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文有蔺相如,武有廉颇,赵国还是被秦国灭了
6个回答
展开全部
首先一个团队、一个群体不是一两个人可以支撑起来的。
其次秦灭赵时廉、蔺均不在位,自然也就无力保赵。
秦灭赵是在前236年开始,至前222年完全结束。
蔺相如,生卒不详,但渑池相会是在前279年,距秦灭赵之战开始43年,即使我们最大胆的猜测渑池相会时蔺相如年仅15岁,秦开始灭赵时也已经58了,中寿(战国时称活满50岁)也死了几年了。事实上史书最后一次提到蔺相如是在公元前259年,秦军与赵军在长平对阵,那时赵奢已死,蔺相如也已病危。也就是说蔺相如在秦开始灭赵之前23年就已经病危了。以当时的医疗条件,蔺相如是绝对不可能在病危的状态下生存23年的,即使今天也不可能。
廉颇,生卒不详,但史书记载:前245年,赵孝成王赵丹去世,其子赵悼襄王赵偃继位。赵偃一继位就解除了廉颇的军职,派乐乘代替在外领兵的廉颇。廉颇因受排挤而发怒,攻打乐乘,乐乘逃走。廉颇于是离赵投奔魏国。魏王虽然收留了他,却并不信任和重用他。赵国因为多次被秦军围困,赵王想再任用廉颇,廉颇也想再被赵国任用。于是,赵王派遣使者去带着一副名贵的盔甲和四匹快马到大梁去慰问廉颇,看廉颇还是否可用。廉颇的仇人郭开却唯恐廉颇再得势,暗中贿赂使者,让他说廉颇的坏话。赵国使者见到廉颇以后,廉颇在他面前一顿饭吃了一斗米,十斤肉,还披甲上马,表示自己还可有用。但使者回来向赵王报告说:“廉将军虽然老了,但饭量还很好,可是和我坐在一起,不多时就拉了三次屎。”赵王认为廉颇老了,就没任用他,廉颇也就没再得到为国报效的机会。楚国听说廉颇在魏国,就暗中派人迎接他入楚。廉颇担任楚将后,没有建立什么功劳。他说:“我思用赵人。”但赵国终究未能重新启用他,致使廉颇抑郁不乐,最终死在楚国的寿春。也就是说廉颇在秦开始灭赵之前9年就已经离开赵军了。
最后,即使当时廉、蔺在位也不可能扭转局面。史书对蔺相如的评价很高,但其实蔺相如的三件大事中,只有将相和是做对了的。
完璧归赵一事,秦要求以15城换和氏璧,那就是提出一个交易,你愿换就换、不愿拉倒,没什么曲在秦、或曲在赵的说法。如果怕秦国干脆吃个亏送了和氏璧也就算了。可是蔺相如却将和氏璧带到秦国,并且让秦国指出了换壁的城池、沐浴斋戒、准备了盛大的仪式,然后放了秦国的鸽子。秦国如果以此为由,兴兵攻赵,是师出有名。也不知道是蔺相如运气好,还是赵国运气好居然逃过一劫。
渑池相会上,以击缶来回击鼓瑟更是取死之道。在当时瑟是贵族使用的礼器,秦王叫赵王鼓瑟虽有轻慢之意,但不是玩笑之举;但缶则是奴隶使用的器具,将缶带上会场本身就是大不敬的死罪,再逼迫秦王击缶,秦王当时如要发作,当场击杀蔺相如、扣押赵王都没问题。即使事后,赵国告到周天子哪里(只考虑名义上的地位,而不考虑实力)周天子也只会斥责赵国,而不会说秦国做的不对。
可以说蔺相如就是一个没脑子的愤青。
其次秦灭赵时廉、蔺均不在位,自然也就无力保赵。
秦灭赵是在前236年开始,至前222年完全结束。
蔺相如,生卒不详,但渑池相会是在前279年,距秦灭赵之战开始43年,即使我们最大胆的猜测渑池相会时蔺相如年仅15岁,秦开始灭赵时也已经58了,中寿(战国时称活满50岁)也死了几年了。事实上史书最后一次提到蔺相如是在公元前259年,秦军与赵军在长平对阵,那时赵奢已死,蔺相如也已病危。也就是说蔺相如在秦开始灭赵之前23年就已经病危了。以当时的医疗条件,蔺相如是绝对不可能在病危的状态下生存23年的,即使今天也不可能。
廉颇,生卒不详,但史书记载:前245年,赵孝成王赵丹去世,其子赵悼襄王赵偃继位。赵偃一继位就解除了廉颇的军职,派乐乘代替在外领兵的廉颇。廉颇因受排挤而发怒,攻打乐乘,乐乘逃走。廉颇于是离赵投奔魏国。魏王虽然收留了他,却并不信任和重用他。赵国因为多次被秦军围困,赵王想再任用廉颇,廉颇也想再被赵国任用。于是,赵王派遣使者去带着一副名贵的盔甲和四匹快马到大梁去慰问廉颇,看廉颇还是否可用。廉颇的仇人郭开却唯恐廉颇再得势,暗中贿赂使者,让他说廉颇的坏话。赵国使者见到廉颇以后,廉颇在他面前一顿饭吃了一斗米,十斤肉,还披甲上马,表示自己还可有用。但使者回来向赵王报告说:“廉将军虽然老了,但饭量还很好,可是和我坐在一起,不多时就拉了三次屎。”赵王认为廉颇老了,就没任用他,廉颇也就没再得到为国报效的机会。楚国听说廉颇在魏国,就暗中派人迎接他入楚。廉颇担任楚将后,没有建立什么功劳。他说:“我思用赵人。”但赵国终究未能重新启用他,致使廉颇抑郁不乐,最终死在楚国的寿春。也就是说廉颇在秦开始灭赵之前9年就已经离开赵军了。
