业,如茶、盐、酒等,施行垄断经营,其目的也是为了控制过多农户流向商业,并保证国家对商业的垄断利润。清朝康熙时在福建沿海等地实行“禁海”政策,被说成抑商的典型,实为误解。禁海是出于政治需要的暂时措施,受抑的不止是商业,渔、农受到的伤害更大。农业稳定了,税赋保证了,国家的统治就稳定,这是中国古代采取重家政策的基本原因。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2014-01-10
展开全部
C 封建统治者治定政策其根本目的是维护自身统治。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