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德是黄埔军校的吗

 我来答
小朋说教育
高能答主

2021-06-20 · 我是教育小达人,乐于助人。
小朋说教育
采纳数:185 获赞数:30406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朱德不是黄埔军校的,而是云南陆军讲武堂的。

朱德(1886年12月1日-1976年7月6日),字玉阶,原名朱代珍,曾用名朱建德,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缔造者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

1886年12月1日生于四川省仪陇县一个佃农家庭。

1909年初到昆明考进云南陆军讲武堂,同年加入孙中山领导的革命团体中国同盟会。

1911年8月,从特别班提前毕业,被分至云南新军左队。见习期满后,任司务长。10月,参加云南响应武昌辛亥革命的“重九起义”。后随云南军政府派遣的援川军入川南支援反清斗争。

1912年任云南陆军讲武学校(原讲武堂)军事教官。

朱德的人物评价:

朱德同志的一生是光辉的一生,波澜壮阔的一生。朱德同志参加革命70年,经历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几个历史时期,经历过许多磨难和险境,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建立了不朽功勋,深受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爱戴和崇敬。

毛泽东同志称赞朱德同志是“人民的光荣”。这是党对朱德同志的最高评价,这是人民对朱德同志的最高评价。

ctahh爱生活
高能答主

2021-06-19 · 用力答题,不用力生活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733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9.9万
展开全部

不是,朱德是云南陆军讲武堂的。1909年春节刚过,朱德便从四川仪陇马鞍场琳琅寨李家湾的家中出发,在成都与一位同学结伴,历时70多天,行程3000多里,到昆明投考刚创建的云南陆军讲武堂。

在当年夏天进行的讲武堂首次招生中,朱德没有被录取,而比他的分数还要差一些的那位同学却榜上有名。后来,还是那位同学告诉了其中的奥妙。原来讲武堂录取新生,内部有一条不成文的规矩,就是要优先录取云南人。

他的那位同学就是在报名时悄悄将成都籍贯改为云南昭通籍贯才被录取的。朱德吸取了教训,在当年年底的报考中,将自己的籍贯改为“云南临安府蒙自县”,同时又将自己的名字由朱建德改成朱德,这才被云南陆军讲武堂录取了。

云南陆军讲武堂概述:

云南陆军讲武堂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所著名的军事院校,原系清朝为编练新式陆军,加强边防而设的一所军事学校。开办于1909年。与创办于1906年的北洋陆军讲武堂(天津)和创办于1908年的东北讲武堂(奉天)并称三大讲武堂。

云南陆军讲武堂分步兵、炮兵、骑兵、工兵、辎重五种兵科。甲、乙班入堂后重点学习军事学科,如地形学、筑城学、兵器学、军制学、卫生学等,并学习兵科教程,如本兵科的典、范、令等。

丙班、特别班先学习普通学科及军事学基本教程,如国文、伦理、器械画、算术、史地、英文或法文、步兵操典、射击教范、阵中勤务令、工作教范、野外演习等,然后分科专业学习军事学科和本兵科教程。

