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地图北方为什么在上面

 我来答
百度网友d449251
2014-12-13 · TA获得超过2684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074
采纳率:66%
帮助的人:271万
展开全部
为什么绝对多数地图选择了北方朝上?

吕良水

为什么绝对多数地图选择了北方朝上?经纬线在绘制地图的历史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这些今天看上去有些滑稽的问题,事实上却包含着古人严肃的思考。美国地理学家威廉·C·伯顿有过一个有趣却可信的推测:因为地中海在赤道以北,当时的主要文明都集中在地中海沿岸,而南半球则被认为是怪物出没的区域。

但是,世界上的地图也并非都是北方在上。例如,在欧洲中世纪的若干世纪里,受基督教文化的影响,耶路撒冷成为地图圆盘的朝向,东方被要求放在上方,仰望着伊甸园。在大航海的时代,意大利的一位僧侣法·莫拉于1459年出版了一张圆形地图,第一次正确显示出印度洋和大西洋在非洲南端是相通的。但是,这张地图将南方设置在顶部,据说是受到了早先伊斯兰地图的影响。实际上,澳大利亚人也使用过南方在上的地图,中国古代也出现过上南下北、东西相反的地图。例如,16世纪中国的《筹海图编》和《全海图注》就不是北上南下的。

史前人制的全球地图与现代地图上北下南相反

陕西省西北大学的文物陈列室里陈列着五千年前的古人制的南部非洲拟人化地图,即那个被称为“陶祖”,又称为“且形器”的有名小陶器。该陶器高五点九厘米,陶器的轮廓与现代绘制的南非地图轮廓完全吻合。史前人制作出如此精确的地图令人惊叹。(注:中国从史前一直到清代所绘的地图都十是上南下北方向,而现代地图都绘成上北下南方向,所以要把现代地图颠倒过来,也成为上南下北方向,才能看出史前南非地图轮廓与现代地图的南非部份完全相合。)该地图《山海经》称为非洲为“离耳国”。

河南省文物研究所收藏着七千年前的古人制的澳大利亚拟人化陶头像,该头像象一个正在思考的老伯,故《山海经》中称澳大利亚为“伯虑国”。

甘肃省博物馆收藏着五千年前的刻着拟人化南美洲地图头像的陶瓶,瓶头刻着一个披着长发的人头像,故《山海经》中称南美洲为“披发人”。

15世纪,在印刷术的推动下,“北在上”的设计受到推广。尤其是荷兰的地图学家墨卡托1569年首次出版的以圆柱投影为基础的投影地图,受到海上水手的青睐,因为他们已经广泛使用中国人发明的指南针,它总是指向北方,两者可以说是相得益彰。这使得托密的经纬线配上指南针以后,就像扔出去的骰子已经落定。16世纪,北上南下开始成为欧洲地图制作的一个标准。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可以理解的原因,中国的古代地图可能是以“中国”居中,“蛮夷”靠边;(1、在中国古代,南宋以前,北方政治经济发展相对发达南方还属于蛮夷之地,皇帝定都几乎都在北方,所以就有了以北为尊的说法。那么北上南下的说法就很自然了。
2、皇帝的坐位的方向一向都是坐北朝南的,南面朝臣的成语你也应该听过吧!北为皇帝,高高在上;南为臣子,俯首在下。
3、另外,我们中国人生活在北半球,但古人却不这样认为,他们的意识里,中国是世界的中心,而中国的“中”就是这样来的。他们白天看到的太阳无论东升西落,它始终都是在我们的南方,晚上夜观星象,抬头正对着象征帝王的北斗七星,这样,“上北下南”也符和一般百姓的生活习惯。)托勒密则将亚历山大作为地图的中心,东西横跨亚非欧大陆,更重要的是将顶部朝向北极星,因为这是古希腊航海者的指南星。

严格的来说,我们绘地图的时候,是采用的俯视图,我们站在地面时,如果面朝着北方,那么身后就是南方,左边肯定是西方,右边肯定是东方,故有:“面北背南,左西右东”,俯视之后,就是地图的看法“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因为地图是挂着看的,所以变成上下了,平放在地上还是与实际方向一致的,要是不是这样的,方向肯定和实际的不一致!!!

很简单的道理,现在巳知的文明古国都是在北半球,古代的人们不知道地球是圆的,最早的测量学是从天上的星座开始的,太阳,月亮,星星东升西落,都围着北极星转动,北极星成为辨别方向的唯一不变坐标.面对北极星一直向前,则北极星从低而高,背着北极星走,则北极星越来越低,将走过的地面距离方位描到平面上,就成了最初的地图.在上古文明中北极星所在的天区被视为天帝居住的地方,而天帝居住的地方,当然至高无上了;中国的星相文化中,就称北极星周围的天区为紫微宫.约定俗成,至高无上的方位就应置于在上方.

