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哪有关于刀、剑、枪、棍等兵器的详细介绍?
请问哪里有关于刀、剑、枪、棍等兵器的详细介绍?比如古今名剑、历代名刀等武器的尺寸、长短、锋利程度,曾经谁使用,由谁铸造,有无相关传说等等。急需,有哪位知识渊博的老师能够回...
请问哪里有关于刀、剑、枪、棍等兵器的详细介绍?
比如古今名剑、历代名刀等武器的尺寸、长短、锋利程度,曾经谁使用,由谁铸造,有无相关传说等等。
急需,有哪位知识渊博的老师能够回答的。
万分感谢! 展开
比如古今名剑、历代名刀等武器的尺寸、长短、锋利程度,曾经谁使用,由谁铸造,有无相关传说等等。
急需,有哪位知识渊博的老师能够回答的。
万分感谢! 展开
2006-10-12
展开全部
剑是中国古代用于近战刺杀和劈砍的尖刃冷兵器。分剑身和剑柄两部分,剑身细长,两侧有刃,顶端尖而成锋。剑柄短,便于手握。剑常配有剑鞘。中国最早的剑是西周时期的青铜剑。以后随科学技术的发展出现了铁剑和钢剑。
我国现出土文物中,最早的剑出现在殷周时期。
在西周初期的车战组合中,剑的地位并不重要,主要用于自卫或肉搏。据《释名》记载:“剑,检也,所以防检非常也。”当时剑的全长在17 ̄27厘米之间,而有效使用的剑锋约12 ̄18厘米。
春秋之后,因为步兵的兴起,剑作为一种武器开始受到重视,长度在28 ̄40厘米之间。尤其是在吴越地区,因水道纵横,车行不便,而使剑的步兵却能发挥出很大威力,所以铸剑水平远高于中原诸国。当时有名的铸剑大师欧治子和干将莫邪夫妇即生活在吴越地区。
在湖北江陵出土的越王勾践剑代表了春秋时期铸剑的最高水平。这把剑也反映了当时剑的外形特征:剑锋不是直的,而是呈拉长而削尖的花生果形,这种形式有利于直刺而不利于劈砍,证明了当时剑武器的战术使用方法。(有趣的是,强调速度的法拉利跑车的俯视图也呈拉长的花生果形。)
《晏子春秋》记载崔杼杀了齐庄公以后用武力逼诸将军大夫盟于大宫,谓“有敢不盟者,戟拘其颈,剑刺其心”,从另一个侧面证明了戟和剑这两种武器的战士使用方法。
越灭吴,楚否越,于是越国的铸剑优势转移到了楚国。
战国时,随着车战的式微,剑作为一种步兵武器受到更大的重视,为适应战争的需要,提高了剑的威力,战国晚期,剑的总长从早期的50厘米达到了81 ̄91.3厘米。
当时铜剑制造的高技术:
剑脊和剑锋的含锡量不同,一般背部10%,刃部20%。这样铸成的剑刃口硬而脆,而脊部柔而坚。
为避免表面锈蚀,采用铬盐处理。由于铜剑已不能满足战争的需要,铁剑自春秋晚期开始出现。当时楚燕两国的铁剑制造技术 最好。因为铁比铜强度更好,所以最长的可达到140厘米。 http://61.144.246.13/BBS/getinfo.asp?ID=48370&Title=%BD%A3&BBSTitle1=BBSTitle1&BBSID=1424
剑的历史可以说是非常的悠久,在石器时代人们就开始把木制或石制的棍棒作为武
器。渐渐的,原始人们把棍棒削出锐利的刀口,就成了剑的雏形。在距今大约五千年前
的青铜时代,人类已经学会冶炼青铜制作成非常尖锐和锋利的武器,这就是青铜剑。铁
器发明后,剑也完全进化为铁制的。在之后的古罗马时代,步兵用剑的规格被逐渐确定
下来(长约60厘米,宽约5厘米),在战争中剑也开始与长枪和弓有了同等的地位。到了
中世纪,剑终于定了型。主要作用被规范为砍劈而不是有争议的刺。从剑柄到剑头全剑
长约110厘米,马上的骑兵或步兵都能使用。这就是我们在剑与魔法世界中看到的剑。
剑不但是武器的一种,也是武力和权力的象征。每个国王在皇宫接受晋见或指挥大
军进行交战时都是佩带着一把美丽而又锋利的宝剑(谁见到国国王拿着一把大斧头的?
