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文化的发源地

 我来答
各种怪miu
高粉答主

2019-04-25 · 醉心答题,欢迎关注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399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12万
展开全部

巫咸国。

地理位置:沿长江下行,出瞿塘峡,便是大溪沟口,这里两岸山势豁然开朗,大有拨云见日之势。再向前行便是巫山,巫山脚下有一条发源于大巴山的河谷,唤做巫溪,全长二百余里,所经之处皆为悬崖峭壁,并无多少耕地、牧场;交通不便。

巫文化实际上是一种标准的地域性文化,它指的是西起重庆,东至宜昌,北靠大巴山脉,南临武陵山与大娄山,包括整个重庆市及湖北省的宜昌市和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全长660公里,总面积约15万平方公里范围以内的文化。主要以巴文化与楚文化为对象,其中,尤其又以巫文化为最大的核心文化。

扩展资料:

的部分内容:

1、仙娘

仙娘是楚巫文化的一部分, 指的是能言善辩的妇人,先发狂病,后成女巫,进行行巫。行巫不必学习,无从传授,只设一神坛,放一平斗,斗内装满谷子,插上一把剪刀。 有的什么也不用,就可正式营业。

执行巫术的方式,是在神前设一座位,行巫者坐定,用青丝绸巾覆盖脸上。重在关亡,托亡魂说话,用半哼半唱方式,谈别人家事长短,儿女疾病,远行人情形。谈到伤心处,谈者涕泗横溢,听者自然更嘘泣不止。

2、放蛊

一种古老的黑巫术,是楚巫文化的一部分。两千多年以前的《春秋左传》中就有关于蛊的记载。宋人郑樵所著《通志六书》里甚至记录了制造蛊毒的方法,大意是说,将各种毒虫集中在同一器皿之中,任其互相袭击与吞食,最后存活下来的就是蛊,即毒虫之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巫文化

百度百科-巫咸国

热烈又肃然丶菠萝蜜4690
推荐于2017-11-25 · TA获得超过174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183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57.1万
展开全部

