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什么把泰罗称为科学管理之父
弗雷德里克 温斯洛 泰罗,1856年出生于美国宾夕法尼亚杰曼顿的一个富裕的律师家庭。早年学习勤奋,阅读了许多古典著作,并以优异成绩考入哈佛大学。但因故离开法律学院而去费城恩特普里斯水压工厂当了4年的学徒工。
1878年,泰罗转到费城米德维尔钢铁厂当一名普通工人,仅用6年的时间就晋升为总工程师,创造了职业生涯的奇迹。在米德维尔的 12年(1878―1890)里,他边实践边研究,总结并提炼出以工时制、计件工资制和任务管理制为核心的“泰罗制”,奠定了其作为“科学管理之父”的历史地位。
扩展资料:
在工时制的基础上,泰罗创立了新的计件工资制。这一制度主要包括三个部分:
一是通过工时研究进行观察和分析以确定工资标准,防止因缺乏科学的工资标准而影响工人的生产积极性;
二是实行差别化的计件工资制,体现劳动的强度和难度;
三是“把钱给人而不是给职位”,或者说根据劳动结果而不是岗位计酬。
这三方面的制度设计,解决了企业薪酬与激励制度中的最核心、最基础的问题,成为科学管理中的必不可少的要素。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泰罗及泰罗制
弗雷德里克·泰罗,F·W·泰罗 (1856-1915)是美国的工程师、发明家、科学管理理论的代表人物,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倡导者,被誉为“科学管理之父”。他首创的科学管理制度对管理思想的发展有重大的影响。
泰罗创建出科学管理制度并不是偶然的,有着特定的时代背景。美国经过南北战争(1861--1865)以后,资本主义经济得到较快的发展,可是,由于企业管理落后,美国经济的发展和企业中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远落后于当时科学技术成就和国内外经济条件所提供的可能性。当时在美国有人认为,如果改进管理,美国企业中同样的人力和设备,可以提高产量好几倍。这种情况首先引起了同企业管理有关而又具有科学技术知识的一批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注意。他们进行各种试验,努力把当时科学技术的最新成就应用于企业的生产和管理,以便大幅度地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形成了一套科学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其中的突出代表就是泰罗。泰罗创建出科学管理理论或泰罗制,并不是他一个人的天才发明,他既吸收了前人的成果,又得到了同时代人的帮助。正如英国的管理学家林德尔·厄威克所指出的:“泰罗所做的工作并不是发明某种全新的东西,而是把整个19世纪在英美两国产生、发展起来的东西加以综合而形成为一整套思想。它使一系列无条理的首创事物和实验有了一个哲学体系,称之为科学管理。”
《科学管理原理》一书是泰罗的代表作,本书收入了泰罗的4部著作,即《计件工资制》、《工厂管理》、《科学管理原理》和《在美国国会的证词》。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主要包含于这四部著作中。
泰罗认为: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必须挑选“第一流的工人”;要使工人掌握标准化的操作方法,使用标准化的工具、机器和材料,并使作业环境标准化;为了鼓励工人努力工作,应实行计件工资制;工人和雇主必须认识到提高劳动生产率对双方都有利,应该加强协作;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应把计划职能同执行职能分开,改变原来的那种经验工作法,代之以科学的方法;为了提高工效,应实行职能管理。泰罗的这些观点成为科学管理理论的基础和核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