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高中学生历史分析思维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培养学生的能力,历史是社会科学的一部分,与其他学科比较起来,这部分因为与社会息息相关而显得较难理解和把握。历史学科能力的核心是历史思维能力,即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去分析、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那么,高中教师如何培养高中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呢?结合多年的历史教学实践,笔者就此谈几点看法。
一、注重阅读
历史学科的阅读要求学生领会教科书的篇章结构、大小子目和内在联系,哪些是基本史实,哪些是基本原理或观点。学生在阅读教材的过程中通过感知,参与了观察、思维、想像分析、归纳、综合等多种思维活动。教师在指导、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时,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一)介绍阅读方法,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去看书,可把每个历史事件分成背景、经过和结果三个方面进行,从阅读中寻找答案。(二)指出阅读内容中的重点与难点,讲解阅读过程中学生不够明确的概念。(三)设计一些旨在提高能力的问题,帮助他们通过阅读去进行思维、分析、判断、提高阅读能力。(四)遵照循序渐进的原则,从单纯地按课本顺序看书,提高到从各个角度看;从基本史实上升到概念,最终进行理论概括。阅读能力是各种能力形成的基础。学生阅读能力的体现与提高是通过表达来进行的。
二、提问启发
恩格斯说:“思维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
古希腊科学家亚里士多德说:“思维自惊奇和疑问开始。”在历史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设疑启智是关键的一环。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思维水平,改变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以问题为中心来组织教学。通过设疑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激起学生的探索意向。启发思维就是想方设法让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的状态,绽放出创新思维的火花。要想达到这一目的,必须以教材为依据,因此应善于借助教材中的典型材料、典型人物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发现问题、提出疑惑,从而把握教材的内容,启发学生思维。如在讲授《清朝统治危机的加深和辛亥革命的爆发》时,先提出二个问题:(一)面对蓬勃发展的革命形势,清政府是如何应对的?(二)“辛亥革命”的名称是怎样由来的?在讲课的过程中,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同盟会的纲领有没有反帝的内容?孙中山对帝国主义仍存幻想,怎么能说辛亥革命具有反帝性质呢?”这些问题的提出,充分说明学生是善于思考的。解决了这些问题,对帮助学生更深入理解清朝的腐败、鸦片战争的性质、辛亥革命的性质都非常有用。
三、强化概括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中“知识与能力”包括提高学生阅读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通过对历史事实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等认知活动,培养历史思维和解决理由的能力:
(一)高一年级要将概括技能纳入历史学科教学目标中,并向学生说明历史概括能力的重要作用。如,在高一年级的第一学期,应当将概括技能目标作为前两个月能力培养的重点,引导学生由语句到篇章、从书本到史料,进行历史概括能力的训练。
(二)在概括材料的选择方面,应当先从课本正文开始,再扩展到课本上或以外的各类材料。对于高中生来说,在掌握了基本的概括能力后,应当选择较长的材料让他们阅读、概括,采用精读的策略,仔细分析一下,对概括能力的提高有较好的推动作用。
(三)应当引导学生将语文学习中学到的概括策略迁移到历史学习中,并与同期教学的语文老师配合,共同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适当布置针对性练习,及时发现概括能力较差的学生,了解每个学生导致概括能力差的理由,是分类的理由,还是语句理解的理由等,帮助他们了解有关概括的程序性知识,针对理由再进行训练。
四、借助插图
历史讲述的是过去的事情,它不可能以本来的面目原封不动地直接呈现在我们面前,学生喜欢的是鲜活的东西,怎样“死”的历史在学生们的眼中“活”起来?借助教学插图是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插图中载负的图形信息,比语言、文字叙述更简洁、鲜明、生动和真实,通过历史教材插图,学生更容易感知历史,再造想像学生的思维能力不是凭空产生的,它的产生和发展必须以一定的情景资源作为基础。情景资源包括文字、插图(画)等材料。课本的插图(画)对学生的正确的思维能力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的直观体验和感性认识,为分析问题提供辅助依据.正因为如此,现行的教材增设了大篇幅的插图,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抓住插图这一环节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五、学会运用分析
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基础,就是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也就是说把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与新知识联系起来,经过归纳、综合、分析、类比,抓住知识的内在联系,用通俗的语言叙述出来,把新的知识纳人个人已有的知识系统之中,进行正确的运用和分析。运用能力的训练和培养是一个艰苦而复杂的过程,为此需要做到这样几点:(一)教师精选精讲典型例题,并作深刻而全面的剖?析,寻找答题有关规律;(二)认真审题,精选与题目有关的素材;(三)结合政治课教学,讲清常用的哲学原理,加深对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解;(四)结合课本加强马克思主义史学观的渗透,尤其要突出那些理论性较强的章节和段落;(五)深层次挖掘教材,充分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增加这方面的训练。
