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猛将的具体细节
旧时清明节平台山祭禹王的规模相当大。渔民和赶会做生意的小贩可达数千人,大小船千余艘。祭祀活动由渔民中的祭主(头人)组织,由“祝司”主持。会期共七天:
第一天各地渔民聚会,四只当头船先行,把渔民贡献的祭品拿到庙中,由祝司摆好。
第二天起神,上供单,请神。
第三天主祭,对刘猛将的祝祷词是“人口太平,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然后唱《猛将神歌》。
第四天戏班船到,每天下午、晚上演两台戏酬神,连演三天。早先唱昆曲,后来唱京剧,《打渔杀家》为必演剧目。
第六天上午抬猛将“出会”,用轿子抬猛将像沿平台山岛巡行一周,然后到禹王庙。出会的队伍,前有“行牌”十副(绘有各种神仙故事,如《八仙过海》)、銮驾(包括刀、枪等十八般兵器)。男女扮乐队:男队着青绿衣,黄带束腰,持胡琴、琵琶等丝弦乐器;女队戴花(纸或绸制),红衣,绿带束腰,持锣、鼓等打击乐器。后是高跷、花灯等民间歌舞,最后是男女“扮犯”和“臂香臂锣”。到禹王庙,猛将也要去拜禹王。祝司唱礼:“刘王千岁向治水圣人禹王万岁敬礼!”然后依次高唱“一叩首……”。猛将(木制,手臂可活动)由左右各一人帮着向禹王拱手九拜,群众九叩。
从以上民间祭祀刘猛将的活动来看,不论是农民(包括蚕农)和渔民所祭祀的刘猛将(或刘王),既不是南宋王朝敕封的“扬威侯天曹猛将”,也不是清王朝列入祀典的“驱蝗正神”刘猛将军,他是一位颇具特色的地方神。农民祈求他驱除农作物的病虫害,风调雨顺;渔民祈求捕鱼安全,丰收;蚕农祈求蚕花茂盛。在民众心目中,他是一位热心为民、有求必应,而又可亲可近的地方保护神。吴县用太湖乡曾任过“祝司”的农民李翰培的话说:“猛将是我伲吴县的主神。”这位神君的原型中,他还具有保境安民、保家卫国的神格,所以民间有猛将显灵惩罚日本侵略者的传说,在《猛将神歌》中有他“杀退倭寇”的说法。从吴县东山乡春节祭猛将活动中的“夜节锣”、“日节鼓”及相关的传说,也可看到明代江南民众抗击倭寇的影子。至于“猛将抢会”“出会”,则是十分激烈,又妙趣横生的民间竞技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