)。神话和传说中的神兵器中,剑也是出现频率最高的。这一点在奇幻作品中也有很好
的反映。几乎所有的主角都有一把说的过去的剑,如果哪位不会使剑,那人们一定会觉
得这位主角有些“次”。
春秋晚期至战国可说是铜剑最发达的时期,除个别地区的剑反映了地域或民族风格外,形制上一般都开始定型。春秋晚期的铜剑,绝大部分都有剑首,并普遍出现了剑格,但具剑箍的还较少。长度一般都要在40-50厘米以上。有名的越王勾践剑、吴王夫差剑、吴王光剑等等,都是这时期的重要作品。这些宝剑制作精美,表现了卓越的制作工艺。东周青铜剑,以吴国、越国的最为上乘,《周礼·考工记》载:“吴越之金锡,此材之美者也”。湖北江陵古墓出土的越王勾践剑,通长55.7厘米,身满饰菱形纹,剑格两面以蓝色琉璃镶嵌花纹。
此时,钢铁制的兵器也登上了舞台,或许对于青铜兵器的锻冶技术已累积了足够的知识,又或许摺叠钢的技术本来就承袭自打造青铜兵器的经验,无论如何,这个时期的钢铁兵器,其水准的确领先了全世界一大截,著名的铸剑大师如:欧冶子、干将等人,链就一批千古名剑:干将、莫邪、湛卢、巨阙、纯钩、龙渊、太阿、工布、鱼肠等,即使实物不存,它们的赫赫威名仍令我们心驰神往;《吴越春秋》中记载薛烛评纯钩剑:“光乎如屈阳之华,沉沉如如芙蓉始生于湖,其文如列星之行,其光如水之溢塘,”此外,太阿剑“巍巍翼翼如流水之波”、工布剑“文若流水不绝”,以及:龟文、缦理、列星、溢水、冰释、高山、深渊、水波、珠衽、流泉等等形容,均是指剑身上的摺叠花纹而言,当我们看到古代刀剑上的花纹时,才能体会古人所言实非虚语。
战国后期的秦国已经是青铜剑、铁剑并用,同时剑的型制也有变化,长度曾加到一百公分左右,剑身狭长,表面经过仔细地研磨,并有一层铬盐氧化物,显现著乌黑的光泽,能防蚀防锈,陕西秦墓出土的诸多长剑几乎有如新制。 直到9世纪末,意大利青铜剑工艺仍然在这个水平.
