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孩子是否得了强迫症
孩子九岁,二年时换的班主任,<老师的教学方法不是很好>,因写字慢经常挨留,<以前从不挨留.>,最近自述最喜欢5,10,这两个数字,手不经意碰到哪,就想连碰5下,现一做家庭...
孩子九岁,二年时换的班主任,<老师的教学方法不是很好>,因写字慢经常挨留,<以前从不挨留.>,最近自述最喜欢5,10,这两个数字,手不经意碰到哪,就想连碰5 下,现一做家庭作业就反感,很不耐烦.委屈哭.干其他事不这样.如果转学,换个环境,换个老师,能行吗?
展开
3个回答
2006-10-11
展开全部
要预防强迫症首先要先了解什么是强迫症,简而言之:强迫症=正常的心理现象+摆脱
强迫症的治愈=放弃“摆脱”=接纳正常的心理现象=为所当为
强迫症与一般的烦恼的区别在于:烦恼仅仅是单纯的烦恼,而强迫症则是企图消除根本不可消除的烦恼而产生更大的烦恼。也就是说强迫症是双重的烦恼。
强迫症的产生与人的个性有关,称为强迫型人格。有两类(1)多疑,缺乏判断力,遇事犹豫不决,类似轻微的强迫症。(2)固执、倔强、易激动、缺乏决断力。这两类型都具有善良、注重细节、求准确、爱整洁的共同点。
其次是心理社会因素,由于刺激-反应出现过多导致焦虑,使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和抑制失调,从而导致习惯的形成。
此外家庭教育和社会环境的影响也起重要作用。特别是强迫个性的父母对患者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因此从小注意个性的培养是十分必要的。不要给予过多,过于刻板的要求,对于预防强迫症的发生有很大帮助,特别是父母本人有个性不良者更应注意。
参加集体性活动及文体活动,多从事有理想有兴趣的工作,培养生活中的爱好,以建立新的兴奋点去抑制病态的兴奋点。
采取顺应自然的态度。有强迫思维时不要对抗或用相反的想法去“中和”,要带着“不安”去做应该做的事。 有强迫动作时,要理解这是违背自然的过度反应形式,要逐步减少这类动作反应直到和正常人一样。坚持练习,必然有益。
注意心理卫生,努力学习对付各种压力的积极方法和技巧,增强自信,不回避困难,培养敢于承受艰苦和挫折的心理品质,是预防的关健。
强迫症的治愈=放弃“摆脱”=接纳正常的心理现象=为所当为
强迫症与一般的烦恼的区别在于:烦恼仅仅是单纯的烦恼,而强迫症则是企图消除根本不可消除的烦恼而产生更大的烦恼。也就是说强迫症是双重的烦恼。
强迫症的产生与人的个性有关,称为强迫型人格。有两类(1)多疑,缺乏判断力,遇事犹豫不决,类似轻微的强迫症。(2)固执、倔强、易激动、缺乏决断力。这两类型都具有善良、注重细节、求准确、爱整洁的共同点。
其次是心理社会因素,由于刺激-反应出现过多导致焦虑,使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和抑制失调,从而导致习惯的形成。
此外家庭教育和社会环境的影响也起重要作用。特别是强迫个性的父母对患者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因此从小注意个性的培养是十分必要的。不要给予过多,过于刻板的要求,对于预防强迫症的发生有很大帮助,特别是父母本人有个性不良者更应注意。
参加集体性活动及文体活动,多从事有理想有兴趣的工作,培养生活中的爱好,以建立新的兴奋点去抑制病态的兴奋点。
采取顺应自然的态度。有强迫思维时不要对抗或用相反的想法去“中和”,要带着“不安”去做应该做的事。 有强迫动作时,要理解这是违背自然的过度反应形式,要逐步减少这类动作反应直到和正常人一样。坚持练习,必然有益。
注意心理卫生,努力学习对付各种压力的积极方法和技巧,增强自信,不回避困难,培养敢于承受艰苦和挫折的心理品质,是预防的关健。
展开全部
橡圈厌恶疗法治疗强迫症
青少年教育心理疏导疗法龚大忠心理小辞典小草逍遥心扉钥匙扣系统排序皮斯音乐和心理怎样去心理咨询趣味心理游戏儿童教育家庭素质教育家庭暴力心理健康教育家庭关系亲子关系性教育心理调适技巧减压Flash社会现象与社会心理群体心理人际交往婚姻百事成功心态性生理性心理性心理障碍NLP风神抑郁症网络成瘾症恳谈李心理趣闻学习与考试性骚扰创伤后心理调适职场心理刘晓祯疑病症爱恋(网恋)婚前的性婚外恋自杀与危机干预女性心理心理人生东方思达吴和鸣李孟潮开心开开心程志让陈仲舜张宝蕊李维榕徐岫茹孙天伦苏晓波金鼠标恐惧症强迫症心理治疗v案例集锦【心理情报速递】心理学家介绍信息发布中心心理专家介绍全国心理医生介绍全国心理咨询机构EAP(员工帮助计划)施琪嘉人力资源管理戴影频施琪嘉曾奇峰韩岩