最后,即使当时廉、蔺在位也不可能扭转局面。史书对蔺相如的评价很高,但其实蔺相如的三件大事中,只有将相和是做对了的。
完璧归赵一事,秦要求以15城换和氏璧,那就是提出一个交易,你愿换就换、不愿拉倒,没什么曲在秦、或曲在赵的说法。如果怕秦国干脆吃个亏送了和氏璧也就算了。可是蔺相如却将和氏璧带到秦国,并且让秦国指出了换壁的城池、沐浴斋戒、准备了盛大的仪式,然后放了秦国的鸽子。秦国如果以此为由,兴兵攻赵,是师出有名。也不知道是蔺相如运气好,还是赵国运气好居然逃过一劫。
渑池相会上,以击缶来回击鼓瑟更是取死之道。在当时瑟是贵族使用的礼器,秦王叫赵王鼓瑟虽有轻慢之意,但不是玩笑之举;但缶则是奴隶使用的器具,将缶带上会场本身就是大不敬的死罪,再逼迫秦王击缶,秦王当时如要发作,当场击杀蔺相如、扣押赵王都没问题。即使事后,赵国告到周天子哪里(只考虑名义上的地位,而不考虑实力)周天子也只会斥责赵国,而不会说秦国做的不对。
可以说蔺相如就是一个没脑子的愤青。
2014-05-22
展开全部
他们老了,再说秦国的军事人才和外交人才也多如牛毛。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是必然结果。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2014-05-22
展开全部
蔺相如死了,廉颇得不到重用,被秦离间,后来用了超括,导致被白起坑杀40万赵军。这是实际数据。望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2014-05-22
展开全部
您好,秦能灭赵有几个方面的原因:1、廉颇被离间不得重用2、皇帝的才能不行,到最后的皇帝既没识才能力,也没有胆3、由于燕国在后方不断进攻赵国,造成赵国的疲惫(当然燕国就少了这"天然的屏障")4、秦国的商鞅变法的成功5、秦国以粮食为主要生产,所以后备粮食充足,然而赵国则相反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因为蔺相如只是个优秀外交人才,他缺乏全局眼光。再加上赵王用人不当,也是导致灭亡的重要原因。例如,名将廉颇成功地遏止了秦国的进攻,但昏馈的赵王在紧要关头撤换廉颇,改以夸夸其谈的赵括为将,终于导致长平之败。所以赵国的灭亡是必然的。
前229年,秦攻赵国,赵幽缪王派李牧、司马尚率军抵抗。秦将使用反间计使幽缪王杀李牧、司马尚。秦将王翦于是率大军攻赵,突破井陉口,攻陷邯郸,俘虏了赵幽缪王。赵嘉逃到代城称代王,前226年曾与燕军合兵于易水之西会战秦军,战败后迫使燕王交出太子丹。前222年秦军灭代,俘虏赵嘉,赵国亡。而秦终于在灭赵之后已无国可抗秦,遂统一中原
赵国是战国后期实力仅次于秦国的国家,有一大批军事将领,如赵武灵王、廉颇、赵奢、李牧、庞煖等,尤以廉颇、李牧最为著名;军队也有数十万精锐之师;赵国因连年同秦国作战,百姓也十分熟悉军事。但其君主多为无能之辈,对奸佞之臣言听计从,长平之战战死四十五万,精锐尽失,即便再有千百个廉颇和蔺相如,最后也难逃灭亡。
前229年,秦攻赵国,赵幽缪王派李牧、司马尚率军抵抗。秦将使用反间计使幽缪王杀李牧、司马尚。秦将王翦于是率大军攻赵,突破井陉口,攻陷邯郸,俘虏了赵幽缪王。赵嘉逃到代城称代王,前226年曾与燕军合兵于易水之西会战秦军,战败后迫使燕王交出太子丹。前222年秦军灭代,俘虏赵嘉,赵国亡。而秦终于在灭赵之后已无国可抗秦,遂统一中原
赵国是战国后期实力仅次于秦国的国家,有一大批军事将领,如赵武灵王、廉颇、赵奢、李牧、庞煖等,尤以廉颇、李牧最为著名;军队也有数十万精锐之师;赵国因连年同秦国作战,百姓也十分熟悉军事。但其君主多为无能之辈,对奸佞之臣言听计从,长平之战战死四十五万,精锐尽失,即便再有千百个廉颇和蔺相如,最后也难逃灭亡。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