说起“巫文化”的发源地,不是别处,正是巫咸国。我们必须首先要弄清,人们口耳相传广泛使用的“巫文化”、“巫术”、“巫师”等概念中的“巫”究竟是指的什么?对此,学界目前尚未做出严密定义,但从已有的研究来看,毫无疑问,“巫”指的就是神与人之间的一种媒介,也可以说是一种通灵的职业。而从事这一职业的人则被叫做“巫师”,他们是通达天地的预告者,也是执行者;他们所使用的通灵手段,主要包括占星、占卜等形式,这些都被统称作“巫术”。而与之相关的宗教也好,风俗也罢,还有艺术等等,通通都被视为巫文化。巫文化不仅反映了先民的思维方式、情感诉求,还间接地反应了远古的经济生产力水平,作为一种精神现象的载体,它还开创了三峡流域后来的精神文明和群族文化。
可以说,巫文化是一种充满神秘的人类文明,它不仅渗透、影响了阴阳说、老庄思想、屈原诗歌,甚至还包含了禅、中医、宗教,而且还丰富了华夏民族的哲学、科技和艺术,极大地推动了华夏民族的成长。
既然如此,那我们所说的三峡巫文化又具体指的什么呢?有专家给出定义说:三峡巫文化实际上是一种标准的地域性文化,它指的是西起重庆,东至宜昌,北靠大巴山脉,南临武陵山与大娄山,包括整个重庆市及湖北省的宜昌市和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全长660公里,总面积约15万平方公里范围以内的文化。主要以巴文化与楚文化为对象,其中,尤其又以巫文化为最大的核心文化。
提到巫文化,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往往都是装神弄鬼的那一套,尤其在科学文明已经春风沐雨般的今天,人们更是难以理解巫文化背后的积极意义了。然而,如果我们放下偏见,亲身走进巫文化滥觞之地的巫山巫溪等地,就会发现,事实上巫文化作为一种人类精神文明的早期印记,背后保存了许许多多华夏文明的母题,是人类童年时期的集体记忆中最为辉煌灿烂的部分。比如巫文化背后所蕴含的“天人合一”的理念,又比如起源与盐、药文化的巫术,还比如巫歌、巫舞、巫戏等形式多样的艺术文化。
而其中最让人感兴趣的大概要数“巫术”了,然而,这恐怕也是迄今为止,人们对巫文化误解最深的内容之一。
从历史上来看,三峡地区自古就有崇尚巫术占卜的传统,其中,尤以巫山、楚地为主。这里巫风弥漫,历来就有“信鬼巫、重人祠”的习气风俗。在汉族民间,人们的大小事情都离不开巫术占卜活动。无论是造屋铺桥,还是修堤筑坝,先民们往往都习惯于求神问佛,占卜问卦。甚至连生老病死,丧葬嫁娶,也都离不开巫师鬼神的指引和帮助。
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例如,当巫溪巫山等地的土家族人建房时,从动土,到奠基,再到竖柱、上梁、钉大门,每一个具体的环节,人们都会向巫师问卦,每一道工序都得选择黄道吉日,并且还要专门去找一些能言善辩的工匠来说吉利话,那阵势简直是大动干戈,来不得半点的马虎。而等到上梁、安门的时候,还得请专门的贺梁礼官来家里念《上梁礼词》和《彩礼词》。人们相信,只有通过以上的种种方式才能实现娱神、祈福的功效。有趣的是,在上梁前,人们往往会举行一场别开生面的“退煞”仪式。所谓“退煞”,简单地说就是上梁前人们首先得杀鸡撒血,等梁上好以后,还得向梁上抛“屋梁粑粑”的一种巫术仪式。人们相信,这些巫术都具有一种神秘力量,能确保自己得到神的祝福和庇佑,能让家人获得安宁和吉祥。
甚至,当家中有人生病患疾时,人们往往也不急于投医问药,而是摆上祭坛,献上牛羊,宴请巫师,“击鼓卜筮以祝”。一般来说,巫师的治疗方式大致被分为两种———咒术疗法和药物疗法。其中,咒术疗法是巫师向病人施以催眠、暗示和激发,使病人内在的防御技能充分诱发出来,达到治疗病症的目的,它主要包括歌舞降神、征兆、招魂、占卜、祝咒等方式。药物疗法则主要采用丹砂(即硫化汞)配以三秀(灵芝)、瑶华、白芷等中草药来实施治疗,祛除病症。
