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个是什么虫?
如臭虫、跳蚤、蚊子、
蠕类等叮咬时。
该昆虫唾液可注入皮肤内。
若此人具有过敏素质倾向,那么。
通过几天数次叮咬之后则可致病。
多数看法是属于迟发性变态反应。
持以上观点的理由有:
其一、
用上述昆虫制成抗原进行皮肤试验。
90%患者呈阳性反应;
其二、
本病好发月份同昆虫爱叮咬人的季节相一致;
其三、
患者脱离致病时的环境,避免再与这类昆虫接触,结果常使患者病情霍然痊愈;
其四、
倘若病人长期反复受叮咬则可发生脱敏作用,故本病自儿童7岁后,随年龄增加其发病率也逐渐降低, 直至中年人基本上不得此病。
另外,还有部分学者提出,有少数的病人可能对某些食物,尤其是蛋白质的过敏而引起。
[临床表现]
丘疹性荨麻疹常在春夏秋暖和季节发病,本病往往好发在躯干、四肢伸侧,但头面部较少被波及。
皮损表现为风团丘疹或风团水疱。
典型损害,其风团状似纺锤形,中央有小丘疹或水疱。
还可以在四肢远侧端和掌跖部位出现张力性水疱。
皮疹可群集或散在分布,但一般不对称。
患儿多有剧痒,以夜间尤甚。
常因搔抓而继发脓疱疮等化脓性皮肤病,但通常无全身症状,局部浅淋巴结也不肿大。
病程约1~2周,损害消退后,可遗留暂时性色素沉着斑,但易复发。
然而,本病可随着年龄增加或复发次数增多而病情逐渐缓解,直至不再发病。
[诊断与鉴别]
主要根据临床表现特点,则可做出诊断。
丘疹性荨麻疹需与水痘鉴别,后者好发躯干,四肢近侧及头面部,口腔粘膜常常被累及,损害未见风团样皮疹,更无张力性水疱发生。
自觉不痒或轻痒,但患者往往有低烧等全身症状。
丘疹性荨麻疹与荨麻疹鉴别,前者不是单纯风团,而是混合性损害,即风团丘疹或风团水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