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善若水,厚德载物”是什么意思?

 我来答
阿乐2T
高粉答主

2019-12-16 · 说的都是干货,快来关注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581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0.1万
展开全部

达到尽善尽美的境界,就和圣人差不多了。如果有很多人得到你的帮助,而你都不要求回报,那你的德就厚了,就可以称作德高望重了。善若水厚德载物语出《老子》第八章。

上善若水,朴实无华现本性,无须出世无须入世,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上善:至善,最完美;水:这里喻指与世无争的圣人。 厚德载物,帮助别人要求回报,叫做交易。帮助别人不要求回报,就叫做“德”。补充:厚德载物旧指道德高尚者能承担重大任务。

扩展资料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上善若水是最高境界的人之德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

最好的德行就像水:水善于滋养万物而不争功德,能够在众人都厌恶的环境中安居乐业,所以它就接近于道的境界。安守着无人来争、与人无争的善地;心境如深渊一般清明宁静;行为因内心的祥和而对众生充满慈爱;言语因清静无为、不求名利而自然信义卓著;政治上也会因为无私无欲,不刻意追求有为之功而能因循自然地治理。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上善若水厚德载物

参考资料:人民网网-中国竹笛乐团:上善若水厚德载物 用音乐讲述中国故事

灵德
2024-11-19 广告
由化工方面的博士、教授和企业的高级技术人员与管理人员创建的高科技化工企业。主要从事下列产品的开发、生产和相关的技术服务:▼高纯电子化学品(主要为高纯季铵碱 )▼季铵碱系列▼季铵盐系列▼季膦化合物系列▼相转移催化剂(PTC)▼均苯四甲酸 (P... 点击进入详情页
本回答由灵德提供
鲸娱文化
2019-05-13 · TA获得超过261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13.3万
采纳率:92%
帮助的人:8976万
展开全部

厚德载物这个成语是出自《易经》,意思是品德像大地一样能容养万物,道德高尚的人能承担重大的任务!现在多用来教导人应该心胸开阔,能够关心、爱护别人,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多做对社会有意义的事贡献社会!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懂梗菌
高粉答主

2019-11-13 · 说的都是干货,快来关注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8万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143万
展开全部

厚德载物这个成语是出自《易经》,意思是品德像大地一样能容养万物,道德高尚的人能承担重大的任务!现在多用来教导人应该心胸开阔,能够关心、爱护别人,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多做对社会有意义的事贡献社会!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匿名用户
2016-08-26
展开全部

“上善若水”语出老子道德经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整句话的意思是:最美好的品格,高尚的情操,应像水一样。水滋养万物、造福万物却与世无争;水总是处于人们所不愿处的地方洁身自好,故达到美好境界,符合自然法则。


“厚德载物”一语出自《易经》,原文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意思是说:大地以宽广深厚承载万物,故能以好的品行造福万物无所不包容。“君子以厚德载物”意思是说,君子应像大地一样以宽广深厚的好品行来承载万物,包容万物,滋养万物,造福万物。


“国宾礼书法家”观山《上善若水 厚德载物》行书书法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百度网友6c37ad949
2005-11-21 · TA获得超过1452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300
采纳率:0%
帮助的人:236万
展开全部
《道德经》俗译:第八章

【原文】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
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忧。

【俗译】

"上善"也就是道德。人达到了上善的境界,仿佛就如同水一样不再受形体的拘束了。
水善于利用万物,却不与万物相争。水总是呆在人们不愿呆的地方,这样的性格,几乎和道
没有两样。人达到了上善的境界就会有如下的表现:"居"善于与"地"联系起来;"心"
善于与"渊"联系起来,"与"善于与"仁" 联系起来,"言"善于与"信"联系起来,
"正"善于与"治"联系起来,"事"善于与"能"联系起来,"动"善于与"时"联系起
来。只有能够做到"不争"的时候,才算是达到了"无忧"的境界。

