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后苏联的对华援助有哪些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新中国建立后,中苏建交,并签订了友好互助条约。随即,苏联对中国展开了大规模援助。首先贷款3亿美元。苏联的3亿美元贷款按1950年汇率折算人民币约合9亿元,在三年恢复时期中央政府总投资62.99亿元中,所占比例高达14.3%。 而且,中国将苏联贷款集中使用在能源工业、原材料工业、机械工业和国防工业等基本建设的重点项目上,所以,这笔贷款对于新中国整个国民经济恢复所起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按国家统计局1953年3月11日的统计报告,1950-1953年中苏共签订技术成套设备进口合同68394万卢布,3年累计实际进口46974万卢布,完成合同68.7%。其中上述企业中已经全部完成进口合同的有抚顺电站(一期)、阜新电站(一期)、西安电站(一期)、郑州电站、乌鲁木齐电站、丰满水电站(一、二期)、重庆电站、沈阳风动工具厂等8个项目,完成80%以上的有鞍山钢铁公司、抚顺铝厂(一期)、哈尔滨量具刃具厂、沈阳机械一厂、富拉尔基电站(一期)、太原电站(一期)、大连化工厂等。
苏联援华工业项目中的技术转移
(二) 技术资料
在帮助中方建设各个项目时,苏联也提供了各种工厂设计图纸、产品设计图纸、工艺设计和其他技术资料,这些是建厂和生产所必需的。除了“156项工程”之外,至少还有几百个大企业也需要苏联提供设计和工艺资料。有些不在合同中的技术资料,如果中方提出来,苏方也可以提供。比如,按照合同规定,苏方只须为第一汽车制造厂提供吉斯150型载货汽车的设计资料。当中方想要仿造吉斯157型越野车时,苏方提供了这种车的产品设计图纸。
(三) 产品设计与制造技术
通过援建项目的成套设备、工艺资料和其他技术资料,苏联直接向中国提供了重型机器设备、机床、量具刃具、动力设备、发电设备、矿山机械、采油设备、炼油设备、汽车、履带式拖拉机、仪表、轴承、开关、整流器、胶片、重型火炮、坦克、坦克发动机、米格喷气式战斗机、飞机发动机、火箭等产品的设计及其制造技术,以及合金钢、石油产品等加工技术。东欧国家仪表、无线电零件等产品设计和制造技术。另外,还通过科学技术合作和其他渠道向中国提供了机床、汽车、拖拉机、动力机械、铁路机车、电工器材、兵器等产品的设计或制造工艺资料。其中,大多数产品是中国过去没有的类型与规格,或者即使有,也很落后的。
4. 工业建设的设计任务[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中国的设计工作,经过了按照苏联等国的设计进行翻版的阶段,参照国外设计进行修改的阶段,50年代末开始进入以模仿为基础的自行设计阶段。
大规模的基本建设为设计和施工部门提出了繁重的任务。各部委组建和扩大设计机构,逐年调入设计人员,招收新毕业的大学毕业生。这些设计单位要设计那些不是由苏联和东欧设计的项目。比如,1953年启动300个需做出设计文件的限额以上工程,其中请国外设计的有28个,只做设计而不进行施工的47个,其余225个建设项目必须先后做出初步设计和部分技术设计和施工图。建设这些项目,需要1万多名设计人员和上百万施工人员,而当时已有的设计和施工力量与实际需要相差甚远,很多部门的设计机构尚未建立起来。为解决缺口,中央财经委员会要求新老设计机构总结设计工作的经验,研究和消化已有的苏联代为设计的资料和中国旧有企业的设计资料。周恩来在第一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再次要求研究和推广苏联援建项目中的设计、施工、安装和开工生产方面的技术经验。
中苏关系破裂后,中国人只能在已有的技术基础上,独立进行工程和产品设计,做成了一些好的设计,如5万吨合成氨新系列、大庆油田、马鞍山车轮轮箍厂等项目以及12000吨水压机等产品的设计 。
工业化是现代化的基础,正因为在苏联的帮助下,中国迅速实现了工业化,才能在今后几十年里进行现代化建设。
20世纪50年代,苏联大规模向中国赠予或出售军火,这其中包括各种步兵武器、火炮、坦克、飞机、军舰及其他装备。苏联提供的这些武器装备,对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完成从以步兵为主的单一陆军走向诸军兵种合成的现代化转型来说,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
抗美援朝战争期间,苏联总共向中国提供了64个陆军师、23个空军师的装备,大部分装备系有偿(半价)提供,就此中国欠下苏联军火债30亿人民币,在当时折合13亿美元。1955年苏军从旅顺撤退时,又移交了折价9.8亿人民币的装备。这些军事欠款,占了中国对苏欠款总额的六成以上。解放军掌握这些武器,对于迅速提高战术技术水平起到了重要作用。1970年毛泽东会见金日成时说:“我看还是要感谢苏联,它总帮助了我们军火和弹药嘛,算半价,还有汽车队。”
帮助中国的原因:
一是中国与美国打起来以后,政治上倒向苏联,苏联就得给援助,否则倒向美国,它就危险了.
