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事业单位上班还可以考公务员吗?
16个回答
展开全部
在事业单位上班不可以考公务员考试。
以下人员不得报考公务员考试:
(1)曾因犯罪受过刑事处罚或曾被开除公职的人员。
(2)在各级公务员招考中被认定有舞弊等严重违反录用纪律行为的人员。
(3)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机关工作人员被辞退未满五年的。
(4)现役军人。
(5)试用期内的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机关工作人员。
(6)在读的非应届毕业生。
事业单位在职人员属于第三条: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机关工作人员被辞退未满五年的人员,所以在事业单位上班不可以考公务员考试。
扩展资料:
公务员考试的考试科目:
一、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主要测查与公务员职业密切相关的、适合通过客观化纸笔测验方式进行考查的基本素质和能力要素。
二、申论是测查从事机关工作应当具备的基本能力的考试科目。申论考试按照省级以上(含副省级)综合管理类、市(地)以下综合管理类和行政执法类职位的不同要求,设置两类试卷。
三、报考中联部、外交部、教育部、商务部、文化部、对外友协、中国贸促会等部门日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德语、朝语(韩语)等7个非通用语职位的报考人员,还将参加外语水平测试,考试大纲请在各部门网站查询。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国家公务员考试
上岸鸭公考
2022-04-22 广告
2022-04-22 广告
在职考事业单位难度会比辞职备考难度大一些,但是主要还是看个人的备考方法和备考程度,在职备考通常会遇到两个问题,一是备考的时间少,二是备考难以静下心来,因此备考方式很重要,以下是小编分享给大家的一些备考方式:工作日:通勤时间、午休时间、晚饭时...
点击进入详情页
本回答由上岸鸭公考提供
2015-06-26
展开全部
当然可以的,公务员与事业编制的区别
公务员是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的人,工资完全由国家财政承担;事业单位是某一行政单位或者其下属事业单位自己根据要求而招考的工作人员,工资主要有单位的财政收入来支付,并不纳入国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或者当地省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的编制里;中国有编制的公务员只有600—800万人,另有直接参与政府行政管理的事业编制人员500—700万人。很多单位既有公务员编制的人,又有事业单位编制的人,两者同时存在。他们还有区别:两者待遇有差别,公务员好些,尤其退休之后待遇差别更大;从仕途上来说,公务员的前景更广阔,有很多选拔的机会,事业单位的科员永远进不了公务员编制,除非他干上了副科之后才能直接转为公务员编制。
公务员是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的人,工资完全由国家财政承担;事业单位是某一行政单位或者其下属事业单位自己根据要求而招考的工作人员,工资主要有单位的财政收入来支付,并不纳入国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或者当地省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的编制里;中国有编制的公务员只有600—800万人,另有直接参与政府行政管理的事业编制人员500—700万人。很多单位既有公务员编制的人,又有事业单位编制的人,两者同时存在。他们还有区别:两者待遇有差别,公务员好些,尤其退休之后待遇差别更大;从仕途上来说,公务员的前景更广阔,有很多选拔的机会,事业单位的科员永远进不了公务员编制,除非他干上了副科之后才能直接转为公务员编制。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当然可以的,公务员与事业编制的区别
公务员是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的人,工资完全由国家财政承担;事业单位是某一行政单位或者其下属事业单位自己根据要求而招考的工作人员,工资主要有单位的财政收入来支付,并不纳入国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或者当地省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的编制里;中国有编制的公务员只有600—800万人,另有直接参与政府行政管理的事业编制人员500—700万人。很多单位既有公务员编制的人,又有事业单位编制的人,两者同时存在。他们还有区别:两者待遇有差别,公务员好些,尤其退休之后待遇差别更大;从仕途上来说,公务员的前景更广阔,有很多选拔的机会,事业单位的科员永远进不了公务员编制,除非他干上了副科之后才能直接转为公务员编制。