中国刀剑工艺最高水准,在史料上有详细记录的,应该是东汉时代出现的“百炼钢”。百炼,则是反覆加热、折叠锻打一百次,使得杂质尽出,最后锻造出最精纯的钢。可惜这样的技术太费工,动辄耗费数年,才得神兵三五把。到了唐末“安史之乱”,社会大乱,十室九空,百炼钢的技术就逐渐失传了。到了北宋,当时的大科学家沈括曾在《梦溪笔谈》一书中说到他造访磁州锻坊,观看炼铁,才认识所谓“真钢”。他还记述了当时的一把宝剑:有人将十支大钉钉入柱中,挥此宝剑一削,钉子全部截断,剑锋却纤毫无损;用力弯曲,剑身如勾,放开来铿然有声,又如箭弦一般平直。
到了明朝,戚继光在《练兵实纪·杂集》中指出,当时的工匠不肯好好磨刀,结果“砍入不深、刀芒一秃,即为顽铁矣。”
清朝的乾隆皇帝是非常重视文治武功的一位。他尤其喜爱刀剑,从乾隆十三年到二十二年,不惜人力物力,制作了一批款式精美的刀剑。由于“今上”的重视,当时冶炼刀剑的技术又大幅提升。有花纹钢就是百炼钢?根据中国自唐朝后就少有刀剑着作、墓葬出土来推测:百炼钢的技术,唐以后可能就失传了。清朝扣鸣刀上花纹钢的技术,很可能是从日本、东南亚、中东、印度学习的。世界上最好的花纹钢不在中国,我们古代刀剑的铸造技术,没有流传下来
我国现出土文物中,最早的剑出现在殷周时期。
在西周初期的车战组合中,剑的地位并不重要,主要用于自卫或肉搏。据《释名》记载:“剑,检也,所以防检非常也。”当时剑的全长在17 ̄27厘米之间,而有效使用的剑锋约12 ̄18厘米。
春秋之后,因为步兵的兴起,剑作为一种武器开始受到重视,长度在28 ̄40厘米之间。尤其是在吴越地区,因水道纵横,车行不便,而使剑的步兵却能发挥出很大威力,所以铸剑水平远高于中原诸国。当时有名的铸剑大师欧治子和干将莫邪夫妇即生活在吴越地区。
在湖北江陵出土的越王勾践剑代表了春秋时期铸剑的最高水平。这把剑也反映了当时剑的外形特征:剑锋不是直的,而是呈拉长而削尖的花生果形,这种形式有利于直刺而不利于劈砍,证明了当时剑武器的战术使用方法。(有趣的是,强调速度的法拉利跑车的俯视图也呈拉长的花生果形。)
《晏子春秋》记载崔杼杀了齐庄公以后用武力逼诸将军大夫盟于大宫,谓“有敢不盟者,戟拘其颈,剑刺其心”,从另一个侧面证明了戟和剑这两种武器的战士使用方法。
越灭吴,楚否越,于是越国的铸剑优势转移到了楚国。
战国时,随着车战的式微,剑作为一种步兵武器受到更大的重视,为适应战争的需要,提高了剑的威力,战国晚期,剑的总长从早期的50厘米达到了81 ̄91.3厘米。
当时铜剑制造的高技术:
剑脊和剑锋的含锡量不同,一般背部10%,刃部20%。这样铸成的剑刃口硬而脆,而脊部柔而坚。
为避免表面锈蚀,采用铬盐处理。由于铜剑已不能满足战争的需要,铁剑自春秋晚期开始出现。当时楚燕两国的铁剑制造技术 最好。因为铁比铜强度更好,所以最长的可达到140厘米。 http://61.144.246.13/BBS/getinfo.asp?ID=48370&Title=%BD%A3&BBSTitle1=BBSTitle1&BBSID=1424
剑的历史可以说是非常的悠久,在石器时代人们就开始把木制或石制的棍棒作为武
器。渐渐的,原始人们把棍棒削出锐利的刀口,就成了剑的雏形。在距今大约五千年前
的青铜时代,人类已经学会冶炼青铜制作成非常尖锐和锋利的武器,这就是青铜剑。铁
器发明后,剑也完全进化为铁制的。在之后的古罗马时代,步兵用剑的规格被逐渐确定
下来(长约60厘米,宽约5厘米),在战争中剑也开始与长枪和弓有了同等的地位。到了
中世纪,剑终于定了型。主要作用被规范为砍劈而不是有争议的刺。从剑柄到剑头全剑
长约110厘米,马上的骑兵或步兵都能使用。这就是我们在剑与魔法世界中看到的剑。
剑不但是武器的一种,也是武力和权力的象征。每个国王在皇宫接受晋见或指挥大
军进行交战时都是佩带着一把美丽而又锋利的宝剑(谁见到国国王拿着一把大斧头的?
