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十二个盟市都是哪十二个盟市?
呼和浩特,包头,乌海,赤峰,呼伦贝尔,兴安盟,通辽,锡林郭勒盟,乌兰察布,鄂尔多斯,巴音淖尔,阿拉善
呼和浩特:意为“青色的城”,呼和浩特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光辉灿烂的文化,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先秦时期,赵武灵王在此设云中郡,故址在今呼市西南托克托县境。呼和浩特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光辉灿烂的文化,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是胡服骑射的发祥地,是昭君出塞的目的地。
包头:意为“有鹿的地方”,公元前307年,赵武灵王在包头地区设九原郡。
乌海:意为“乌金之海”,秦代为匈奴居住。
赤峰:意为“红色的山峰”,蒙语为乌兰哈达,夏、商、周至春秋时期,活动在这一带的主要是商族和东胡族,行政区划属传说中古代中国九州中之冀州。战国初期,全境属东胡。
呼伦贝尔:以呼伦湖和贝尔湖来命名,公元前209年,匈奴族征服东胡族,统一了北方草原,呼伦贝尔地区属其三部领地之一的左贤王庭辖地。
兴安盟:因地处大兴安岭山脉中段而得名,兴安意为“丘陵”,春秋战国时期到秦代,兴安盟是东胡人的游牧之地。
通辽:来源于垦荒“东至巴林他拉,西至爱新庙,南至小细河,北至辽河岸。长约五十里,宽三十里,约有荒地六万七千余垧”。据考古发现夏家店下层文化遗迹和生活器具证实,通辽土地上的第一代居民是东胡族和山戎族。
锡林郭勒盟:意为“丘陵地带河”,因锡林郭勒河以及流域的大草原广布于高原、丘陵地带,故自蒙元以来驻牧于这一带的蒙古人称这一广大区域为“锡林郭勒”。春秋战国时期,锡林郭勒盟系澹褴和东胡所居。
乌兰察布:意为“红山口”,战国时期,乌兰察布区域的大部分是赵国和匈奴的领地。
鄂尔多斯:意为“众多的宫殿”。距今14万到7万年前,“河套人”就在伊克昭盟乌审旗境内的萨拉乌苏河(又名无定河、红柳河)流域繁衍生息,创造了著名的古代“鄂尔多斯”文化,史称“河套人文化”。
巴彦淖尔:意为“富饶的湖泊”,因境内有著名的淡水湖乌梁素海以及众多的湖泊而得名。夏商西周至春秋,鬼方、猃狁等民族游牧于此。战国时,赵国云中郡管辖达到阴山南,林胡、楼烦等民族游牧于阴山北。
阿拉善:阿拉善”是贺兰山的音转,贺兰山名源于匈奴族贺兰部在此住牧,阿拉善因贺兰山而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