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个回答
展开全部
吴荪甫 吴荪甫(长篇小说《子夜》的主人公)是一个性格矛盾复杂,血肉丰满的艺术形象。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重性,在吴荪甫身上表现得十分鲜明。他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买办资产阶级不满,但又和他们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曾和赵伯韬合作搞公债投机;他不满蒋介石政府的苛捐杂税、军阀战争,但他又依靠国民党军警来镇压工人运动、农民运动,对工农群众和红军极端恐惧和仇视;在家里,他专制独断,表现出封建性的一面。吴荪甫形象的创造,是茅盾对中国现代文学的杰出贡献。 吴荪甫的主要性格特征是精明强干,有雄心,敢冒险,是一个铁腕人物。他有雄厚的财力,很有才干,曾留学欧美,懂得一套企业管理的学问、本领。他有着发展民族工业的雄心,要和倾销中国市场的外货竞争。为此,他和交通运输业资本家孙吉人、矿业资本家王和甫一起建立起了兼办金融和实业的益中信托公司。梦想有一天在他控制下的益中公司“高大的烟囱如林,在吐黑烟,轮船在乘风破浪,汽车在驶过原野”,他的许多工厂里的产品销行全国,深入穷乡僻壤。他以放款给同业为手段做成圈套,一口气并吞了八个生产轻工日用品的厂。他的理论是,要把那些平庸的企业家毫无怜悯地打倒,把他们的企业掌握到他的铁腕中来,以实现他的吴记资本主义王国的美梦,充分表现他的野心、魄力、冒险精神和竞争中心狠手辣的性格特点。吴荪甫和买办资本家赵伯韬的矛盾冲突,是贯串全书的主线。吴荪甫敢于和赵伯韬斗,并用自己坚强的自信和乐观的精神团结和鼓舞孙吉人、王和甫,把益中公司办成了反赵的大本营。 吴荪甫性格的另一面是软弱空虚。益中公司外遇帝国主义经济侵略,内逢国民党新军阀战争,民生凋敝,产品销不出去,国民党政府苛捐杂税;买办资本家施展各种阴谋手段破坏益中公司,使得益中公司处于严重经济危机的境地。民族工业艰难无前途的困境,使得精明刚强的吴荪甫也变得迷惘空虚、软弱无力了。黄浦江夜游深入揭示了吴荪甫的内心苦闷,夜总会赵吴谈判吴甚至想有条件投降,最后是把益中公司抵押给了外商。
记得采纳啊
记得采纳啊
展开全部
孔乙己是清末一个下层知识分子。他苦读半生,热衷科举,一心向上爬,在“四书”、“五经”中耗掉了年华,落到即将求乞的境地。他不肯脱下那件象征读书人身份的、又脏又破的长衫,说起话来满口之乎者也,时刻不忘在人们面前显示自己是与众不同的读书人,甚至当别人戏弄他时,他还一再表现出自命不凡、孤芳自赏的傲气。只有当人们触到他灵魂深处的疮疤:“怎的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时,他才立刻颓唐不安。在长期的封建教育熏陶中,他和一般“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士大夫一样,养成懒惰的恶习,不会营生。为生计,免不了偶尔做些偷窃的事。即使落到被打折腿的惨境,他还要用手慢慢地走到酒店去喝酒。面对这样冷酷的现实,孔乙己却能在瞒和骗中偷生,自欺欺人,以别人难懂的之乎者也为自己遮丑,显示自己的学问,并以腿是“跌断”的谎言来维护自己的“尊严”。封建科举制度无情地摧残了他的肉体和灵魂,然而他麻木不仁,至死不悟,始终不明白自己穷困落魄终生的原因。这正是他性格中最可悲的东西。作者用无情嘲讽的笔触,通过对孔乙己思想性格的刻画,把批判的矛头直指封建制a度。然而,作者在批判他的封建意识时,也表现了一定的同情心,特别是写到他教“我”识字,给孩子分茴香豆,从不拖欠等情节,一再表现了他心地善良,从而更激起读者对迫害他的封建制度的愤恨。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广告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