)。神话和传说中的神兵器中,剑也是出现频率最高的。这一点在奇幻作品中也有很好
的反映。几乎所有的主角都有一把说的过去的剑,如果哪位不会使剑,那人们一定会觉
得这位主角有些“次”。
春秋晚期至战国可说是铜剑最发达的时期,除个别地区的剑反映了地域或民族风格外,形制上一般都开始定型。春秋晚期的铜剑,绝大部分都有剑首,并普遍出现了剑格,但具剑箍的还较少。长度一般都要在40-50厘米以上。有名的越王勾践剑、吴王夫差剑、吴王光剑等等,都是这时期的重要作品。这些宝剑制作精美,表现了卓越的制作工艺。东周青铜剑,以吴国、越国的最为上乘,《周礼·考工记》载:“吴越之金锡,此材之美者也”。湖北江陵古墓出土的越王勾践剑,通长55.7厘米,身满饰菱形纹,剑格两面以蓝色琉璃镶嵌花纹。
此时,钢铁制的兵器也登上了舞台,或许对于青铜兵器的锻冶技术已累积了足够的知识,又或许摺叠钢的技术本来就承袭自打造青铜兵器的经验,无论如何,这个时期的钢铁兵器,其水准的确领先了全世界一大截,著名的铸剑大师如:欧冶子、干将等人,链就一批千古名剑:干将、莫邪、湛卢、巨阙、纯钩、龙渊、太阿、工布、鱼肠等,即使实物不存,它们的赫赫威名仍令我们心驰神往;《吴越春秋》中记载薛烛评纯钩剑:“光乎如屈阳之华,沉沉如如芙蓉始生于湖,其文如列星之行,其光如水之溢塘,”此外,太阿剑“巍巍翼翼如流水之波”、工布剑“文若流水不绝”,以及:龟文、缦理、列星、溢水、冰释、高山、深渊、水波、珠衽、流泉等等形容,均是指剑身上的摺叠花纹而言,当我们看到古代刀剑上的花纹时,才能体会古人所言实非虚语。
战国后期的秦国已经是青铜剑、铁剑并用,同时剑的型制也有变化,长度曾加到一百公分左右,剑身狭长,表面经过仔细地研磨,并有一层铬盐氧化物,显现著乌黑的光泽,能防蚀防锈,陕西秦墓出土的诸多长剑几乎有如新制。 直到9世纪末,意大利青铜剑工艺仍然在这个水平.
中国刀剑工艺最高水准,在史料上有详细记录的,应该是东汉时代出现的“百炼钢”。百炼,则是反覆加热、折叠锻打一百次,使得杂质尽出,最后锻造出最精纯的钢。可惜这样的技术太费工,动辄耗费数年,才得神兵三五把。到了唐末“安史之乱”,社会大乱,十室九空,百炼钢的技术就逐渐失传了。到了北宋,当时的大科学家沈括曾在《梦溪笔谈》一书中说到他造访磁州锻坊,观看炼铁,才认识所谓“真钢”。他还记述了当时的一把宝剑:有人将十支大钉钉入柱中,挥此宝剑一削,钉子全部截断,剑锋却纤毫无损;用力弯曲,剑身如勾,放开来铿然有声,又如箭弦一般平直。
到了明朝,戚继光在《练兵实纪·杂集》中指出,当时的工匠不肯好好磨刀,结果“砍入不深、刀芒一秃,即为顽铁矣。”
清朝的乾隆皇帝是非常重视文治武功的一位。他尤其喜爱刀剑,从乾隆十三年到二十二年,不惜人力物力,制作了一批款式精美的刀剑。由于“今上”的重视,当时冶炼刀剑的技术又大幅提升。有花纹钢就是百炼钢?根据中国自唐朝后就少有刀剑着作、墓葬出土来推测:百炼钢的技术,唐以后可能就失传了。清朝扣鸣刀上花纹钢的技术,很可能是从日本、东南亚、中东、印度学习的。世界上最好的花纹钢不在中国,我们古代刀剑的铸造技术,没有流传下来
参考资料: 百度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