学校的制度和作风是仿效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纪律非常严格,每天上课6小时,上操2小时,早晨有体操和跑步,晚上还有自习,而且夜间有紧急集合的训练。由于课程较为完善、教学严格、纪律要求高,使得云南陆军讲武堂毕业生的质量在当时与其它军事学堂相比,高出一筹。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云南陆军讲武堂百度百科-朱德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zhangxz07
2014-10-28 · TA获得超过1.5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3805
采纳率:0%
帮助的人:733万
展开全部
1962年6月,朱德在与陈奇涵(黄埔一期,1955年上将)、杨至成(黄埔五期,1955年上将)谈话时指出:“大革命时期,我们党中央就组织了军委,苏联给中国派来了军事顾问。国民党在我们党的支持下,创办了黄埔军官学校,建立了国民革命军,改造旧军队……研究党的军史时,应当从这个老根上研究起。”把黄埔军校、北伐战争看作中共军史的源头,这是朱德一贯的观点。但是,朱德本人并没有在黄埔军校工作过,那么朱德与黄埔军校以及黄埔将官是否存在某种关系呢?朱德是红军、八路军和解放军一以贯之的总司令,是集军事统帅、政治领袖和20世纪中国最重要的军事思想家于一身的人物之一,而黄埔军校、黄埔将官在中国革命史、军事史中有着突出地位和作用,他们之间的联系无论对中国革命史、军事史还是黄埔军校史,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事实上,朱德的朋友、战友和部属中有很多黄埔出身的将官,但也有难以计数的黄埔敌手。因此,研究朱德与黄埔军校以及黄埔将官的关系既是中国革命史、军事史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黄埔军校史不能绕开的一个课题。本文只是简要阐述朱德与黄埔将官的早期关系,时间上限于朱德和毛泽东会师之前。  一、朱德与黄埔将官的间接渊源关系和早期交往  1909年4月,朱德在试图走教育救国的道路上受挫,经过艰苦的长途跋涉从成都到昆明,在贫病交加中几经周折于该年11月考入云南陆军讲武堂丙班。1911年8月,朱德毕业于特别班,成为蔡锷部下。10月30日云南“重九起义”,朱德作为指定队官(代理连长)率部进攻总督府,并带兵追击总督李经羲,迫其下令云南境内一万多清军投降,初战即建立特殊功勋。1912年秋,晋升少校的朱德到讲武学校(即讲武堂)任学生队区队长兼军事教官,讲授战术学、野战学、射击学、射击术和步枪实习等军事课程,并指挥野外实地演习。1916年,朱德作为支队长跟随蔡锷参加护国讨袁战争,率所部血战棉花坡48昼夜,一战而成西南名将。直到1922年离开中国去欧洲,朱德通过近12年身经百战的军旅生涯,在滇军中树立起了很高的威望,并建立了深厚的人脉根底。这段经历奠定了朱德与黄埔军校及其将官之间将形成自然的间接渊源关系。  朱德与黄埔军校之间的这种自然间接渊源关系,首先是源自于黄埔军校与云南讲武堂之间存在着血脉关系。1935年,云南讲武堂改为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昆明分校。在黄埔军校创办初期,云南讲武堂出身的军事人才占有重要地位,主要代表人物有王柏龄、林振雄、叶剑英三人。王柏龄,1915年毕业于日本士官学校,原为云南讲武学校教育长;1924年1月任黄埔军校筹委会委员,历任军校教授部主任、教育长等职;1928年,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在南京成立,任教授部主任,同年离开军职。林振雄,毕业于日本士官学校,与王柏龄同为筹委会委员,曾任云南讲武学校骑兵科长,是叶剑英的老师,黄埔军校第一任管理部主任。叶剑英,1919年毕业于云南讲武学校,作为王柏龄的副手,参加筹建黄埔军校,并任教授部副主任兼兵器课程教官。由此可见,第一,孙中山于1924年1月成立的陆军军官学校筹备委员会的七名委员中,云南讲武堂将官占了二人;第二,黄埔军校创办阶段成立六个部门,来自云南讲武堂的将官担任了两个部门的主任职务;第三,王柏龄、叶剑英出任教授部正、副主任这一情况,意味着云南讲武堂出身的将官掌握了黄埔军校创校初期具有核心意义的军事学科教授管理权。  