近期热门文章
累计热门文章
橡圈厌恶疗法是厌恶疗法中的一种,主要就是利用拉弹预先套在病人手腕上的一根橡圈,以作为非条件性的厌恶刺激。用以抑制病人己发生的各种病态现象,如强迫性思虑或行为及性变态行为等。这种方法简单易行,但操作必须正确,否则常影响效果甚至无效。操作时要求:①拉弹必须稍用力,以引起腕部有疼痛感:②拉弹时必须集中注意力计算拉弹次数,直到病态现象消失为止;③拉弹如果在300次以上,病态现象仍不消失,必须考虑拉弹方面是否有问题,如方法正确无误,可能此法对这一病人无效;④每日必须作治疗日志记录。
兹引用一例以橡圈厌恶疗法治愈的强迫症病例如下: 某女,13岁,中学生,1983年3月21日来心理咨询。2年来一见男性(不论年龄)即产生可能要与他谈恋爱、结婚的想法,虽明知不可能,但脑内反复思考不已,无法控制,以致影响生活与学习。另外到商店去或在门口经过,便产生害怕被售货员说少付了钱的想法,明知不会,但亦不可控制,以致怕去商店。病前个性好静,喜欢看书。体格检查除长得较高大外无异常。诊断为强迫症(强迫性思虑)。应用橡圈厌恶疗法。在左手腕上套一橡圈,要求当见到男性或经商店出现上述强迫观念时,即拉弹橡圈至有痛觉;并计算拉弹次数,直到强迫观念消失为止。每日并需作记录,结果第1周每天出现上述强迫观念3~6次,每次拉弹橡圈前3天是30~50次才消失,后3天拉弹3~5次即可消失。第2周每天出现强迫观念平均2次,拉弹橡圈2~5次即消失;第3~6周,平均每天约有1次强迫观念出现,拉弹橡圈5~10次即消失。从第9周起强迫观念不再出现,橡圈亦脱掉(病人称橡圈是“救命圈”),偶有轻微关于性的想法,能很快自己控制而消失。以后追踪观察3个月,强迫现象无复发。
青少年教育心理疏导疗法龚大忠心理小辞典小草逍遥心扉钥匙扣系统排序皮斯音乐和心理怎样去心理咨询趣味心理游戏儿童教育家庭素质教育家庭暴力心理健康教育家庭关系亲子关系性教育心理调适技巧减压Flash社会现象与社会心理群体心理人际交往婚姻百事成功心态性生理性心理性心理障碍NLP风神抑郁症网络成瘾症恳谈李心理趣闻学习与考试性骚扰创伤后心理调适职场心理刘晓祯疑病症爱恋(网恋)婚前的性婚外恋自杀与危机干预女性心理心理人生东方思达吴和鸣李孟潮开心开开心程志让陈仲舜张宝蕊李维榕徐岫茹孙天伦苏晓波金鼠标恐惧症强迫症心理治疗v案例集锦【心理情报速递】心理学家介绍信息发布中心心理专家介绍全国心理医生介绍全国心理咨询机构EAP(员工帮助计划)施琪嘉人力资源管理戴影频施琪嘉曾奇峰韩岩
近期热门文章
累计热门文章
橡圈厌恶疗法是厌恶疗法中的一种,主要就是利用拉弹预先套在病人手腕上的一根橡圈,以作为非条件性的厌恶刺激。用以抑制病人己发生的各种病态现象,如强迫性思虑或行为及性变态行为等。这种方法简单易行,但操作必须正确,否则常影响效果甚至无效。操作时要求:①拉弹必须稍用力,以引起腕部有疼痛感:②拉弹时必须集中注意力计算拉弹次数,直到病态现象消失为止;③拉弹如果在300次以上,病态现象仍不消失,必须考虑拉弹方面是否有问题,如方法正确无误,可能此法对这一病人无效;④每日必须作治疗日志记录。
兹引用一例以橡圈厌恶疗法治愈的强迫症病例如下: 某女,13岁,中学生,1983年3月21日来心理咨询。2年来一见男性(不论年龄)即产生可能要与他谈恋爱、结婚的想法,虽明知不可能,但脑内反复思考不已,无法控制,以致影响生活与学习。另外到商店去或在门口经过,便产生害怕被售货员说少付了钱的想法,明知不会,但亦不可控制,以致怕去商店。病前个性好静,喜欢看书。体格检查除长得较高大外无异常。诊断为强迫症(强迫性思虑)。应用橡圈厌恶疗法。在左手腕上套一橡圈,要求当见到男性或经商店出现上述强迫观念时,即拉弹橡圈至有痛觉;并计算拉弹次数,直到强迫观念消失为止。每日并需作记录,结果第1周每天出现上述强迫观念3~6次,每次拉弹橡圈前3天是30~50次才消失,后3天拉弹3~5次即可消失。第2周每天出现强迫观念平均2次,拉弹橡圈2~5次即消失;第3~6周,平均每天约有1次强迫观念出现,拉弹橡圈5~10次即消失。从第9周起强迫观念不再出现,橡圈亦脱掉(病人称橡圈是“救命圈”),偶有轻微关于性的想法,能很快自己控制而消失。以后追踪观察3个月,强迫现象无复发。
参考资料: http://www.xlzx.com/cgi/xr_html/articles/qpz/2390.html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想一下改过不是是容易,需要很大的耐心去帮忙孩子改掉坏习惯,各方面都要配合好,如果可以和老师打个招呼,主要还是耐心。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