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玉鳞的故事

彭玉鳞的英雄事迹?请详细描述下啊!谢谢…... 彭玉鳞的英雄事迹?请详细描述下啊!谢谢… 展开
 我来答
匿名用户
2013-12-04
展开全部
彭玉麟,字雪琴,祖籍衡永郴桂道衡州府衡阳县(今衡阳市衡阳县渣江),生于安徽省安庆府。清朝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清末水师统帅,湘军首领,人称雪帅。 与曾国藩、左宗棠并称大清三杰,与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并称大清“中兴四大名臣”,湘军水师创建者、中国近代海军奠基人。官至两江总督兼南洋通商大臣,兵部尚书。彭玉麟于军事之暇,绘画作诗,以画梅名世。他的诗后由俞曲园结集付梓,题名《彭刚直诗集》(八卷),收录诗作500余首。 中文名:彭玉麟别名:彭雪琴国籍:中国民族:汉出生地:安徽安庆出生日期:1816年12月14日逝世日期:1890年3月6日职业:政治家,军事家,画家代表作品:《彭玉麟集》,《墨梅图》彭玉麟(1817~1890) 字少鹤,后改雪琴,号退省庵主人,祖籍衡阳渣江,生于安徽安庆,与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   道光十二年(1832),随父彭鸣九回籍,曾就学石鼓书院。   咸丰三年(1853),在衡州佐曾国藩创建湘军水师,后主其事,购买洋炮,制造大船。   咸丰四年,在湖南湘潭、湖北武汉、田家镇连败太平军水师。   咸丰五年,在江西湖口为石达开所败,后悉力扩军,逐渐控制长江水面,并参与围攻九江、安庆。   咸丰十年,由水师统领擢为水师提督。   光绪九年(1883),任兵部尚书,受命赴广东办理防务,后以衰病乞归衡州。   光绪十二年(1886),捐俸银一万二千两,在东洲岛上重建船山书院。   光绪十六年,病逝于江东岸寓所。清廷追赐太子太保衔,赐谥刚直,并于湖南原籍及立功省份建立专祠。   彭玉麟于军事之暇,挥毫赋诗,以画梅名世。   书法堪称奇峭,《清史稿》称其“生平奏牍皆手裁”,“每出皆为世所传诵”。   诗后由俞曲园结集付梓,题名《彭刚直诗集》(八卷),收录诗作500余首。2003年8月,岳麓书社整理出版《彭玉麟集》(全三册)。 生平事迹  16岁随父回籍。父死族人夺其田,避居衡州府,就学石鼓书院。投衡州协标营充司书,月支饷以养家。衡州知府高人鉴,偶于客坐见其文字,极为称赏,并招其入署读书,旋补附学生员。   道光三十年(1850年),新宁李沅发起义,从衡州协标兵随往镇压。自新宁、靖州而越境至贵州、广西。事定,拔临武营外委,复归衡阳。旋应富商杨子春聘,赴耒阳为之经理典号。   咸丰三年(1853年),曾国藩治军衡湘,时丁忧家居,应曾国藩劝邀,创办水师,购洋炮、制船制营制章程。   咸丰四年(1854年),太平军西征湖南。三月,率水师配合塔齐布陆营,败太平军于湘潭。以功叙知县(正七品)。继北上,陷岳州,升同知(正五品)。八月,率水师攻武汉,焚毁太平军困守汉阳内河战船千馀只。十一月,会合陆军塔齐布部攻田家镇,用洪炉大斧截断太平军拦江铁索,焚毁其船只约3000艘,以知府(从四品)记名。继后,在江西湖口被太平军石达开部乘隙截击,被分为外江、内湖两部,战斗力减弱。   咸丰五年(1855年)正月,外江船队遭太平军夜袭,败走新堤。经整顿,在湖北同太平军接战多次。时曾国藩困守江西,召往相助。徒步至南昌,募勇造船,充实内湖水师。   咸丰六年(1856年)正月,败太平军于樟树镇、临江等地,擢广东惠潮嘉道(正四品)。寻攻占建昌、南康。   