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什么是MOSFET
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简称金氧半场效晶体管(Metal-Oxide-Semiconductor Field-Effect Transistor, MOSFET)是一种可以广泛使用在模拟电路与数字电路的场效晶体管(field-effect transistor)。
MOSFET依照其“通道”(工作载流子)的极性不同,可分为“N型”与“P型” 的两种类型,通常又称为NMOSFET与PMOSFET,其他简称尚包括NMOS、PMOS等。
扩展资料:
主要参数
场效应管的参数很多,包括直流参数、交流参数和极限参数,但一般使用时关注以下主要参数:
1、IDSS—饱和漏源电流。是指结型或耗尽型绝缘栅场效应管中,栅极电压UGS=0时的漏源电流。
2、UP—夹断电压。是指结型或耗尽型绝缘栅场效应管中,使漏源间刚截止时的栅极电压。
3、UT—开启电压。是指增强型绝缘栅场效管中,使漏源间刚导通时的栅极电压。
4、gM—跨导。是表示栅源电压UGS—对漏极电流ID的控制能力,即漏极电流ID变化量与栅源电压UGS变化量的比值。gM是衡量场效应管放大能力的重要参数。
5、BUDS—漏源击穿电压。是指栅源电压UGS一定时,场效应管正常工作所能承受的最大漏源电压。这是一项极限参数,加在场效应管上的工作电压必须小于BUDS。
6、PDSM—最大耗散功率。也是一项极限参数,是指场效应管性能不变坏时所允许的最大漏源耗散功率。使用时,场效应管实际功耗应小于PDSM并留有一定余量。
7、IDSM—最大漏源电流。是一项极限参数,是指场效应管正常工作时,漏源间所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场效应管的工作电流不应超过IDSM 。
对比
Power MOSFET全称功率场效应晶体管。它的三个极分别是源极(S)、漏极(D)和栅极(G)。主要优点:热稳定性好、安全工作区大。
缺点:击穿电压低,工作电流小。IGBT全称绝缘栅双极晶体管,是MOSFET和GTR(功率晶管)相结合的产物。它的三个极分别是集电极(C)、发射极(E)和栅极(G)。
特点:击穿电压可达1200V,集电极最大饱和电流已超过1500A。由IGBT作为逆变器件的变频器的容量达250kVA以上,工作频率可达20kHz。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MOSFET
全称是“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管”(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 Field Effect Transistor)
为减少续流电流在寄生二极管上产生的损耗,在一些应用中使用 MOSFET 作为逆变元件。由于 MOFSET 具有导通阻抗低、电流可以双向流动的特点,在 M1 关断,进入续流阶段时,开通 M 2,使续流电流流经 M2,由于 MOSFET 的导通阻抗极低,损耗很小,例如当续流电流为 10A, MOSFET 导通电阻 10mΩ,二极管 D2 压降 0.7v 时,若续流电流流经 D2 时产生损耗为 7W, 而流经 MOSFET 时产生损耗仅为 1W,因此使用这种控制方式可以减少损耗,提高逆变器的效 率,在续流电流大的情况下效果更加明显。这种控制方式亦称为同步整流。
MOSFET管是FET的一种(另一种是JFET),可以被制造成增强型或耗尽型,P沟道或N沟道共4种类型,但实际应用的只有增强型的N沟道MOS管和增强型的P沟道MOS管,所以通常提到NMOS,或者PMOS指的就是这两种。
MOSFET 依照其“通道”的极性不同,可分为n-channel与p-channel的MOSFET,通常又称为NMOSFET 与PMOSFET。
MOSFET的工作原理基于场效应,通过在栅极施加电压来控制电流从源极流向漏极或从漏极流向源极。当在栅极上施加正电压时,MOSFET处于导通状态,允许电流通过。相反,当栅极上施加负电压或接地时,MOSFET进入截止状态,电流无法通过。
MOSFET有多种类型,包括N沟道MOSFET(N-Channel MOSFET)和P沟道MOSFET(P-Channel MOSFET)。N沟道MOSFET中电流是由负电压施加在栅极上时控制的,而P沟道MOSFET则是由正电压施加在栅极上时控制的。这使它们适用于不同的应用和电路配置。
MOSFET在电子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例如在放大器、开关电源、放大电路、数字逻辑电路、和电源开关等方面。它们通常用于控制电流的流动,进行信号放大或作为电子开关,具有高效、高速和低功耗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