二是斯大林死后,赫鲁晓夫上台,政局不稳,中国支持赫鲁晓夫,稳定其执政地位,他必须回报中国,寻求更有力的支持.
三是苏联批判斯大林后,大家看法不一,社会主义阵营有崩溃的危险,中国在这里支持苏联作为阵营老大,稳定了阵营
四想把中国也变成象东欧国家那样成为他的卫星国.
苏联援华工业项目中的技术转移
(二) 技术资料
在帮助中方建设各个项目时,苏联也提供了各种工厂设计图纸、产品设计图纸、工艺设计和其他技术资料,这些是建厂和生产所必需的。除了“156项工程”之外,至少还有几百个大企业也需要苏联提供设计和工艺资料。有些不在合同中的技术资料,如果中方提出来,苏方也可以提供。比如,按照合同规定,苏方只须为第一汽车制造厂提供吉斯150型载货汽车的设计资料。当中方想要仿造吉斯157型越野车时,苏方提供了这种车的产品设计图纸。
(三) 产品设计与制造技术
通过援建项目的成套设备、工艺资料和其他技术资料,苏联直接向中国提供了重型机器设备、机床、量具刃具、动力设备、发电设备、矿山机械、采油设备、炼油设备、汽车、履带式拖拉机、仪表、轴承、开关、整流器、胶片、重型火炮、坦克、坦克发动机、米格喷气式战斗机、飞机发动机、火箭等产品的设计及其制造技术,以及合金钢、石油产品等加工技术。东欧国家仪表、无线电零件等产品设计和制造技术。另外,还通过科学技术合作和其他渠道向中国提供了机床、汽车、拖拉机、动力机械、铁路机车、电工器材、兵器等产品的设计或制造工艺资料。其中,大多数产品是中国过去没有的类型与规格,或者即使有,也很落后的。
4. 工业建设的设计任务[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中国的设计工作,经过了按照苏联等国的设计进行翻版的阶段,参照国外设计进行修改的阶段,50年代末开始进入以模仿为基础的自行设计阶段。
大规模的基本建设为设计和施工部门提出了繁重的任务。各部委组建和扩大设计机构,逐年调入设计人员,招收新毕业的大学毕业生。这些设计单位要设计那些不是由苏联和东欧设计的项目。比如,1953年启动300个需做出设计文件的限额以上工程,其中请国外设计的有28个,只做设计而不进行施工的47个,其余225个建设项目必须先后做出初步设计和部分技术设计和施工图。建设这些项目,需要1万多名设计人员和上百万施工人员,而当时已有的设计和施工力量与实际需要相差甚远,很多部门的设计机构尚未建立起来。为解决缺口,中央财经委员会要求新老设计机构总结设计工作的经验,研究和消化已有的苏联代为设计的资料和中国旧有企业的设计资料。周恩来在第一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再次要求研究和推广苏联援建项目中的设计、施工、安装和开工生产方面的技术经验。
中苏关系破裂后,中国人只能在已有的技术基础上,独立进行工程和产品设计,做成了一些好的设计,如5万吨合成氨新系列、大庆油田、马鞍山车轮轮箍厂等项目以及12000吨水压机等产品的设计 。
工业化是现代化的基础,正因为在苏联的帮助下,中国迅速实现了工业化,才能在今后几十年里进行现代化建设。
20世纪50年代,苏联大规模向中国赠予或出售军火,这其中包括各种步兵武器、火炮、坦克、飞机、军舰及其他装备。苏联提供的这些武器装备,对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完成从以步兵为主的单一陆军走向诸军兵种合成的现代化转型来说,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
抗美援朝战争期间,苏联总共向中国提供了64个陆军师、23个空军师的装备,大部分装备系有偿(半价)提供,就此中国欠下苏联军火债30亿人民币,在当时折合13亿美元。1955年苏军从旅顺撤退时,又移交了折价9.8亿人民币的装备。这些军事欠款,占了中国对苏欠款总额的六成以上。解放军掌握这些武器,对于迅速提高战术技术水平起到了重要作用。1970年毛泽东会见金日成时说:“我看还是要感谢苏联,它总帮助了我们军火和弹药嘛,算半价,还有汽车队。”
帮助中国的原因:
一是中国与美国打起来以后,政治上倒向苏联,苏联就得给援助,否则倒向美国,它就危险了.
二是斯大林死后,赫鲁晓夫上台,政局不稳,中国支持赫鲁晓夫,稳定其执政地位,他必须回报中国,寻求更有力的支持.
三是苏联批判斯大林后,大家看法不一,社会主义阵营有崩溃的危险,中国在这里支持苏联作为阵营老大,稳定了阵营
四想把中国也变成象东欧国家那样成为他的卫星国.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