咸丰七年(1857年),水陆各营由湖北顺流而下,围攻九江,攻下湖口,使被困湖内水师与外江水师会合,加按察使(正三品)衔。   咸丰八年(1858年),陷九江,加布政使(从二品)衔。   咸丰十一年(1861年),创飞划营,抬划船入湖,协同陆军在菱湖一带攻破太平军营垒。陷安庆,授安徽巡抚(正二品)。三次上疏力辞,云:“以臣起自戎行,久居战舰,草笠短衣”,“一旦身膺疆寄,进退百僚,问刑名不知,问钱谷不知”,“且身无学求”,“更虞不胜重任”。清廷以其“真实不欺”,遂改任为水师提督(次一品),复授兵部左侍郎。   同治元年(1862年),率水师策应曾国荃陆军沿江东下,陷安徽金柱关、东梁山、芜湖等地。继夺江心洲、蒲包洲,进泊天京(今南京)护城河口。曾国荃率陆军倚附水师,驱军直入,逼扎雨花台。   同治二年(1863年),陷江浦、九洑洲、浦口,断绝天京粮道,合围天京。   同治三年(1863年),攻陷天京,获赏一等轻车都尉世职,加太子少保(次一品)衔。次年,诏署漕运总督(次一品),又辞。   同治七年(1868年),设长江水师,同曾国藩奏定长江水师营制:“自荆、岳二州至崇明县五千馀里,设提督一员。总兵五员,以六标分汛,营哨官七百九十八员,兵万二千人。”次年春,回籍,因渣江老屋荒圮,于衡州府作屋三重,曰“退省庵”。   同治十一年(1872年),奉命巡阅沿江水师,见多有弊端,事常摊派,篙师舵工,或不能按桨操舟。疏陈整理事宜,劾罢营哨官180馀人,荐李成谋为提督,奉命嗣后每年巡阅一次。   光绪七年(1881年)诏署两江总督兼南洋通商大臣(次一品),再疏力辞,仍留督江防、海防。   光绪九年(1883年)擢兵部尚书(次一品),疏辞不允。   光绪十年(1884年),中法战争爆发,奉旨赴广东办理防务。调集湘军4000人由海道前往,自率随从由陆路到达广州。湘军既集,察看地形,检查各炮台、营垒,整修虎门要塞,加强沿海完备,并在沙角设防,凿山石为炮洞,以便掩护士卒,组编沙户渔船,分守横门、磨刀门、崖门等沿海一带海口。与两广总督张树声协商,就地举办团练,按照陆军规制,慎选营官,勤加操练,短期内训练出一支守土御侮兵力。   光绪十一年(1885年),法军进犯谅山,窥伺广西,率老将冯子材抗击法军,遣师出粤,遣部将防守钦州、灵山阵地。在镇南关、谅山一战,大获全胜,多次上疏主战,反对和议,疏中有“五可战,五不可和”之语。。未几,和议已成,停战撤兵,他不胜愤慨之至,犹疏请严备战守,以毖后患。是年秋,因病乞归。   光绪十四年(1888年),扶病巡阅长江水师,至安庆后以衰病开缺回籍。   光绪十六年(1890年)三月,病卒于衡州湘江东岸退省庵。平生能诗,常气盛言直,别有风格;尤喜画梅,枝干纵横,繁花满树,海内多有流传。赐太子太保,谥刚直,并建专祠。著有《彭刚直公奏稿》、《彭刚直公诗集》。人物评价一、一生为情种梅、画梅、咏梅,视梅为知音,视梅为爱妻。  二、才华横溢,匠心独具,以情入画,以情入诗。  三、一心一意推动晚清的水师建设,成为近现代中国海军的创始人。 四、足智多谋、凶悍勇猛、无畏生死。  五、一生六辞高官,却在年迈时临危受命,抵御外敌。 六、一生廉洁奉公、刚正不阿、无私无畏、疾恶如仇 中国近代海军的奠基人  彭玉麟对湘军所作出的贡献并不亚于曾国藩、左宗棠等人。彭玉麟不仅是湘军水师的创建者,还是中国近代海军的奠基人。秀才出身的他早年贫苦,当过学徒、帐房先生,但凭借过人的胆识和才智,彭玉麟加入曾国藩的阵营,统领湘军水师,并在镇压太平天国的几大战役中,靠着一股“不要命”的霸蛮狠劲成就非凡战功。他一生与水师打交道,内乱平息后,又奉命创建长江水师,晚年更是抱病以钦差大臣身份坐镇广东海防最前线,并大胆启用老将冯子材,在中法之战中取得著名的“镇南关大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