其次,朱德与黄埔军校之间的这种关系是源于黄埔军校、黄埔将官和滇军之间存在着的复杂关系。滇军中与黄埔军校关系密切的将领最重要的有杨希闵、朱培德、范石生三人。1922年3月,唐继尧企图回滇复辟,反攻云南,北伐军滇军司令顾品珍战死。顾死后,孙中山任命杨希闵为滇军讨逆总司令。副总司令张开儒将一万余滇军分编成五个旅,愿为北伐前驱。1923年初,杨希闵联合桂军沈鸿英、刘震寰部以及一部分粤军击败陈炯明,占据广州和西北江地区。此时,滇军成为控制广州的主要力量,杨希闵控制了广州大部分地区,范石生第二军占据了广州中心地区。黄埔军校成立前后,滇军朱培德部为中央直辖建国军第一军,直属孙中山大本营指挥,是孙中山党军的重要力量之一。建校伊始,黄埔军校在军费问题上,十分依赖于控制广东财政的杨希闵,以至于廖仲恺不得不经常深夜立于杨希闵鸦片床前等候其拨款。1924年6月,黄埔学生军平定了杨希闵和刘震寰的滇、桂军叛乱,这是黄埔军校建校初期最重大的军事行动之一。有意思的是,杨希闵、朱培德、范石生三人都是朱德在云南讲武堂的同班同学。杨希闵成为革命的敌人而被消灭,朱培德、范石生则是广州革命政府中拥有实力、资历深厚的重要高级将领。朱培德,历任滇军团长、旅长、师长,后追随孙中山,所部改编为孙中山大本营警卫部队,出任广州革命政府陆军部代部长、警备司令、大本营副官等职;1925年任国民革命军第三军军长;北伐后期升任第五路军总指挥;1927年10月,以第五路军为基础建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南昌分校。范石生,曾任滇军团长、师参谋长,滇军北伐先遣司令、师长;1923年升任滇军第二军军长;同年,因战功卓著受孙中山嘉奖,授予其三星陆军上将军;1926年,所部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十六军,作为北伐军总预备队。  朱德同班同学中也有直接在黄埔军校任职的将领。唐淮源与朱德同为云南讲武堂丙班二队学员,曾多年在朱德属下任职。1919年,升任护国军第一军第十五旅旅长。1922年,随朱德逃离昆明到上海。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南昌分校成立后,唐淮源曾任分校教育长。1937年,他任陆军第三军中将军长,在山西与已是八路军总司令的朱德重逢。次年夏,唐淮源率部转入晋南抗击日寇。1941年5月12日,他在中条山战役中由于众寡悬殊,弹尽粮绝,举枪自戕,以身殉国,时年55岁。唐淮源是抗日战争期间中国正规野战军中战死的高级将领中年龄最长者。国民政府为纪念唐淮源的抗日功绩,特追赠他为陆军上将。1986年,唐淮源诞辰一百周年时,由国务院民政部批准追认为革命烈士。  朱德与黄埔军校之间除了存在这种间接的自然渊源关系,还与黄埔将官有着千丝万缕的早期直接关系,下面分别予以概要介绍:  孙炳文 孙炳文是在朱德早期生涯中具有重大影响的关键人物之一。孙炳文是同盟会会员,与其妻任锐同为“铁血团”成员。辛亥革命后,他担任北京《民国日报》总编辑,因谋刺案被通缉,避走四川。虽然孙炳文是朱德第三任妻子陈玉珍的舅舅,但他了解朱德却先是通过成都知名同盟会员李贞白的介绍。孙炳文与李贞白议论古今人物,李贞白眼力非凡,特别推崇当时还只是护国军团长的朱德,为其在护国讨袁战争后职位没有得到提升而抱不平,认为朱德是个会建立丰功伟绩的杰出人物。1917年春,孙炳文与朱德相见,从此成为挚友。次年,孙到朱德部任谘谋。他们一起读书、研讨,还相约出国。1922年,孙炳文和朱德同赴欧洲,在德国参加共产党,朱德在经济上对孙炳文多有帮助。1925年孙炳文第二次回国后,除兼职广东大学教授外,还曾任职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秘书、秘书长、后方留守处少将处长等职。1926年12月,孙炳文兼任黄埔军校政治教官职务。1927年4月,应邓演达命令赴武汉任军事委员会总务兼军事厅厅长,转道上海时被蒋介石捕杀。  孙中山 朱德在云南讲武堂参加了同盟会,孙中山是他景仰的民主革命领袖。1922年夏,朱德与孙炳文从北京到上海寻找共产党,并准备出国,他们与滇军将领金汉鼎等一起拜访了因陈炯明叛变而被迫离穗赴沪的孙中山。孙中山要求朱德和金汉鼎回到已移驻广西的滇军中去,策动滇军到广东攻打陈炯明叛军,并答应先付军饷10万元,金汉鼎接受了这个要求。