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有哪些表现?自闭症该如何治疗?
根据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 (DSM-5)的描述,自闭症的两大核心障碍主要表现为:
(1)在多种环境中持续性地显示出社会沟通和社会交往的缺陷
社交与情感的交互性的缺陷表现为社交行为模式异常,无法进行正常的你来我往的对话,与他人分享兴趣爱好、情感、感受偏少,无法发起或回应社会交往;
社会交往中非言语的交流行为的缺陷表现为语言和非语言交流之间缺乏协调,眼神交流和身体语言的异常、理解和使用手势的缺陷以及完全缺乏面部表情和非言语交流;
发展、维持和理解人际关系的缺陷表现为难以根据不同的社交场合调整行为,难以一起玩假想性游戏、难以交朋友以及对同龄人没有兴趣。
(2)局限的、重复的行为、兴趣或活动
动作、对物体的使用、或说话有刻板或重复的行为,比如刻板的简单动作,排列玩具或是翻东西,仿说,异常的用词等;
坚持同样的模式、僵化地遵守同样的做事顺序、或者语言或非语言行为有仪式化的模式,比如对很小的改变极度难受、难以从做一件事过渡到做另一件事、思维僵化,坚持仪式化的打招呼方式、需要每天走同一条路或吃同样的食物;
局限的、执着的兴趣,且其强度或专注对象异乎寻常,比如对不寻常的物品的强烈的依恋或专注、过分局限的或固执的兴趣;
对感官刺激反应过度或反应过低、或对环境中的某些感官刺激有不寻常的兴趣,比如对疼痛或温度不敏感、排斥某些特定的声音或质地、过度地嗅或触摸物体、对光亮或运动有视觉上的痴迷。
自闭症在不同年龄段的特征各异,多数自闭症孩子在婴儿期的症状较为轻微,不易察觉,主要表现为普通儿童发育应该出现的行为在自闭症幼儿身上没有按时出现或明显延迟出现,可以用“六不”来描述这类能力缺乏,即:
不看:与人互动缺乏基本的眼神交流,很少与父母有持久的目光对视;
不应:对于母亲唤名没有明确地转头或咿呀应答;
不语:到了该学说话的年龄没有任何尝试开口的尝试,不会牙牙学语;
不指:不会用手指指向要去的地方;
不亲:对亲近的养育或照料者缺乏正常的依恋情感或是表现为延迟的依恋,不会主动伸手期待被母亲抱起,抵触拥抱,被抱起时身体僵硬,不会将身体贴近妈妈,见到父母缺乏兴奋、喜悦的表情,不会对着亲人笑,对母亲的离开和归来常常缺乏应有的悲伤与喜悦情绪;
不随:不会用目光或动作去跟随或寻找妈妈,甚少出现在普通婴幼儿常见的分离性焦虑;
孩子很少用发声、啼哭等行为来吸引父母的注意,不害怕陌生环境,见到陌生人不会退缩,缺乏一定的安全意识等。
家长需要密切关注幼儿早期的发育状况,平时要多留意他们的语言、社交和行为,如果发现孩子反复出现一些异常行为或是不符合同龄人发育水平的落后表现较多,应该及时带孩子去精神科专科医院或是儿科医院进行就诊,通过接受专业的自闭症筛查来明确孩子的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家长怀疑孩子有自闭症,尽快就医才是高效且较为明智的应对方法,其它诸如网上问诊、量表自查等途径有一定的局限性,往往不能得出确切的结论,而且极有可能误导家长。
目前自闭症的致病原因尚不清晰,无法通过有效的医学手段达到完全消除自闭症症状的治愈效果。对于自闭症孩子的核心症状,科学研究表明,早期高强度的行为训练可以进行有效改善,目前得到广泛应用的是以应用行为分析(ABA)原理为基础的行为干预。
如果孩子被诊断为自闭症,家长可以参考以下三点建议:
第一,科学认识自闭症,调整心态。
第二,做学习型家长,自学干预技能。
第三,注重家庭干预。
为了帮新家长尽快走出困境,自闭症评估干预平台ALSOLIFE提供了一套针对性的免费课程《自闭症的觉醒》,为期 5天的线上精品课包括24节系统的视频,10大知识地图阅读资料。课程由北京儿童医院、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的权威医生主讲自闭症科普知识,为新家长讲透自闭症的来龙去脉,理清自闭症儿童的特点、程度、干预方向等新家长最关心的话题,并且通过30年真实的随诊案例,告诉新家长孩子的预后有哪些可能,未来有哪些希望。
同时还有自闭症干预机构ALSO·IN总督导带来的简单实用的“联结4步法”,教新家长4步入手,5天学会改善孩子眼神对视、叫名应答、听指令、跟着做这4个基础课题的干预技巧,助力新家长快速树立信心,和孩子建立有效的联结。
本课程专为新家长研发,针对群体为刚诊断(确诊或疑似)自闭症半年左右的新家长以及近期诊断,尚未系统学习干预知识的家庭,内容较为初级,知识体系简单易上手,很适合新家长打好基础,快速入门,缓解焦虑,尽快投入到孩子的康复训练中。
表现:
孤独离群,沉迷自我,交际困难;
言语障碍突出,难以正常语言交流;
兴趣狭窄,行为刻板重复,反对环境变化;
大多智力发育落后及不均衡。
治疗:
训练干预方法;
药物治疗。
训练干预方法