但是,我们还应注意星图与地图的一点区别。地图上方向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标注的,而星图上则变成上北下南左东右西,也就是东西反向。原因是星图表现了观测者仰视所见到的星空。星星是在我们的头上,在看星图的时候,方向是从下往上看的。观察头顶附近的星座,请将星图置于头顶位置,星图北、南分别与实际方向保持一致。观测者边看星图边和实际星空比对(夜晚请用红光手电提供照明)。因为印刷星图只能反映某一特定纬度所见星空实景,所以很多爱好者会发现星空与星图上有所差异,这是正常现象。观察东南西北任一方向半天以下星座则不用那么辛苦,只需将星图竖起,让所观察方向一侧朝下,再和实际星空进行比对。例如,观测西方天空星座,请将星图竖起,星图西方朝下即可。星星是在我们的头上,在看星图的时候,方向是从下往上看的

下面就对我国古代地图方位的演变作一概略介绍。
  早先多以南为上  我国古代制图很早就考虑方位了。《诗经·公刘》有“既景乃冈”之句,意思是在山冈上测影以定方位。西晋地图学家裴秀创立的我国最早的地图学理论制图六体,提出了制图时应遵守的几条基本原则:分率、准望、道里、高下、方邪、迂直。其中“准望
”即方位的意思。不过这里的方位是指绘制地图时要考虑地物要素间的地理位置关系,即清胡渭所说的“辨方正位,某地在东西,某地在南北之谓也”(《禹贡锥指》),它没有规定以哪个方向为正方位。那么,我国早先的地图方位实际情形如何?有无规律性?  我国宋以前的地图存世极少,有关地图制作的理论也很少,研究此前地图的方位并找出其中的规律缺乏足够的资料和证据。但根据考古发掘,结合我国传统文化的背景,我们仍然可以认为,早期的地图可能以南为上的情形较多。我国目前发现的几幅早期地图,方位多是以南为上。  1973年12月,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了3幅帛地图,为西汉文帝初元十二年(公元前168年)前的作品。其中《长沙国南部驻军图》的上方标有一个“南”字,左方标有一个“东”字,表明其方位是以南为上的。还有一幅制图范围比驻军图大的《长沙国南部地形图》,方位与其相同。1978年河北平山县出土的一幅约制作于公元前323
年至前315年的《兆域图》,系战国时期中山国王修建陵园的规划图,其方位也是上南下北。  
古代地图多以南为上,与古代的方位观有关。我国古代在各个方位中,以南为尊,如古代祭天的地方就位于城市南郊。这一观念反映在地图上,便是把南方置于图的上方。  
地图方位多元化  自宋以降,我国存世地图逐渐增多。通过分析可以发现,其中除了有以南方为正方位的,以其它方向为正方位的也很多。如:宋代保存下来的一些石刻地图珍品《华夷图》《平江图》《地理图》《长安城图》《禹迹图》《九域守令图》等,它们多是以北为正方位的。  
南宋景定二年(1261年)周应合编撰的《建康志》中附有地图19幅,诸图定向则是以东、西、南、北为上的都有。其中的《皇朝建康府境之图》,是一幅以相当于现在的南京地区为主要制图区域的政区图,其方位就是以东为上。  地图方位趋向于多元化,是由于地图方位本身就是人为规定的,并无一定之规,其选定在演变过程中尊崇南方的色彩逐渐淡化了,越来越多地考虑到不同因素的要求,尤其是使用的方便。清学者俞正燮所说的“凡舆地悬图宜以北为上,几案展阅之图宜以南为上”(《癸巳存稿》),就是这个意思。如明代军事学家、地图学家郑若曾的《筹海图编》中有海防图《沿海山沙图》72幅,表示我国自今广西钦州南龙港西南的海域起至辽东鸭绿江畔沿海一带的山脉、河口、海湾、港口、岛屿、礁石以及堡、寨、营、卫、所、烽堠等内容,这些地图大都把大海置于图幅的上方,大陆绘于下方,它们的方位随海岸线的蜿蜒曲折而不断变化。图面这样布局,陆地驻防军队观察地形时把地图和实地方位对应起来非常方便。这里各图定向完全以实用为原则,而不是拘泥于某种固定的方位模式。  其实,前面介绍的早先地图以南为上也包含着实用的因素。那时地图主要是供帝王等人使用的。他们坐北面南,地图以南为上供他们坐阅正好与实地方位相一致。  此外,制图区域的形状,作者描绘地形的角度,印版幅面的状况等因素,也对地图的定向有影响。
  