长期参与军阀混战的切身经历,使朱德认识到利用军阀不会达到革命目的。虽然朱德十分崇敬孙中山,但表示已决心出国学习,婉拒了孙中山的要求。事实证明,孙中山对滇军的利用并不成功。1924年元旦,孙中山召集滇军将领开会,对他们失望地痛陈:“我住在上海,你们打进广州派人到上海请我回广州主持,说是要实行三民主义,现在你们为所欲为,戴着我的帽子,蹋我的家乡。”孙中山逝世后,黄埔军为捍卫民主共和不得不与滇系叛军杨希闵部进行了一场战争。  周恩来 1922年10月22日,朱德和孙炳文到达柏林,找到了周恩来,要求加入共产党。之前,朱德曾在上海找过陈独秀,但陈独秀没有满足他的入党愿望。周恩来初步答应了朱德这个特殊人物的请求。后来,朱德与英国记者史沫莱特别提及他和周恩来的见面,可见与周恩来的相识和交往对朱德具有特殊意义。1924年周恩来回国后,担任黄埔军校第三任政治部主任。朱德与周恩来的重逢,是在南昌起义前的1927年7月27日,周恩来住进花园角2号的朱德寓所,作为起义主要负责人之一的周恩来听取了朱德关于前期准备的汇报。从此,朱德与周恩来的关系紧密结合在一起,构成了影响中国现代史的重要环节之一。  张申府 张申府是中共主要创始人之一,是中共旅欧组织创建人和主要负责人。在德国时,张申府是朱德主要交往的对象之一。周恩来虽然初步答应了朱德的入党要求,但朱德仍多次向张申府提出请求。张“感到他很诚恳”,同意和周恩来一起介绍朱德入党。1923年10月,张申府转道苏联回国,向陈独秀详细汇报了介绍朱德这个特殊人物入党的经过。此时,陈独秀表示完全同意。1924年初,张申府到广州担任黄埔军校第一任政治部副主任,是黄埔军校筹备阶段主要人员中唯一的中共党员。同时,他还在广东大学任教并兼图书馆馆长。他把周恩来等人介绍到黄埔军校任职,为中共在黄埔军校中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不久,张申府认为与蒋介石“难于长期共事”,“遂借戴季陶辞职之机,离开了军校”。1925年1月,张申府参加中共四大,因意见与他人相左右而负气脱党。  高语罕 与朱德同为中共旅德支部柏林小组成员,是中共最早的党员之一,是《新青年》撰稿人之一。1925年回国后在广州活动,被聘任为黄埔军校主任政治教官。1926年3月“中山舰事件”后,与邓演达、恽代英、张治中被王柏龄等人指为“黄埔四凶”。1927年参加策划南昌起义。后因“托派”问题被开除出党。  熊雄 是与朱德在德国一起学习和活动的主要中共党员之一。1923年3月转赴苏联学习,1925年9月回国后任黄埔军校政治大队副队长、东征军指挥部政治部副主任。1926年1月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1927年4月国民党清党时被捕,不久被杀。  熊锐 与朱德同为中共旅德支部柏林小组成员。1925年回国,1926年在广东大学专修科学院和附中等任教,1927年初到黄埔军校任政治教官。1927年4月被捕遇害。  陈启修 1919年受聘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和政治系主任,是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术代表人物。黄埔四期时,陈启修任军校政治讲师,并兼广东大学法学院院长、教授等职。1924年暑期,陈启修到德国格廷根讲学,期间到朱德寓所做客,过从甚密。从朱德与陈启修的通信中可以看出:其一,朱德通过陈启修解释了自己“军阀而官僚而小资产”与“忠实党员”之间演变的问题;其二,他通过陈启修传达了渴望去莫斯科研究军事的强烈要求。1926年9月,朱德任杨森部党代表,政治部主任一职本拟陈启修担任,因陈不能到任而由朱德代理。大革命后,陈启修流亡日本,从事译著工作。  邓演达 从一开始就参与了黄埔军校筹建工作,任训练部副主任兼学生总队长,虽然名义上职务不是很高,但实际是李济深的代理人,在军校掌握很大实权。1925年春,邓演达赴德国柏林。朱德的公开身份是国民党员,却向邓演达推荐共产主义,但邓演达最终没有接受共产主义。后来,当时与朱德在一起的刘鼎认为,朱德给邓演达影响最深,“邓坚决站在国民党左派立场,只差一点没要求加入共产党”。显然,这两个思想、地位接近的人成了好朋友。朱德回国后所领导的第一批军政人员中的得力分子,正是由邓演达亲自安排的一批黄埔四期毕业生。