虽然目前孤独症的干预方法很多,但是大多缺乏循证医学的证据。尚无最优治疗方案,最佳的治疗方法应该是个体化的治疗。其中,教育和训练是最有效、最主要的治疗方法。目标是促进患者语言发育,提高社会交往能力,掌握基本生活技能和学习技能。孤独症患者在学龄前一般因不能适应普通幼儿园生活,而在家庭、特殊教育学校、医疗机构中接受教育和训练。学龄期以后患者的语言能力和社交能力会有所提高,部分患者可以到普通小学与同龄儿童一起接受教育,还有部分患者可能仍然留在特殊教育学校。
目前国际上受主流医学推荐和使用的训练干预方法,为孤独症的规范化治疗提供了方向,这些主流方法主要有
(1)应用行为分析疗法(ABA) 主张以行为主义原理和运用行为塑造原理,以正性强化为主促进孤独症儿童各项能力发展。训练强调高强度、个体化、系统化。
(2)孤独症以及相关障碍儿童治疗教育课程(TEACCH)训练 该课程根据孤独症儿童能力和行为的特点设计个体化的训练内容,对患儿语言、交流以及感知觉运动等各方面所存在的缺陷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核心是增进孤独症儿童对环境、教育和训练内容的理解和服从。
(3)人际关系训练法 包括Greenspan建立的地板时光疗法和Gutstein建立的人际关系发展干预(RDI)疗法。
上述治疗方法在国内一些孤独症康复机构已开展,获取了较好的治疗效果,但还需要进一步研究论证。
药物治疗
目前药物治疗尚无法改变孤独症的病程,也缺乏治疗核心症状的特异性药物,但药物可以改善患者的一些情绪和行为症状,如情绪不稳、注意缺陷和多动、冲动行为、攻击行为、自伤和自杀行为、抽动和强迫症状以及精神病性症状等,有利于维护患者自身或他人安全、顺利实施教育训练及心理治疗。
表现:
孤独离群,沉迷自我,交际困难;
言语障碍突出,难以正常语言交流;
兴趣狭窄,行为刻板重复,反对环境变化;
大多智力发育落后及不均衡。
治疗:
训练干预方法;
药物治疗。
训练干预方法
虽然目前孤独症的干预方法很多,但是大多缺乏循证医学的证据。尚无最优治疗方案,最佳的治疗方法应该是个体化的治疗。其中,教育和训练是最有效、最主要的治疗方法。目标是促进患者语言发育,提高社会交往能力,掌握基本生活技能和学习技能。孤独症患者在学龄前一般因不能适应普通幼儿园生活,而在家庭、特殊教育学校、医疗机构中接受教育和训练。学龄期以后患者的语言能力和社交能力会有所提高,部分患者可以到普通小学与同龄儿童一起接受教育,还有部分患者可能仍然留在特殊教育学校。
目前国际上受主流医学推荐和使用的训练干预方法,为孤独症的规范化治疗提供了方向,这些主流方法主要有
(1)应用行为分析疗法(ABA) 主张以行为主义原理和运用行为塑造原理,以正性强化为主促进孤独症儿童各项能力发展。训练强调高强度、个体化、系统化。
(2)孤独症以及相关障碍儿童治疗教育课程(TEACCH)训练 该课程根据孤独症儿童能力和行为的特点设计个体化的训练内容,对患儿语言、交流以及感知觉运动等各方面所存在的缺陷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核心是增进孤独症儿童对环境、教育和训练内容的理解和服从。
(3)人际关系训练法 包括Greenspan建立的地板时光疗法和Gutstein建立的人际关系发展干预(RDI)疗法。
上述治疗方法在国内一些孤独症康复机构已开展,获取了较好的治疗效果,但还需要进一步研究论证。
药物治疗
目前药物治疗尚无法改变孤独症的病程,也缺乏治疗核心症状的特异性药物,但药物可以改善患者的一些情绪和行为症状,如情绪不稳、注意缺陷和多动、冲动行为、攻击行为、自伤和自杀行为、抽动和强迫症状以及精神病性症状等,有利于维护患者自身或他人安全、顺利实施教育训练及心理治疗。
1.社会交流障碍。一般表现为缺乏与他人的交流或交流技巧,与父母亲之间缺乏安恋关系等。
2.语言交流障碍语言发育落后,或者在正常语言发育后出现语言倒退,或语言缺乏交流性质。
3.重复刻板行为是青年人自闭症常见的表现。
4.智力异常。70%左右的孤独症儿童智力落后,但这些儿童可能在某些方面具有较强能力,20%智力在正常范围,约10%智力超常,多数患儿记忆力较好,尤其是在机械记忆方面。
5.感觉异常。表现为痛觉迟钝、对某些声音或图像特别的恐惧或喜好等。
6.其他常见行为包括多动、注意力分散、发脾气、攻击、自伤等。这类行为可能与父母教育中较多使用打骂或惩罚有一定关系。
7、孤独离群,不会与人建立正常的联系。
8、言语障碍十分突出。
9、兴趣狭窄,强烈要求环境维持不变。
自闭症孩子有哪些症状特征?自闭症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种病症,又称为孤独症,是广泛性发育障碍的一种表现,多出现在婴幼儿时期。在患病期间通常会有不同程度的语言发育障碍、人际交往障碍,甚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