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司马懿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
2018-05-06
司马懿算的上真正的末世枭雄,史书有评价说“此司马懿敌孔明之智也”。意思就是说司马懿的智商谋略要胜过诸葛亮,所以后边诸葛亮在六出祁山的时候败给了他,当然那次失败完全不是因为诸葛亮失策,而是因为蜀国刘备已经不在,主事的是阿斗,军事力量也与曹操的相差悬殊太大,诸葛亮能够凭借自己的计谋跟司马懿周旋很久也是相当厉害了。客观原因的存在导致了那场战役的失败。司马懿虽然这次战胜是靠时机和运气,但是他的才智确实高于常人。
其实英雄有两种,一种是打出来的,还有一种是忍出来的。打出来的英雄生猛,如项羽,但是往往不及忍出来的英雄收益广大,如刘邦就是很好的例子。然而在汉末三国,曹操、诸葛孔明算前一种,刘备和孙权算后一种,而司马懿更是后者中的翘楚,他极其善于忍耐,精于等待。三国里面所有的人物为了江山打得不可开交,到头来却是给他司马家打了天下。三国最后的赢家并不是曹操,而是他司马懿。
司马懿,字仲达,今河南焦作市温县人。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西晋王朝的奠基人。曾今在曹魏大营担任过大都督、大将军、太尉、太傅等职位,更是辅佐了魏国三代的托孤辅政之重臣,后期成为掌控魏国朝政的权臣。他善谋奇策,多次征伐有功,其中最为显著的功绩就是两次率大军成功抵御诸葛北伐和远征平定辽东。73岁去世,葬于首阳山。谥号宣文;次子司马昭封晋王后,追谥司马懿为宣王;司马炎称帝后,追尊司马懿为宣皇帝,庙号高祖。所以说司马懿这个人内心城府深不可测,其实曹操在当初任用他的时候也看出了他不甘于为人臣的想法。心里很忌讳,因此对曹丕说,司马懿是不甘于为人臣的人,必定会干预我们的家族之事。但是因为曹丕和司马关系很好,经常维护他,再加上他这个人极其善于隐藏和忍耐,所以曹操放下戒备,对他深信不疑。
讲了司马懿的生平再来看看他的身世背景,这么一位奇才相信身世肯定不同一般,他是高阳之子重黎的后代,也就是夏官祝融。远古至商代世袭承接夏官这一职务,到了周朝,夏官改性司马。周宣王时,先祖程伯休父子平定徐方有功,恩赐司马为族姓,司马这个姓氏就是这样的一个来历,司马懿是司马防的次子,少年时期便是胸怀谋略,剧中的司马懿也是很好表现出了这一点,南阳太守杨俊素以知人善任著称,司马懿二十岁前,杨俊曾经见过他,说他绝非寻常之子。可见历史上很多的人对他的评价都很高。
后人虽然对他评价不好,说他阴险毒辣,但是隐忍才是他人生的主旋律。在有限的资料里面我们找不到司马懿意气风发、快意人生的场合,他从未有过自己的青梅煮酒的时刻,始终在一种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状态下达成自己的事业。司马懿的一生证明,通向成功的道路上,由一连串卑微、欺诈组成。一个从里到外、自幼及老不曾体现英雄气概的人,仍可能在一场由顶尖英雄参与的争斗中笑到最后,取得最后的成功。
这样的人在后世可能不会有太多好的评价,他的成功是阴柔奸雄战胜阳刚英雄的代表,有人说司马家的皇帝昏庸无能导致了后来的“五胡乱华”和南北朝,其实也不能这么说,谁也不能预见自己就成为一个皇帝,而且还是一个好皇帝,只能说历史把司马氏推向历史的舞台,而他们没有扮演好正面的角色,反而成了反面教材。
更加重要的是,从公元189年董卓进京到西晋统一280年,总共中国战乱了91年民生凋敝,而在这91年中北方少数民族得到了巨大的发展机会,西晋本身就面对来自北方巨大的国防压力,又缺乏像样的天然屏障抵抗游牧骑兵,这种局面也不是普通帝王所能应付的,何况还窝里反。司马懿终其一生所奠定的基础最终也维持不了太久,也是历史必然性的。直到三百年后的唐朝,中国才重归盛世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