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莉文集4真实的日子读后感800字
展开全部
1.本来看了第一篇《最后一个夜班》后,有点失望,稍嫌幼稚的笔调和并不算有趣的人物故事让我非常不理解。毕竟是个知名作家不是。好在后面逐渐恢复了同序言《说与读者》一般温婉平和的语气,坦诚直白,不拿腔拿调。有缺点,但不遮遮掩掩。对自己人生看得比较清明,坚持自己写作爱好这一点尤其可爱。
文集里的文也并不是全部喜欢,但很有几处感动莫名。印象最深刻反复读了几遍的段落是讲武汉的船鸣声。
“在武汉市,无论你居住在三镇的哪一个镇,无论天气多冷多热。无论你是在挤车还是在挤船。忽然在某一个时刻,呜的一声船鸣缓缓滚过,这声音是那么巨大却又绝不高亢尖锐,它远远超越城市的嘈杂,清晰而从容地从你心头抚摸而去。那感觉真熨帖。”后面的比喻引申个人感觉就不摘抄了。反正这段文字这种感觉描写得,同样熨帖。
苟且活着的人都需要某种精神支柱。
池莉是湖北人,中间写吃的那段,我正在回来的火车上,刚吃完一包薯片,一看那篇短文,就欲哭无泪地饿。池莉还喜欢足球,但约莫也是跟我一样的纯球赛爱好者,不迷球星,不迷国家队,不迷俱乐部,单单迷着球场上热血沸腾的厮杀。
没读过她的小说,以后也应该不会看,但散文还是可以读一读的。
看这本书发散的比较多,再记。
文集里的文也并不是全部喜欢,但很有几处感动莫名。印象最深刻反复读了几遍的段落是讲武汉的船鸣声。
“在武汉市,无论你居住在三镇的哪一个镇,无论天气多冷多热。无论你是在挤车还是在挤船。忽然在某一个时刻,呜的一声船鸣缓缓滚过,这声音是那么巨大却又绝不高亢尖锐,它远远超越城市的嘈杂,清晰而从容地从你心头抚摸而去。那感觉真熨帖。”后面的比喻引申个人感觉就不摘抄了。反正这段文字这种感觉描写得,同样熨帖。
苟且活着的人都需要某种精神支柱。
池莉是湖北人,中间写吃的那段,我正在回来的火车上,刚吃完一包薯片,一看那篇短文,就欲哭无泪地饿。池莉还喜欢足球,但约莫也是跟我一样的纯球赛爱好者,不迷球星,不迷国家队,不迷俱乐部,单单迷着球场上热血沸腾的厮杀。
没读过她的小说,以后也应该不会看,但散文还是可以读一读的。
看这本书发散的比较多,再记。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