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会计问答:1.区别成本,费用,支出 2.你认为一家企业的成本会计应该如何核算成本???
2个回答
展开全部
(一)支出和费用
在我国会计界,支出一般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为获得另一项资产、为清偿债务所发生的耗费资产的流出。就某一会计期间而言,支出可以是现金支出、也可能是非现金支出,就长期而言,所有支出最终由现金支出来实现。按照我国现行的《企业会计制度》(以下称《制度》),“费用是指企业为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活动所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流出”。在会计上,支出仍比费用所含范围要广泛。只有那些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为取得营业收入而发生的各种支出,才是费用。而其他原因发生的支出,如偿还借款、支付应付账款、为分配利润而支付的款项、为购买固定资产而支付的款项等等都与营业收入无关,都不能构成企业的费用,但是支出或早或迟最终会转化为费用,但并不是所有的支出在一发生时,就是费用。
(二)费用和成本
按照《制度》规定,“成本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种耗费”,它是对象化的费用,即生产成本是相对于一定的产品而言所发生的费用,是按照产品品种等成本计算对象对当期发生的费用进行归集而形成的。费用是资产的耗费,它与一定的会计期间相联系,而与生产哪一种产品无关;成本与一定种类和数量的产品或商品相联系,而不论发生在哪一个会计期间。虽然,《制度》中把成本只界定为生产成本,这与我国经济学上界定的涵义极为相似,但是,在会计实务中,成本应用不局限于此,即对象化不仅仅指产品,比如:为购买原材料而发生的费用,对象到所购材料上,即为该原材料采购成本;为购买某设备而发生的费用,对象到所购设备上,即为该设备的购置成本。因此,在会计工作中,会计上的成本涵义和一般意义上的成本一致即指一种为特定目的而发生的资产耗费。当然,成本也可理解为按一定对象所归集的支出。某项支出,如为收益性支出,则构成产品成本;如为资本性支出,则构成某资产的成本。在会计上,我们且把《制度》界定的成本称为狭义的成本,而把实际应用的成本称为广义的成本。由此不难看出:在我国会计界,费用的内涵比成本的内涵要宽广。这里可以把成本理解为费用的一部分,但是在实际应用中,二者又是平行的,可以相互转化。而且在支出、费用和成本中,只有费用构成一项会计要素或会计报表要素,且和收入相对应而存在,并且,只有成本常被当作一种计量费用的手段,而支出、费用则不能。
(三)支出、费用和成本的确认
由上述涵义可知:支出的确认较简单,一般只要流出或发生了,即可确认某项支出。但是,费用和成本的确认就不一定了。费用的实质是资产的耗费,但并不是所有的资产耗费都是费用。在我国,会计上确认费用遵循了划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权责发生制;配比等三个原则。但有一点须说明:在我国会计实务中,有些损失和费用不好区分故都将其作为费用处理,如坏账损失等。根据上述原则,在确认费用时,一般应遵循,费用与收入的直接联系(或称因果关系)、直接作为当期费用、按系统的合理分摊方式等三个确认标准。
在财务会计中,狭义上的成本即为生产成本,生产成本的确认过程即为一定时期生产费用归集和分配的过程,即为生产费用对象到某一产品的过程。一定时期所发生的生产费用构成了生产成本的基础。产品完工并验收入库后的生产成本即为该产品的产品成本,它等于月初在产品(生产)成本加上本月投入的生产成本再减去月末在产品(生产)成本。已销售的产品成本即为该产品的销售成本。但是,在管理会计中,成本总是广义上的成本,其确认要依其专门的界定,某一项成本总是有专门的界定或确指,如固定成本,沉没成本,机会成本等等,现代成本管理还引入了作业成本等。
在我国会计界,支出一般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为获得另一项资产、为清偿债务所发生的耗费资产的流出。就某一会计期间而言,支出可以是现金支出、也可能是非现金支出,就长期而言,所有支出最终由现金支出来实现。按照我国现行的《企业会计制度》(以下称《制度》),“费用是指企业为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活动所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流出”。在会计上,支出仍比费用所含范围要广泛。只有那些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为取得营业收入而发生的各种支出,才是费用。而其他原因发生的支出,如偿还借款、支付应付账款、为分配利润而支付的款项、为购买固定资产而支付的款项等等都与营业收入无关,都不能构成企业的费用,但是支出或早或迟最终会转化为费用,但并不是所有的支出在一发生时,就是费用。
