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前审计的程序的详细内容解释?
2021-12-13 · 学会计 有方法
事前审计是指审计人员在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和经济业务发生之前进行的审计。这种审计主要对单位的计划、方案、预算制定的审查,经济合同批准之前的审查,经营决策及其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审查。事前审计可以起预防作用,减少失误,防止弊端,有助于实现决策的科学化。
事前审计操作是指依据审计程序,具体执行各步骤规定的工作,以达到预定目的职业行为:
- 确定审计项目
确定审计项目的关键就是要注意根据各个时期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确定具有典型性的单位为被审计单位,以及这些单位中带有普通性、倾向性的经济事项的决策、目标、计划等为审计项目。以此解剖麻雀,找出矛盾,揭示规律,进而推广。
- 配备审计人员
基于事前审计的特殊性,其技术难度较事后审计更大,这就对审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配备审计人员的关键就是选派下列条件兼备的优秀审计人才:
①具备良好的思想素质,客观、正直、公平、廉洁;
②具有完备的知识素质,不仅专业知识功底雄厚,而且也精通与专业相关的其他知识;
③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素质,不断添加创意,全面重塑职能专业的内涵与外延。
- 拟定审计工作方案
拟定审计工作方案的关键在于编制依据的详尽及具体实施步骤的紧凑、合理。
①编制依据的详尽即是依据被审计单位未来经济事项基期情况、国内外同行业的情况及市场预测情况等写出详尽的调查报告;
②具体实施步骤的紧凑、合理。所谓紧凑是指时间安排不能拖泥带水,时紧时松,要匀速进行;合理,就是环环紧扣、不断演进,圆满终结。
- 实施审计工作方案
实施审计工作方案要着重抓好这样四点:
①摸清家底。所谓家底是被审计单位的人员、资金、设备、材料、方法、环境及信息等要素的综合平衡水平。要摸清这个家底,就得要进行现场清查,调阅资料、核对帐目,以对整个家底了如指掌;
②分析管理现状。企业微观经营的成功,不仅在于雄厚的家底,而且更在于良好的管理。这就要求实事求是地分析被审计单位的管理现状,看企业系统的各构成要素质和量是否精良,配置是否合理,组织是否恰当,指挥是否得力,技术是否先进,基础工作是否健全,外部环境是否宽松,内部条件是否充分等,以恰如其分评价管理水平;
③重新匡算。在了解家底、剖析了管理的现状之后,就应采用专门方法重新匡算企业的生产能力、产品成本、期间费用、销售收入、销售税金、投资收益等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并进行综合平衡,以此校正决策、目标、计划等审计项目;
④加强复核。为了保证审计质量,避免审计风险,还必须对初审结束后提出的审计招待、起草的审计意见书、审计决定代拟稿进行严格复核。看程序是否完备,步骤是否到位,证据是否具有客观性、相关性、充分性和合法性、定性是否准确,处理是否合适,评价是否恰当。
5.监督审计裁决的执行。审计一旦终结,所作出的审计裁决就具有法律效力,被审计单位必须执行。若在规定期内拒不执行,或无故拖延的,审计机关可予以警告、通报批评或通知有关部门停止财政拨款、停止银行货款等。另外,对于某些审计重点户及在执行审计裁决过程中出现问题的单位,可由原审计人员或指派其他人员到被审计单位进行实地回访,以听取被回访单位介绍审计结论和决定及建议的执行情况,查明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提出处理意见,写出审计回访报告。若在回访中发现被审计单位有隐瞒行为或有漏审、错定等问题,还需要指派审计人员有针对性地进行后续审计,并单独写出审计报告。【更多审计问题进会计网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