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冒号”;通常表示提示语后的停顿或表示提示下文或总括上文。
冒号的作用:
1、用在称呼语的后面,表示提起下文。如:“同志们:现在我们开会了。”在书信、公文中常常出现。有人时常忽略称呼语后边的这个冒号,容易将它写为逗号。
2、用在“说”、“想” 、“是”、“证明”、“宣布”、“例如”、“如下”等词语的后边,表示提示下文。
扩展资料:
使用注意
1、运用冒号时要注意其提示范围。冒号提示的内容的末尾用句号。如果一个句号前的内容不全是冒号提示的,则这个冒号用得不正确。例如:
这种惊人的事实证明:人如果老想着钱, 看不到敌人的腐蚀进攻,就会走入歧途,可见这些事实是可以作为活教材的。
(句中冒号只提示到了"歧途",不包括后边,所以用错了。应把“歧途”后面的逗号改为句号。)
2、没有特别提示的必要就不要用冒号。如:
他表示:一定要来参加会议。(冒号应该删去)
比赛的结果出人预料:老年队竟打败了青年队。(冒号应该改为逗号)
3、在句子内部,不能用冒号。如:
老师说了一声:“下课!”就走了。(句中不能用冒号,应删去。)
4、“某某说”、“某某想”等后边常用冒号。但有时不想强调提示语,或不直接引述别人的话,则不用冒号而用逗号。如果“某某说”是在所有引文的后边,“说”后用句号。
5、一般说来,一句话里只适合用一个冒号。如果一个冒号范围里又用冒号,就形成了冒号的套用。应设法避免套用冒号。如:
心理学研究表明:影响儿童心理发展有三个重要因素:遗传、环境和教育。(前一个冒号应改为逗号;或调整语序,变更为“心理学研究表明:遗传、环境和教育是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三个重要因素。”)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冒号
人的称呼后用冒号。通常表示提示语后的停顿或表示提示下文或总括上文。
1、用在称呼语的后面,表示提起下文。如:“同志们:现在我们开会了。”在书信、公文中常常出现。有人时常忽略称呼语后边的这个冒号,容易将它写为逗号。
2、用在“说”、“想” 、“是”、“证明”、“宣布”、“例如”、“如下”等词语的后边,表示提示下文。
例如:他十分惊讶地说:“啊,原来是你!” 但是,当某某人说的前后都有他的原话时,那么某某人说的后面就不能用冒号,而应该用逗号。
“大桥快通车了,”他环视了一下会场说,“请大家咬紧牙关,作最后的冲刺。”
“想”、“是”、“证明”、“宣布”、“指出”、“透露”等词后是不是就一定要用冒号,也得看情况。
扩展资料
由来:
中国古代句读符号中无冒号。现行标点符号中的冒号,形式和用法是从西方引进的,而名称是使用表意词,具有独创性。“冒”字有“隐起”和“统括”的意思。如“冒头”“冒子”指文章、话语的开头部分或引子。
“先说过一大篇冒头,然后引入本体”,鲁迅在《彷徨·孤独者》所说的这句话有助于理解“冒”字的含意。冒号在 1919 年前后曾使用过多种名称:句断意连之号、冒号、冒引号、集点、集号、叙点、续号、叙述号、结号、综号、两点、爽殿、重点、扎点、可仑。
胡适曾在《论句读及文字符号》(1916年)一文中建议采用“:或”形式的冒号,所使用的名称为“冒”。前一种是西式冒号,后一种是把西式冒号的两个圆点改成两个中式尖点。
钱玄同在《句读符号》一文中建议采用的西文留种标点符号包括“‘:’冒或结”。“结”字显然指总结上文。冒号的形式和名称是 1919 年《请颁布新式标点符号议案》正式确定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冒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