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不同生长发育期对温度、光照和水分有什么要求?
2019-03-18 · 农业农村部直属的大型综合出版社
(1)温度 草莓对温度的适应性比较强,其生长发育期要求较凉爽的气候。但植株的不同器官,不同的生长发育期对温度的要求不同。初春草莓根系在地温达到2℃时开始活动,10℃时开始形成新根,根系生长最适温度为15~20℃,秋季温度降低到7~8℃时生长减弱,冬季土壤温度下降到-8℃时草莓根系就会受到伤害,-12℃时会被冻死。因此,冬季最低气温在-12℃以下的地区,应采取保护措施,使草莓能安全越冬。
当春季气温达5℃时,植株开始萌芽,茎叶开始生长,早春如遇到-7℃的低温,地上部就会受冻,-10℃时大多数植株会冻死。在早春,晚熟品种比早熟品种耐寒性强;晚秋或初冬,早熟品种比晚熟品种耐寒性强。草莓植株地上部生长的适宜温度为15~25℃,25℃以上时生长缓慢。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为20~25℃,30℃以上草莓的生长和光合作用会受到抑制。花芽分化要求气温不能低于5℃和高于17℃,否则花芽分化就会停止,花芽分化的适宜温度为8~13℃;一般草莓在平均气温达到10℃时开始开花,开花期最适宜的温度是25~28℃,如果花期遇到0℃以下的低温或霜害时,可使柱头变黑,丧失授粉能力。花蕾抽生后如遇30℃以上的高温,花粉发育不良,花粉发芽的最适温度为25~27℃。开花期低于0℃或高于40℃时,都会阻碍授粉受精的进行,影响种子发育,导致畸形果。结果期白天适温为20~25℃,夜间为10℃,较高的昼温能促进果实着色和成熟,但果实小,采收期提前。较低的昼温能促进果实膨大,形成大果,但过低的温度会使果实着色不良。
(2)光照 草莓是喜光植物,但又比较耐阴,在覆盖下越冬的叶片仍可保持绿色,次年春季还能继续进行正常的光合作用。生长发育期,光照充足,植株生长旺盛,叶片颜色深,花芽发育好,能获得较高产量。光照不足或种植过密时,叶柄及花序柄细长,叶色淡,花小或不能开花,果实小,风味酸,着色不良,品质差,产量低。秋季光照不足则难以形成花芽,根状茎中积累养分少,会使抗寒能力减弱。
在光照中,光周期的长短对草莓生长发育的影响更为重要。草莓不同生长发育时期对光照条件要求不同,开花结果期和旺盛生长期适宜的日照长度为12~15小时,而花芽分化则需要10~12小时以下的短日照和较低温度,16小时以上的日照,易造成草莓植株生长旺盛,花芽不能形成。诱导草莓休眠也要10小时以下的短日照。草莓匍匐茎在长日照条件下,温度较高时形成较多,在低温短日照条件下则不能形成。一般在日照较短的条件下,草莓的新茎不能抽生匍匐茎,在日照过长花芽不能分化时,也不能抽生匍匐茎。
(3)水分 草莓对水分反应非常敏感,既喜潮湿又怕水涝。草莓的根系分布较浅,多分布在20厘米的土层内,加上植株矮小,叶片较大而且多,因此蒸腾量大。草莓在整个生长期不断进行新老叶片的更替,又要抽生大量的匍匐茎和新茎、开花和进行果实发育,所以草莓要求有充足的水分供应。但在不同的生长发育时期,草莓对水分的需求不同。秋季秧苗定植后,需要充足的水分供应,以保证幼苗的成活;土壤结冻前应灌一次越冬水,保证土壤有充足的含水量,以防止土壤干裂伤根,并可提高幼苗的抗寒力。春季草莓显蕾到开花期要保证水分供应,土壤含水量应达到田间最大持水量的70%,特别是花期对水分反应敏感,要保证土壤含水量在田间最大持水量的80%左右,如花期水分不足,则花瓣不能完全展开或枯萎,花期变短。果实膨大期需水量多,此期如缺水,坐果率低,果个小,品质差,产量低。果实接近成熟时应适当控水,以增进果实着色,提高果实含糖量,增加果实硬度,提高果实品质。采果后,茎叶开始生长,匍匐茎大量发生,为了促进匍匐茎的发生、生长和扎根,以多繁殖子苗,应保证水分供应。一般要求土壤含水量在田间最大持水量的70%左右,但采果后的生产园要适当控水,以减少匍匐茎的发生。伏天植株生长缓慢,只要不太干旱就不需灌水,同时要注意雨后排水防涝。秋季到入冬前是植株积累养分、进行花芽分化的关键时期,要求水分较少,土壤含水量在田间最大持水量的60%即可,水分过多,花芽形成的数量少,质量差,茎叶徒长,降低越冬性。
草莓虽然喜湿,但不耐涝。要求土壤既有充足的水分供应,又要有良好的通气条件。如果土壤含水量过多,会使草莓的抗病性降低;果实生长期灌水过多,易发生果实病害,造成大量烂果,草莓园内如长时间积水,会使草莓根系的呼吸受阻、生长停止、发生烂根,严重时叶片变黄、萎蔫、脱落,甚至整个植株死亡。
2024-08-28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