1925年初冬,邓演达离开德国回国后,历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教育长、潮州分校教育长、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主任等职。1930年11月,他成立了黄埔革命同学会。次年8月被捕。同年11月29日,邓演达被蒋介石秘密杀害于南京。  陈毅 1926年7月朱德回国后,到上海再次拜见陈独秀。陈独秀对这位“特殊”党员的到来表示高兴,并派朱德以广东国民政府的名义去川东万县策动杨森。8月11日,朱德在万县受到了杨森的热情接待。8月25日,杨森派去与李大钊联络的秘书长喻正衡领来了李委派来的陈毅,杨森介绍朱、陈相识。这样,陈毅与朱德一起开展对杨森的策动工作,成为朱德非常得力的助手。1927年5月,陈毅到黄埔军校武汉分校政治部工作,8月初前往参加南昌起义,再次成为朱德的助手。  郭沫若 1926年9月“万县惨案”后,经过朱德的策动,杨森明确表示支持广东革命政府,委派朱德赴武汉接受国民革命军称号。在武汉,,朱德结识了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副主任郭沫若,从此成为良朋和诗友。郭沫若又是黄埔军校武汉分校的筹备委员。在一次武汉声援“万县惨案”的大会上,朱德和郭沫若都作了讲话。1927年3月,郭沫若在朱德领导的第三军军官教育团开学典礼上作演讲。南昌起义时,郭沫若任国民革命委员会主席团成员和起义军总政治部主任,协同先遣司令朱德南下,一路做宣传政治工作。  蒋介石 1926年12月下旬,杨森以军事政治考察团名义,“礼送”朱德去武汉。在武汉,朱德第一次会见了蒋介石,这是一次“匆匆”的会见。1927年3月5日,在南昌第三军军官教育团开学典礼上,朱德与蒋介石第二次见面。这次见面仍然是“匆匆”的,蒋介石演讲完毕后便离去。蒋介石绝不会想到当时领导第三军官教育团的朱德将是未来彻底击败自己的那支红色大军的总司令。  朱德与黄埔军校及将官之间这些错综复杂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朱德对黄埔军校的军事制度、军事技术和黄埔将官的军事能力有一定的认知;另一方面,朱德对黄埔军校的状况,尤其是对中、高级将官的情况有相当程度的了解。这些都为朱德在以后领导和指挥黄埔将官以及与之合作,提供了深厚的基础。这对于一个军事将领和政治领袖来说,是非常重要和不可缺少的。这也是朱德在南昌起义后南下指挥黄埔将官的个人威信基础。否则,贺龙和叶挺不会先后把所辖部队交给朱德指挥,朱德如果缺乏这个重要元素也无法指挥那些黄埔将官。黄埔将官无论作为朋友还是敌人,朱德都有着熟知的基础。所以,朱德指出黄埔军校在中共军事史中具有“老根”地位。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wzc2027
高粉答主

推荐于2016-12-02 · 繁杂信息太多,你要学会辨别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3万
采纳率:69%
帮助的人:4403万
展开全部
不是的
朱德
  1886年12月1日生,字玉阶。四川仪陇人。1909年考入云南陆军讲武堂,同年加入中国同盟会。参加了辛亥革命。1913年后在滇军任营长、副团长、团长、旅长。曾参加护国、护法战争。1922年赴德国留学,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到苏联学习军事,次年回国。1927年在南昌创办国民革命军第三军军官教育团,参加领导八一南昌起义,任起义军第九军副军长。1928年参与领导湘南起义,建立工农民主政权,同年4月,率起义军上井冈山,同毛泽东领导的部队会师,成立了中国工农革命军(后改称红军)第四军。
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国人
2014-10-28
知道答主
回答量:53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2.4万
展开全部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3条折叠回答
收起 更多回答(5)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