另:
古老地图的图面摆放  喻沧先生在《地图》2003年第3期“古地图上的方向”一文中谈到:地图上的方向,人们一般都熟知“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现代地图的方位一般遵循这一规律,但古代地图上的方向并不这么固定。地图上的方向是方位,某种意义上说,只是一种后天的、人为的规定,其实并没有固定的东西南北之方……。到目前为止,考古发掘出来的中国最古老的地图是《兆域图》,战国中山王修建陵园的规划图,于公元前323~315年制作,1977年在河北平山出土,该图方向为上南下北;……三.是1973年12月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长沙国南部地形图》等3幅帛地图,经考古鉴定,该图是西汉文帝初元十二年(公元前
168年)下葬,地图的方向为上南下北。上述二种古地图中的方向是上南下北的,而后世制作的古地图的方向大多也是上南下北的,如南宋程大昌《雍录十卷》有地图32幅,其中29幅的方向为上南下北。元代李好文绘制的《长安志图》有地图22幅,其中上南下北的有6幅仅占27%,上北下南的有16幅占73%。但也有许多古地图的方向上西下东的。可见,古地图方向上南下北也不一定是固定的模式。  中世纪欧洲所绘的世界地图被称为Mappamudi(译作“世界地图”,现代英语中表示地图的词汇map就是由此词缩略而来的)。在拉丁语中,mappa意为餐巾或台布,
munddus意为世界,显然,此种地图最初曾是画在布上的。现存的中世纪“世界地图”
共有1000幅左右,其中90%都是附在手稿著作中,独立的地图很少。在这些“世界地图
”中,最为常见、最著名的就是T-O地图。在所谓的T-O地图上,一般是东方朝上,西方朝下,右边为南,左边为北;整个世界就像一个盘子一样(或者说像字母O一样),四周被大海洋所包围;世界中间的大地被三大水系分为亚、非、欧三大洲,其中顿河(古人称之为Tanais河)把欧洲与亚洲分开,尼罗河把非洲与亚洲分开,地中海把欧洲与非洲分开;顿河、尼罗河在地图上成一条横线,而地中海则呈一条竖线,这一横一竖两条线组合起来就像字母T一样。所以现代学者把这样的地图称为T-O地图。T-O地图又可以分为两大类型,一种类型是图表式的,上面只有简单的几根线条及一些文字,没有什么图案。另一类是非图表式的,上面用各种图案表示出城市、历史、传说以及基督教故事等。[11]
  神州旅游信息港网站上,2003年10月7日佚名作者的《土耳其古地图之谜》一文中提及,在一本西藏古书《鲍因塞克特书》中也有一幅奇妙的航海图,这幅图用许许多多标志着一些未知国家名字的工方形和矩形拼制而成。由于图表标出了四个基本方向点上东、下西、右南、左北。因此,前苏联语言学家博隆尼斯洛夫?科兹尼索维特断定这实际上是一幅地图。他找到了一个解释它的方法,并辨认出了这些地方,诸如,帕撤格迪(公元前4-5世纪的波斯城)、耶路撒冷(巴勒斯坦古城,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圣地)、大夏(巴克特里王国)等。(部分转自网络)
地球翻转与远古历史考
2019-01-04
知道答主
回答量:6
采纳率:0%
帮助的人:6205
展开全部
上图转引自《地球翻转——地球最大的非稳态运动现象探索》一书。看懂这幅图就可以明白,由于地球翻转运动的存在人类文明其实是被地球翻转运动多次打回原形,按照“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的规律发展的。传统流行的从旧石器时代梯步演进的全人类远古历史分期框架是完全错误的。现代文明期与古1期文明期之间的变动,就是那次“天倾西北”的历史事实。古2期文明的两侧分界,则分别是往远古推定的第二次、第三次地球翻转运动而已。每次地球翻转运动,地球自转轴大约在80——100度之间顺时针方向翻转。人类文明的延续和继承性表明,存在多期次先期文明。现在传统历史学界的全人类远古历史分期框架是一种典型的“僵思”行为。有兴趣的话请参阅《地球翻转》一书。我就是该书的作者。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冯辉19740730
2019-10-08 · TA获得超过158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77
采纳率:50%
帮助的人:9万
展开全部
楼主:现代的地图还是北方在上面。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1)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