【导读】

水是最普通最常见的东西。老子借用水的无形无体的特征来比喻人的心法(逻辑思维)
也应该达到无形无体的境界。人因为受到形体的影响,所以总是难于达到"无"的境界。老
子认为心法就要如同水一样不受形体的拘束,如此才能使心法获得无所不能的效果。"争"
是以"手"抓"物"的形象,而所谓"不争",就是要抛弃万物的意思。抛弃万物是心法的
基本要求。"不争"和"无忧"指的都是"非常道"才能看到的的境界,是与宇宙相对待的
范畴。老子认为,只有通过心法抛弃了万物才算是做到了"不争",如此才算是达到了"无
(忧)"的境界,也只有如此才能真正找到"忧"。所谓"忧",指的是宇宙中的种种因素
。而第一个 "忧"出现时,就可以被认为是宇宙的第一个因素,这个因素其实就是宇宙的
始点。"上善"是"道德"的另外一种称谓,表示已具有了最高贵的品质"道德"。老子把
"道"作为宇宙的第一个因素,把"德"作为宇宙的第二个因素。能找到这两个因素,就等
于达到了"上善"的境界。达到了这样的境界,就会表现出:"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
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1. 居善地:表示"居"要善于与"地"联系起来。今人看到"居"字便会认为是"居
住"之意,而居住当然得有一个"地"即地方。但老子用"居" 字可能包含着更深一层的
的意思。"居"为"尸"和"古"之合,包含着"盘古"的意思,即不断往过去追溯的意思
。"尸"表示摆放或陈列,"古"表示所追溯到的因素,而最"古"的,即所谓第一个"古
",就是宇宙的第一个因素。所以,"居"表示要把所追溯到的因素找到适当的位置"地"
摆放好来。"古"是无中生有的意思,因为其为"十"和"口"之合。"口"表示"无",
"十"则表示"有",也就是最初发生的那个宇宙直角坐标,老子将其称之为无隅的"大方
"(《道德经》第四十一章)。

2. 心善渊:"渊"指的是第四章中所提到的"渊",是人心处于"无"的那种状态。
老子认为,宇宙最初的因素可以从"渊"的状态中产生出来,而"渊"的状态是人以其"心
法"所达至的一种境界。

3. 与善仁:"与"字是表示要拿捏好分寸,使之不偏不倚,其实也就是第四章所说的
"冲(中)而用之"的意思。老子认为一切都有"中",并要求人们去找到事物的"中"。
老子在第三十八章中把"非常道"分成五个阶段,而"仁"居中。

4. 言善信:"言"为人所说的话。在研究"道"的时候,不能老去扯别的东西,而必
须将"言"与"信"联系起来。"信"是"道"的动态趋势,宇宙的第一动就是第一个"信
"。所以,可以用追索"信"的方式来研究"道"。老子以第二十一章整章来专门分析"信
"。

5. 正善治:"正"是"止于一"的意思。所谓止于"一",也就是要以能不能得到"
一"为最终结果。而所谓"一",指的是宇宙的逻辑定律箭头"一"。

老子认为,"治"的结果首先就要得到"一",其次要懂得运用箭头"一"去做一切事
情。

6. 事善能:"事"通"士",指的是推衍和造就宇宙模型。而要做到摹拟宇宙,就必
须做到"能",也就是有方法和技巧。

7. 动善时:当宇宙开始其第一动时,时间也就开始了。所以,"动"总是与"时"相
联系,反过来也一样,即"时"也总是与"动"相联系。显然,当人要"动"时,也必须懂
得"时"的因素,也就是要懂得选择时机。

“厚德载物”语出《周易》:“
君子以厚德载物。”意思是说,以深厚的德泽育人利物,今多用来指以崇高的道德、博大精深的学识培育学子成才。清华大学的校训就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话说“厚德载物”