(二)费用和成本
按照《制度》规定,“成本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种耗费”,它是对象化的费用,即生产成本是相对于一定的产品而言所发生的费用,是按照产品品种等成本计算对象对当期发生的费用进行归集而形成的。费用是资产的耗费,它与一定的会计期间相联系,而与生产哪一种产品无关;成本与一定种类和数量的产品或商品相联系,而不论发生在哪一个会计期间。虽然,《制度》中把成本只界定为生产成本,这与我国经济学上界定的涵义极为相似,但是,在会计实务中,成本应用不局限于此,即对象化不仅仅指产品,比如:为购买原材料而发生的费用,对象到所购材料上,即为该原材料采购成本;为购买某设备而发生的费用,对象到所购设备上,即为该设备的购置成本。因此,在会计工作中,会计上的成本涵义和一般意义上的成本一致即指一种为特定目的而发生的资产耗费。当然,成本也可理解为按一定对象所归集的支出。某项支出,如为收益性支出,则构成产品成本;如为资本性支出,则构成某资产的成本。在会计上,我们且把《制度》界定的成本称为狭义的成本,而把实际应用的成本称为广义的成本。由此不难看出:在我国会计界,费用的内涵比成本的内涵要宽广。这里可以把成本理解为费用的一部分,但是在实际应用中,二者又是平行的,可以相互转化。而且在支出、费用和成本中,只有费用构成一项会计要素或会计报表要素,且和收入相对应而存在,并且,只有成本常被当作一种计量费用的手段,而支出、费用则不能。
(三)支出、费用和成本的确认
由上述涵义可知:支出的确认较简单,一般只要流出或发生了,即可确认某项支出。但是,费用和成本的确认就不一定了。费用的实质是资产的耗费,但并不是所有的资产耗费都是费用。在我国,会计上确认费用遵循了划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权责发生制;配比等三个原则。但有一点须说明:在我国会计实务中,有些损失和费用不好区分故都将其作为费用处理,如坏账损失等。根据上述原则,在确认费用时,一般应遵循,费用与收入的直接联系(或称因果关系)、直接作为当期费用、按系统的合理分摊方式等三个确认标准。
在财务会计中,狭义上的成本即为生产成本,生产成本的确认过程即为一定时期生产费用归集和分配的过程,即为生产费用对象到某一产品的过程。一定时期所发生的生产费用构成了生产成本的基础。产品完工并验收入库后的生产成本即为该产品的产品成本,它等于月初在产品(生产)成本加上本月投入的生产成本再减去月末在产品(生产)成本。已销售的产品成本即为该产品的销售成本。但是,在管理会计中,成本总是广义上的成本,其确认要依其专门的界定,某一项成本总是有专门的界定或确指,如固定成本,沉没成本,机会成本等等,现代成本管理还引入了作业成本等。
展开全部
一、广义的成本,包含费用也是成本的一个类型,一个生产型企业,所涉及到的成本概念有材料成本、制造费用、管理费用、营业费用、财务费用、人工成本、办公成本、融资成本、审计成本、配件成本、维修成本、生产成本、销售成本、固定成本、变动成本、制造成本、完全成本、期间费用成本等等,是从不同业务内容、类型、管理纬度及入账口径上作出的不同定义,上述概念相互包容!支出,可以理解为资金管理或资产消化(发挥作用)的概念,因为每一项成本(费用)的发生,都会涉及资金的支出或资产价值的转移,于是就有了“成本支出”、“费用支出”这些概念,更能表明一个会计业务事项的发生。比如,生产过程中领用材料,就是“材料成本支出”,材料采购时支付款项,即是资金支出的过程,反映了“采购成本支出”成本核算概念;采购办公用品,报销电话费、差旅费、招待费等,从成本核算成本管控上讲,就是“费用支出”,从资金管理角度上讲,就是“资金支出”。也就是说,“支出”说明了价值转移的一个过程,是个动作概念。
一家企业,如何核算成本,这是一个过于宽泛的命题,不同行业,不同规模,不同性质的不同企业成本核算模式、繁简程度各不相同,更受到企业自身会计机构健全程度、核算条件(软件应用、人员配备等)、自有财务管理制度规定的约束。但,成本核算的根本是:全面,细致,合理,严谨,准确,及时。要做到这些,必须结合实际,缜密地分析,设计成本核算方案,制定成本管理制度或成本考核标准文件,充分应用软件或电子表格技巧,建立成本核算模板,同步发掘成本内控关键环节……
一家企业,如何核算成本,这是一个过于宽泛的命题,不同行业,不同规模,不同性质的不同企业成本核算模式、繁简程度各不相同,更受到企业自身会计机构健全程度、核算条件(软件应用、人员配备等)、自有财务管理制度规定的约束。但,成本核算的根本是:全面,细致,合理,严谨,准确,及时。要做到这些,必须结合实际,缜密地分析,设计成本核算方案,制定成本管理制度或成本考核标准文件,充分应用软件或电子表格技巧,建立成本核算模板,同步发掘成本内控关键环节……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