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话要留有余地?
2018-12-24 · 致力于图书出版、影视IP
向别人做出承诺时,一定要量力而行,说到的一定要做到,做不到的一定不说。即使能做到的事,在说的时候也应该留有余地,正所谓“水满了要漫,话满了要翻”。
在价值中国网上,有一篇单克锋写的文章,题目是“谈话,要给自己留有余地”,里面提到了一个故事很有意思,在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下。
我曾在列车上听到两位推销员对同一产品的说辞。他们推销的是同一新产品:螺旋状的袜子。为了表明这种袜子的透气性,第一位推销员随手拿起一只袜子,说:“来帮帮忙,拿住袜子一端,使劲儿拉。”说着,他就和一位顾客对拉起来,袜子的韧性的确很好。
然后,他又随手拿起一根长长的针,在拉得绷直的袜子上来回划动,袜子也没有损伤,说:“看一看,这种袜子不易抽丝。”
紧接着他又拿起打火机,在袜子下面轻快晃动,火苗穿过袜子,而袜子也未受到损伤。
听了他的一番介绍,顾客在争相传看袜子。一位顾客有意地拿起针,只是一划就在袜子上划了一个洞,原来如果顺着皱纹纹理划,不易划破,并不是划不破。另一位顾客要用打火机烧,急得推销员赶忙补充说:“袜子并不是烧不着,我只是证明它的透气性好。”
最后,大家终于明白怎么回事,袜子的质量没的说,但当时的气氛明显地影响了顾客的消费情绪。
故事中推销员犯的错误就是把话说得太满了,结果“圆不回来”,失去了顾客的信任。
存工作中有些人也会犯这样的毛病,觉得既然产品质量好,那我稍微夸张一点形容也没什么;或是觉得这件任务我能完成,那我说得十拿九稳也不算是过分;或是觉得这个人我比较了解,那推荐他时把他夸得非常好,也是人之常情。
凡事都没有绝对,不是所有的事情都会百分之百按照你的意愿发展。万一出现意外情况怎么办?
比如,你把自己的产品说得天花乱坠,但偏偏你给客户送去的样品出了问题,这时候,你再怎么解释,客户也会觉得你是在欺骗自己。你拍着胸脯保证十拿九稳的事情,在执行的过程中出现了意想不到的因素,导致无法完成,下次领导怎么还敢把重要的事情交给你。你夸得千好万好的人,偏偏在做这件事时能力不足,接受你推荐的人可能觉得你很不负责任。
事情总是会有难以预计的变化,所以我们在说的时候千万要给自己留有余地。
刘亚楼将军,是参加过长征的老红军指导员,也是建国后中国人民解放军首任空军司令。他骁勇善战,但是又有着谦虚谨慎的一面。
在天津战役发起之前,毛泽东和中央军委考虑用3天结束战斗,平津战役总前委书记林彪则限定48小时。
刘亚楼表示,只要30小时就可以拿下天津,林彪、罗荣桓都说:“军中无戏言。”
如果换了别人,可能为了表示自己的胸有成竹和请战决心,会一口咬定就是要在30小时内完成战斗。可是刘亚楼却说:“请按3天上报,但我保证30个小时打下天津。”
最终,刘亚楼将军率领东野大军以29小时攻克天津。
明明刘亚楼将军可以在30小时内完成任务,他为什么还让按3天上报呢?是他对自己没信心吗?这正表现了他讲话的艺术,既表明自己的信心和决心,又为战斗中可能产生的变化留下了余地。
在工作中,易犯的是推销员那样的错误,难做到的是刘亚楼将军这样的谨慎。
我们常说“十分话只说八分满”,为什么要留两分?为的是在出现意外状况时,能够让自己进退自如,有回旋的余地。
所以,一个最好的执行者应该记住这样一个原则:劲一定要朝十分使,但话只可说八分。
——引自延边人民出版社《跟上巨人的脚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