“厚德载物”见于《周易》坤卦之《象传》,原文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先说“厚”字,厚:《论语·卫灵公》:“躬自厚,而薄责於人,则远怨矣!”《墨子·尚贤中》:“厚於货者,不能分人以禄。”《史记·秦本纪》:“遂复三人官秩如故,愈益厚之。”这里用为看重、优待之意。
再说“德”字,德:《老子·十章》:“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论语·为政》:“子曰:‘为政以德,誓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庄子·天地》:“故曰,玄古之君天下,无为也,天德而已矣。”成玄英疏:“玄古圣君无为而治天下,自然之德而已矣。”《新书·道德说》:“六德六美,德之所以生阴阳天地人与万物也。”这里用为天地客观规律之意。古代没有“规律”一词,但并不等于古人不懂得“规律”,只说《周易》乾卦,从初六爻的“潜龙勿用”到六二爻的“见龙在田”,又到九四爻的“或跃在渊”,直到九五爻的“飞龙在天”,不是描述龙星的运行变化规律又是什么呢?其实整部《周易》,处处都体现出尊重规律的思想!
再说“载”字,载:《书·皋陶谟》:“亦言其人有德,乃言曰:载采采。”孔传:“载,行;采,事也。”孔颖达疏:“载者,运行之义,故为行也,此谓荐举人者,称其人有德,欲使在上用之,必须言其所行之事。”《周礼·春官·大宗伯》:“大宾客,则摄而载果。”郑玄注:“载,为也;果,读为裸,代王裸宾客以鬯,君无酌臣之礼。言为者,摄酌献耳。”《管子·形势》:“虎豹得幽而威可载也。”尹知章注:“载,行也。”《小尔雅·广言》:“载,行也。”这里用为施行之意。
《象传》据说是作于春秋战国时期,但不管作于哪个时期,写《象传》的人是读懂了《周易》的。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大地之形势是相连而相叠的,是不断延伸的;作为君子应该看重天地运行变化规律而又能象大地一样施行于万物。乾卦言天,坤卦言地,然而,天何不谓之天而谓之乾,地何不谓之地而谓之坤呢?唐代经学家孔颖达对此曾作过解释:“天者,定体之名,乾者,体用之称。故《说卦》云:‘乾,健也’。言天之体以健为用,圣人作《易》,本以教人,欲使人法天之用,不法天之体,故名乾不名天也。”坤同乾一样,虽言地之形体,但“坤是阴道,当以柔顺为贞,正借柔顺之象,以明柔顺之德也”(《周易正义》卷一)。孔颖达的解释虽然杂有后期儒家伦理道德的观念,但他说乾坤之谓天地,以体用言之而不以形体言之,大体上还是正确的。天,尤其是大气层之内的天,充满着生养万物的空气,没有这个大气层的空气,万物就不可能在这个大地上生存繁殖。而大地,却是万物生存的载体,有了这个大地,万物才能立足于大地上而生存繁殖。在公元前一千多年的人们看来,这个大地是无限大的,是不断延伸的,但无论如何,天有天道的运行变化规律,地有地道的运行变化规律;而天道与地道的运行变化规律虽然是不同的但却是相一致的,而且包含着寒来暑往,晦明变化的大用。所以,地之施行万物,是依着天地运行变化规律而生生不息的。这个运行变化规律就是天地的合一,就是乾坤的阖辟,就是一个对立统一的根本法则,就是万物的本原,就是我们这个宇宙生生化化之最究竟者。
所以,本句话的重点在“载”字,即----“施行”。也就是说:天,把自己的一切施行给人类,地,也把自己的一切施行给人类,而从不要求人类的回报,人们无论对天、对大地做了什么,天地都没有埋怨人类,更没有憎恨人类,责备人类。人们破坏了纯净的天空,破坏了可以生长万物的大地,其实是在破坏着自己生存的环境,就象人们用浓烟熏烤、锄头敲砸自己装修得象宾馆似的住宅一样。人们在天空里施放了无数颗原子弹,在大地下、在深海中也施放了无数颗原子弹,这危害了谁呢?危害了人类自己。西方工业革命一开始,人们就向大自然挺进,想要征服大自然,自豪得不得了,可是现在却不得不一步步退让给沙漠化、石漠化,当人类退让到无法退让,而挤成一堆的时候,人类又该怎么办呢?

人类生存在这个大地上,本来就是很艰难的,不仅要适应天寒凝冻,还要适应酷暑热浪;不仅要饱腹,而且还要解渴;不仅要遭受洪水之灾,还要遭受烈火焚烧;风吹雨打是家常便饭,雷电交加也是经常见到;但人们还要相互战斗,相互争夺,实在是不可理喻。人类的相互关系,血缘关系,如果追根究底,应该是幽远、深厚而美好的;人类如何才能在这个复杂多变的世界上求得生存?不知道经过多少年代的探索和思考,人们终于意识到只有依靠群体生活;不但抗击天有不测风云的自然灾害,抗击其它生物的侵害要依靠群体,而且种植和创造生活资料也必须要依靠群体。因此群体生活便成了人类生活的保障,并由此而产生了群体意识。人们为了自己的生存需要,就要维护群体,为群体的利益而活着而劳动,而付出自己的热血和生命。这就是人类由自然存在向自觉存在而迈出的关键性的一步。这种群体意识也就是国家的起源。但由于人类私心的膨胀,占有欲的扩张,人类便开始了相互的战斗、相互的争夺。从争夺人类赖以饱腹的食物开始,到争夺财产,再到争夺可以生产财产的土地,人类的私欲失去了限度,变得荒淫而可怕。人类更失去了应该凝聚的特性,成了一盘散沙,各自为阵,顽固地坚持着所谓的民族习惯、民族风俗(所谓的优秀种族),并且在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问题上,采取了纯粹的地方保护主义,只从自己的利益出发,根本不考虑、不在乎别人的生存环境、生存条件,不考虑、不在乎别人的生存与发展,只想自己来统治这个大地上的人类,作威作富,只手遮天。因此,人类发展到今天,便形成了贫富不均的状况,贫富差距拉得很大,10%富人便占有了90%的资源,统治了90%的人民;因而便导致了人类发展的滞后。所以,人类应该效法天地的“施行”,善待万物,善待别人,才能使人类自己得到生存,得到更好的生存环境。

参考资料: http://chinactwh.com/Article_Print.asp?ArticleID=1831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