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对待残疾人士?
维护肢体残疾者的心理健康才是正确的方式。
一,克服自卑感
肢残者部分或全部失去了正常生活、工作的能力,若不能正确对待,就可能引发严重的自卑感。 自卑感一旦形成,就会影响学习、工作和人际交往,自卑感强烈的人,遇事往往怀疑自己的能力、知识、经验和才华,或者缺乏信心,稍遇困难就打退堂鼓,对那些本来稍事努力即可完成的任务也往往认为无法办到。有自卑感的人精神活动受到严重的束缚,聪明才智和创造能力被压抑。
二,进行必要的心理康复
克服自卑感,进行必要的心理康复,对残疾的补偿训练具有现实意义。 要克服自卑感,必须认识自卑感的起因,自卑感产生和形成的原因虽较为复杂,但通常认为,它是在家庭影响、学校教育、社会要求和评价,以及个人的生理、心理等许多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产生和形成的。
三,自卑感的关键在于社会评价
避免对残疾人进行不正确的评价、不正确的比较,是消除自卑感的重要前提, 提高对人体器官固有的补偿功能的认识,对于克服自卑感也有重要意义。
我们认识残疾人的痛苦、负担不应由残疾人独自背负。
就如地壳运动必然要发生地震,我们不能说生活在地震带的人遭遇地震是他们的不幸,要他们自己承受灾难,而不施以帮助。确切地说,残疾也是人类进化演变过程中的灾难,只是历史、现在和将来还存在的残疾人群代替人类接受了这些灾难,换取了其他人的健康、健全。但我们不能健忘。不忘记灾难,是人类进步应有的良知。全社会,包括每一个健全人,没有理由不对残疾人产生敬意,产生感激,没有理由不主动俯下身段。你可能不需要说太多的话,相遇时给他们一个友善的微笑,一个理解的眼神,一个温暖的肢体语言,就很好了。
当前,残疾人在方方面面事关他们的切身利益上,还存在现实的障碍。分析这些障碍,有助于整个社会帮助他们进一步克服,从而促进残疾人本身,促进残疾人事业,促进整个社会的共同发展。
多理解,由于身体的缺陷,可能有很多时候他们做事情,不像我们正常人一样,速度和质量上做的很好,但是我们应该用理解和包容的心去对待他们,多给他们以鼓励,这样他们才会更有自信做好事情。
多沟通,有很多残疾朋友,内心往往是自卑的,如果您身边有这样的朋友,可以多与他们沟通交流,这样他们才能不自我封闭,我们才能真正走入他们的内心生活,多分享一些美好的事情给他们,因为很多残疾人士都是才华横溢,走入他们的世界,也许会给我们意想不到的收获与力量。
多关爱,很多时候残疾朋友,出行是不方便的,如果有遇到,请给他们以力所能及的帮助,也许您的不经意一个小动作,给他们的内心会带去您无法想象的温暖,比如:遇到盲人过马路,扶着他们顺利通过,遇到轮椅,让一下路,这样让他们感觉到世间还是充满阳光与关爱的,对于他们以后的成长和生活是有很大的意义。
少一些淡漠,多一些行动,很多残疾人士都希望能自立,自强,在生活中,我们应该少一点对他们的歧视,多一些行动,这样的话,他们也许就能慢慢的融入正常人的生活,学会一些生活技能,才能为咱们社会做出更好的贡献。
残疾人是社会大家庭的平等成员,也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
残疾人,是现实生活中既熟悉又陌生的群体。说熟悉,我国有8500万残疾人,涉及家庭人口近3亿,他们的身影并不鲜见;说陌生,残疾人似乎和大众的日常生活总隔着些距离。有的人对残疾人依然不乏标签化的认识,有意无意间,总会流露出“你们不一样”的感受。
诚然,残疾人在社会生活中难免显得“特殊”。他们的世界或无声、或黑暗、或倾斜,总有这样那样健全人难以体会的困难。但残疾人的精神世界并不因此而自然残缺,将“人”字支撑起来的是精神。高羽烨所讲述的,就是一个怀抱不屈意志和坚韧品格的聋人女孩,如何与命运对话、如何创造属于自己价值的故事。
不抛弃,不放弃,不但是残疾人生命意识的底色,更应凝聚为全社会对待残疾人的共识。教育、艺术、体育。都是帮助残疾人群体融入社会大家庭的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