这是我在卓博教育网站看到的,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公务员是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的人,工资完全由国家财政承担;事业单位是某一行政单位或者其下属事业单位自己根据要求而招考的工作人员,工资主要有单位的财政收入来支付,并不纳入国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或者当地省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的编制里;中国有编制的公务员只有600—800万人,另有直接参与政府行政管理的事业编制人员500—700万人。很多单位既有公务员编制的人,又有事业单位编制的人,两者同时存在。他们还有区别:两者待遇有差别,公务员好些,尤其退休之后待遇差别更大;从仕途上来说,公务员的前景更广阔,有很多选拔的机会,事业单位的科员永远进不了公务员编制,除非他干上了副科之后才能直接转为公务员编制。
这是我在卓博教育网站看到的,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2018-02-02 · 国内知名职业教育培训机构
中公教育
中公教育是大型的多品类职业教育机构。在全国拥有1859个直营网点,覆盖319个地级市。主营业务横跨招录考试培训、学历提升和职业能力培训3大板块,提供超过100个品类的综合职业就业培训服务。
向TA提问
关注
展开全部
一般来说,如果你考上事业单位不想去的话,可以选择不去,但是需尽早向招考单位提出放弃录用,获得单位的同意。
如果你考的事业单位已经公示了,你没有去报到或放弃,是会被计入诚信档案的。这个就麻烦了,计入诚信档案会影响你今后再次报考公职类考试的,还是要慎重。如果考上事业单位的话,在面试结束后会有主动放弃的机会,在这个环节你自主放弃是不会被计入诚信档案的。
在职和非在职事业单位人员是可以考公务员的,只要符合学历、年龄等招考条件,就可以报考。注意,在职事业单位人员,必须取得所在单位的介绍信(同意报考证明)。公务员考试笔试通过后,在职事业单位人员需携带原单位的介绍信(同意报考证明)及其他证明到录取单位进行现场确认,将来面试和体检及政审都通过后,正式录取时,录取单位向原单位出具书面通知,个人档案的移交由录取单位派人到原单位办理,个人直接到用人单位报道就行,至于解除劳动合同的事宜就需要个人与原单位办理了。
如果你考的事业单位已经公示了,你没有去报到或放弃,是会被计入诚信档案的。这个就麻烦了,计入诚信档案会影响你今后再次报考公职类考试的,还是要慎重。如果考上事业单位的话,在面试结束后会有主动放弃的机会,在这个环节你自主放弃是不会被计入诚信档案的。
在职和非在职事业单位人员是可以考公务员的,只要符合学历、年龄等招考条件,就可以报考。注意,在职事业单位人员,必须取得所在单位的介绍信(同意报考证明)。公务员考试笔试通过后,在职事业单位人员需携带原单位的介绍信(同意报考证明)及其他证明到录取单位进行现场确认,将来面试和体检及政审都通过后,正式录取时,录取单位向原单位出具书面通知,个人档案的移交由录取单位派人到原单位办理,个人直接到用人单位报道就行,至于解除劳动合同的事宜就需要个人与原单位办理了。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如果你是事业编制身份,可以报考,没有限制。
如果你已经是公务员身份,那么在不超过年龄限制的情况下2年后才可以报考。
除了公开遴选公务员考试,目前的在职公务员再次报考公务员,根据工作年限,大致可分下列三种情况:
1、未满一年试用期者,不允许再次报考; 根据《新录用公务员试用期管理办法(试行)》人社部发【2011】62号文件,其中第二十六条规定: 新录用公务员(指试用期一年内的公务员)不得报考其他机关的公务员和到企事业单位应聘。
2、五年服务期满者,则报考无限制; 《新录用公务员任职定级规定》中组发[2008]20号中的第六条规定:新录用公务员在机关最低服务年限为五年(含试用期)。那我们可以理解为只要满五年最低服务年限,那选择辞职或者另谋出路则没有限制,当然也不限制去再次报考公务员了。
3、已满一年试用期,未满五年服务期者能否再次报考公务员,各地在实际招考中,对政策的理解存在分歧。
这是在职公务员
如果不是参公管理人员,地方不限制(少数州市限制事业单位单位人员不可以报考公务员)的都可以报考,资格复审的时候提供单位同意报考证明即可。如果是参照公务员管理的事业单位在职人员,近两年内未满原单位最低服务年限自行离职(无论是否办理辞职手续)或被取消录用资格的参照公务员管理人员,不得参加报名。
如果你已经是公务员身份,那么在不超过年龄限制的情况下2年后才可以报考。
除了公开遴选公务员考试,目前的在职公务员再次报考公务员,根据工作年限,大致可分下列三种情况:
1、未满一年试用期者,不允许再次报考; 根据《新录用公务员试用期管理办法(试行)》人社部发【2011】62号文件,其中第二十六条规定: 新录用公务员(指试用期一年内的公务员)不得报考其他机关的公务员和到企事业单位应聘。
2、五年服务期满者,则报考无限制; 《新录用公务员任职定级规定》中组发[2008]20号中的第六条规定:新录用公务员在机关最低服务年限为五年(含试用期)。那我们可以理解为只要满五年最低服务年限,那选择辞职或者另谋出路则没有限制,当然也不限制去再次报考公务员了。
3、已满一年试用期,未满五年服务期者能否再次报考公务员,各地在实际招考中,对政策的理解存在分歧。
这是在职公务员
如果不是参公管理人员,地方不限制(少数州市限制事业单位单位人员不可以报考公务员)的都可以报考,资格复审的时候提供单位同意报考证明即可。如果是参照公务员管理的事业单位在职人员,近两年内未满原单位最低服务年限自行离职(无论是否办理辞职手续)或被取消录用资格的参照公务员管理人员,不得参加报名。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