由于受到佛、道轮回思想的影响,巫文化中对于人死后的灵魂归属问题也格外重视。于是,在巫溪巫山等地就产生了著名的丧葬风俗:悬棺葬。先民们之所以采用将棺木置于高山悬崖之上的丧葬方式,不仅是因为这些生前世代居住生活在崇山峻岭之中的少数民族,感念山神庇佑的恩典,而且还因为他们相信只要将先人安葬于此,让死者继续与大山为伴,并目睹崖下子孙生活,已经去世的人的灵魂就能获得一种超自然的力量,这种力量能使他们保佑自己的子孙健康平安。
不仅如此,关于人死后灵魂归宿这个问题,人们还发明了很多别的巫术形式。即便是到了现今,在巫溪等地的汉族民间也还零星地保留着跳端公、告阴状、赶白虎、化九龙水、请七仙姑、请桌子神等巫术形式。比如,其中比较常见的“跳端公”,它常常又被称作“过刀桥”———这是一种专门为超度死者所做的法事。根据习俗,作法事之前,首先得扎好“刀桥”。而所谓的“刀桥”,其实是将两尺长的刀每隔一两尺远缚在两根竹竿上,共绑十多把刀,并需要将两尺长的刀以每刀一两尺的间距捆缚在两根竹竿上。然后,用桌椅扎成一两丈长的桥头,将用竹竿做好的刀梯平放做“桥身”,刀口向上放置。最后,便是在阵阵锣鼓声中,由端公一边在口中念念有词,一边赤脚踩着刀口走过,而死者的亲属们则一律披麻戴孝,跟随在端公、灵幡、灵牌之后不断地作辑,以示躬送。
还有一种类似于巫蛊的“告阴状”也别具特色,这是一种将仇人姓名、生辰八字、地址等写在一张纸上,揉成团塞进即将下葬的死者口中,让死者带到阴间,请求阎王受理诉状的巫术。人们相信,这样一来,即使到了阴间,此人也会被阎王绳之以法,永世不得安宁……如今,在巫溪的宁厂镇长桂、万古一带,还流传着一种类似的暗害巫术,它是在生辰八字不容易收集到,政府机关查户口又不方便的情况下流行起来的。据说只要收集到仇人的毛发,指甲或脚印泥土等,然后将收集起来的东西盛于小竹筒内,边念咒语边涂上鸡肉(防止灵魂外跑或污灵),再用树叶包裹,偷偷投入危险之地,受术者就会逐渐痴呆乃至死亡。除此以外,巫溪地区流传的巫术还有很多种花样。比如为了驱鬼辟邪、还愿请神之类目的而采取的巫术则更是数不胜数,层出不穷。虽然这些巫术难免带有迷信色彩,然而,如果将它们放到远古人类历史上来关照,也许你就会穿过纷繁的巫术现象,站到人类和人性这个更高的层面上去理解人们对幸福、对健康、对丰收的深切渴望,并且进一步理解无论是先人还是作为后代的我们,人类所共有的渴望得到外力帮助和保护的这种人性深处的普遍愿望了。
追本溯源,在对巫术活动有了初步了解之后,人们往往会对巫术的起源之谜感到百思不得其解。就好比“木有根,水有源”一样,当然,巫术的产生肯定不会是凭空而来。只是巫术的胚胎,竟然是貌似八竿子也打不着的盐、药文化,想必这结果,不仅让人不易想到,甚而至于,简直是叫人疑窦丛生,不肯信服了。
但是,只要跟你提起一个词,你也许就会豁然开朗,这个词就是———“盐巴”。很难想象,我们早已熟视无睹,日常所说所用到的东西,竟然会与貌似深不可测的巫文化起源联系起来。没错,根据古书记载,远古时期,在巫溪、巫山一带,巴人确实是靠盐兴旺、发达,乃至到了后来又兴邦立国……然而,故事并没有到此结束,正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巴国当然也难逃其宿命。相传,盛极一时的巴国在享受了因盐带来的丰实富余之后,紧接着又因盐而引来了邻国的嫉妒,并最终引发了楚、秦相争。巴国于是由此遭至战祸,直到最后灭亡。不难看出,在这里,盐是巴文化之所以产生和发展的物质基础,而与此同时,巴人又是盐这种远古时期的新兴产物的重要开拓者。于是,从此以后汉族民间就有了“巴不离盐,盐不离巴”的说法,然后又有了“盐巴”一说。虽然时代久远,但盐作为一种再珍贵不过的资源,在三峡地区是确有其事的。现已发现的上古三峡地区自流盐泉就有三条之多,它们分别是:巫溪县宁厂镇宝源山盐泉、彭水县郁山镇伏牛山盐泉,以及湖北宜昌市长阳县西的盐水。
