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狐狸中间一颗心打一成语
该成语是“狼子野心”。
解释:“一只狐狸中间一颗心”表示的是狼的心,与此直接相关的成语只有“狼子野心”。
狼子野心读音láng zǐ yě xīn,意思是狼崽子虽幼,却有凶恶的本性,比喻凶暴的人居心狠毒,习性难改。是贬义词。
扩展内容:
狼子野心
出处
《左传·宣公四年》:"初;楚司马子良生子越椒。子文曰:'必杀之!是子也;熊虎之状而豺狼之声;费杀;必灭若敖氏矣。'谚曰:'狼子野心;是乃狼也;其可畜乎?'
典故故事
楚国令尹子文,为人公正,执法廉明,楚国的官员和老百姓都很敬重他。
子文的兄弟子良,在楚国当司马,生个儿子叫越俶。这天,正逢越俶满月,司马府宴请宾客,一时热闹非凡,显得喜气洋洋。子文也应邀来到司马府,看到侄子越俶后,大吃一惊,急忙找来子良,告诉他:"越俶这个孩子千万不可留。他啼哭的声音像狼嚎,长大以后必然是我们的祸害。谚语说:'狼崽虽小,却有凶恶的本性。'这是条狼啊,你千万不能善待他,快拿定主意把他杀了。"
子良听了这番话,顿时吓得魂飞魄散。过了好一阵,才断断续续地说:"我是......是他的亲生父亲,怎能忍心亲手杀......杀了他呢?"
子文一再劝说,子良终不肯听从。
子文对此事十分忧虑,在他临死的时候,把亲信们叫到跟前告诫说:"千万不能让越俶掌权。一旦他得势,你们就赶快逃命吧,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子文死后,他的儿子斗般当了令尹,越俶也接替父亲做了司马。公元前626年,越俶为夺取令尹职位,百般讨好穆王,说尽斗般的坏话。楚穆王听信了谗言,让越俶当了令尹。后来,越俶趁楚穆王死后作乱,掌权后即杀害了斗般和子文生前的亲信。 越俶的"狼子野心"发展到如此地步,是本性所致,势在必然的事。
狼子野心的故事,告诉人们大多数坏人就是坏人,和狼一样,本性难改。要警惕像狼一样阴险狠毒的人,防人之心不可无(对人而言)。我们不能被表面现象所迷惑,要看清事物的实质。江山易改本性难移,狼总是要吃人的,纵然是"狼子",纵然是"颇驯",只要有机会,就会露出它们的本性。那些本性不改的坏人又何尝不是呢?
2017-08-11 · 知道合伙人教育行家
láng zǐ yě xīn
[释义] 狼子:狼崽子;幼小的狼;野心:野兽凶残的本性。狼崽子虽小却有野兽的凶残本性。比喻坏人凶残的秉性或疯狂的欲望。
[语出] 《左传·宣公四年》:“初;楚司马子良生子越椒。子文曰:‘必杀之!是子也;熊虎之状而豺狼之声;费杀;必灭若敖氏矣。’谚曰:‘狼子野心;是乃狼也;其可畜乎?’
[正音] 狼;不能读作“lànɡ”。
[辨形] 狼;不能写作“狠”。
[近义] 野心勃勃 心狠手辣 狼心狗肺
[反义] 赤子之心 耿耿忠心 心地善良
[用法] 含贬义。多用于形容敌人或坏人。一般作主语、谓语、宾语。
[结构] 复杂式。
[释义] 居心:存心;叵:不可;测:推测。 指存心险恶,不可推测。
[出处] 清·林则徐《使粤奏稿》:“且其居心叵测;反复靡常”。
狼子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