总之,广大历史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真正使学生“要我学”转变成“我要学”,最大限度地挖掘了学生的内在潜能,从而历史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一、注重阅读
历史学科的阅读要求学生领会教科书的篇章结构、大小子目和内在联系,哪些是基本史实,哪些是基本原理或观点。学生在阅读教材的过程中通过感知,参与了观察、思维、想像分析、归纳、综合等多种思维活动。教师在指导、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时,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一)介绍阅读方法,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去看书,可把每个历史事件分成背景、经过和结果三个方面进行,从阅读中寻找答案。(二)指出阅读内容中的重点与难点,讲解阅读过程中学生不够明确的概念。(三)设计一些旨在提高能力的问题,帮助他们通过阅读去进行思维、分析、判断、提高阅读能力。(四)遵照循序渐进的原则,从单纯地按课本顺序看书,提高到从各个角度看;从基本史实上升到概念,最终进行理论概括。阅读能力是各种能力形成的基础。学生阅读能力的体现与提高是通过表达来进行的。
二、提问启发
恩格斯说:“思维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
古希腊科学家亚里士多德说:“思维自惊奇和疑问开始。”在历史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设疑启智是关键的一环。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思维水平,改变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以问题为中心来组织教学。通过设疑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激起学生的探索意向。启发思维就是想方设法让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的状态,绽放出创新思维的火花。要想达到这一目的,必须以教材为依据,因此应善于借助教材中的典型材料、典型人物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发现问题、提出疑惑,从而把握教材的内容,启发学生思维。如在讲授《清朝统治危机的加深和辛亥革命的爆发》时,先提出二个问题:(一)面对蓬勃发展的革命形势,清政府是如何应对的?(二)“辛亥革命”的名称是怎样由来的?在讲课的过程中,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同盟会的纲领有没有反帝的内容?孙中山对帝国主义仍存幻想,怎么能说辛亥革命具有反帝性质呢?”这些问题的提出,充分说明学生是善于思考的。解决了这些问题,对帮助学生更深入理解清朝的腐败、鸦片战争的性质、辛亥革命的性质都非常有用。
三、强化概括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中“知识与能力”包括提高学生阅读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通过对历史事实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等认知活动,培养历史思维和解决理由的能力:
(一)高一年级要将概括技能纳入历史学科教学目标中,并向学生说明历史概括能力的重要作用。如,在高一年级的第一学期,应当将概括技能目标作为前两个月能力培养的重点,引导学生由语句到篇章、从书本到史料,进行历史概括能力的训练。
(二)在概括材料的选择方面,应当先从课本正文开始,再扩展到课本上或以外的各类材料。对于高中生来说,在掌握了基本的概括能力后,应当选择较长的材料让他们阅读、概括,采用精读的策略,仔细分析一下,对概括能力的提高有较好的推动作用。
(三)应当引导学生将语文学习中学到的概括策略迁移到历史学习中,并与同期教学的语文老师配合,共同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适当布置针对性练习,及时发现概括能力较差的学生,了解每个学生导致概括能力差的理由,是分类的理由,还是语句理解的理由等,帮助他们了解有关概括的程序性知识,针对理由再进行训练。
四、借助插图
历史讲述的是过去的事情,它不可能以本来的面目原封不动地直接呈现在我们面前,学生喜欢的是鲜活的东西,怎样“死”的历史在学生们的眼中“活”起来?借助教学插图是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插图中载负的图形信息,比语言、文字叙述更简洁、鲜明、生动和真实,通过历史教材插图,学生更容易感知历史,再造想像学生的思维能力不是凭空产生的,它的产生和发展必须以一定的情景资源作为基础。情景资源包括文字、插图(画)等材料。课本的插图(画)对学生的正确的思维能力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的直观体验和感性认识,为分析问题提供辅助依据.正因为如此,现行的教材增设了大篇幅的插图,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抓住插图这一环节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五、学会运用分析
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基础,就是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也就是说把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与新知识联系起来,经过归纳、综合、分析、类比,抓住知识的内在联系,用通俗的语言叙述出来,把新的知识纳人个人已有的知识系统之中,进行正确的运用和分析。运用能力的训练和培养是一个艰苦而复杂的过程,为此需要做到这样几点:(一)教师精选精讲典型例题,并作深刻而全面的剖?析,寻找答题有关规律;(二)认真审题,精选与题目有关的素材;(三)结合政治课教学,讲清常用的哲学原理,加深对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解;(四)结合课本加强马克思主义史学观的渗透,尤其要突出那些理论性较强的章节和段落;(五)深层次挖掘教材,充分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增加这方面的训练。
总之,广大历史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真正使学生“要我学”转变成“我要学”,最大限度地挖掘了学生的内在潜能,从而历史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