作为万人敬仰的通灵使者的巫师,他们的使命从来都不是单一的。一方面他们是与神灵最接近的,负责传达神的旨意;另一方面,他们也是一个时代掌握了最先进的生产技术、文化知识的特权阶级。因此,除了上面提到的制盐技术,他们往往还掌握着制药本领。而他们所采用的药,不是别的,正是“丹砂”。巧的是,这种珍贵的物质的产地不是别处,正是古时候的巫山———于是巫山在古代又被称为“丹山”。
由此可见,巫术最初的含义并不是指借助超自然的神秘力量对某些人、事物施加影响或给予控制的方术,而是指巫咸国的巫师们通过占星、占卜知识的运用,练就的独特土法制盐、制药之术。而拥有了盐、药文化的巫溪巫山等地,很自然的,便由此人丁兴盛,并产生了重要的巫文化。
接下来,随着原始部族间的战争与迁徙,巫文化得以深入发展:巫咸古国被巴国兼并成为巫郡后,巫楚文化开始融合,产生了一度繁荣的巴文化。到秦汉统一后,这个以巫文化为母体的巴地族群文化,又开始融入了华夏文化共同体,巫文化因此成为托起华夏文明的伟大巨石之一。
了解了巫术文化的“来龙”之后,接着我们还应看看它的“去脉”。
历史上,随着西南各部族间的战争与迁徙,巫文化逐渐开始了以巫山之地宝源灵山为中心,向华夏各地的广泛传播与发展。在这个转变过程中,巫文化不可避免地受到周围各地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影响、积淀,而带上了一定的地方色彩,如:湘西的赶尸,晋北的“看闯客”,南夷的巫蛊等等。
事实上,在巫术的整个演变历程中,它逐渐开始分化,并形成了黑巫术和白巫术两条大的支脉。其中,“黑巫术”是指嫁祸于别人时使用的巫术;“白巫术”又称吉巫术,指的是祝吉祈福时用的巫术,例如湘西赶尸便是白巫术之一。
要说“赶尸”巫术,还得从一个传说说起:相传几千年前,苗族祖先有个叫阿普蚩尤的人率兵在黄河边浴血奋战,与敌厮杀,在战争结束后,阿普蚩尤因为感念与士兵的兄弟情谊,不忍将士兵弟兄的尸首曝于野外,于是,他便和军师一起施法,将战死沙场的士兵尸首“赶”回了故里。而后,湘西地区的人们便有了赶尸的风俗,只要有居于异乡的亲人过世,便会邀请“赶尸者”将亲人尸体赶回故土安葬。从这里不难看出,湘西巫文化背后,实际上是与当地人们极重乡土观念紧密结合的。
另一方面,中国巫文化自古以来便受到佛教轮回学说的影响,二者相互融合就形成了系统的鬼神文化,加之地域间民俗文化的差异,这就使得巫文化形成了一种共性群体下的个性趋势。比如,在山西北部盛行着的一种“看闯客”的驱鬼方式———所谓“闯客”,指的便是鬼魅。据说,在山西汉族民间,人们认为造成疾病的原因在于鬼魅缠身,因此,一旦有人生病,信奉者便会到纸铺里去“看闯客”,以寻求驱鬼的方法,送走鬼魅保得安康。
还值得一提的,也是最为现代人所熟知的,是巫文化中大名鼎鼎的“巫蛊”。据说,早在秦汉时期巫蛊便已出现,主要包括诅咒、射偶人、和毒蛊等内容,属于黑巫术的一种。而现今盛行于南夷等地的巫蛊之术,又主要以苗族巫蛊为主。这里的苗人好养蛊,他们认为造成疾病的原因都是着了蛊,需要解蛊才能恢复健康。而苗族的蛊,传说也是天下最难解的“奇毒”,谁要是中了苗族巫蛊,就必须请下蛊之人或是请族中最有威望的巫师解蛊,如果被没有能力之人随意解蛊,则很有可能遭到反噬,中蛊者与解蛊者皆会一命呜呼!
很显然,这些奇异诡秘的巫术,正是源于三峡腹地的巫文化与不同民族间的地域文化相融合后的产物———-当巫文化中存在的神话和信仰渗透于民俗文化仪式中时,就会形成不同种类的仪式语言,维护着人类的情感和精神。
因此,虽然在人们以往的看法里,中原地区是中华民族文明起源的摇篮,其他地区则被视为蛮夷之地,而事实上,在国家形成之前,中原并不是文明最发达的地区,相反像巫文化这样的地方文明势力倒是显得不可小觑。所以说,若是将巫文化作为“华夏文明的起源”也是合情合理的。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