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廊坊市,为何先由镇升为县级市,然后又升为地级市?
廊坊素有“京津走廊、黄金哪陆悄地带”之称。市区距北京天安门广场40公里,距天津中心区60公里,距首都和天津两大机场70公里,距天津港100公里,且紧邻规划中的北京新机场。7条高速公路,5条铁路干线穿越境内,10条国家和20条省级公路纵横交错,是中国铁路、公路密度最大的地区之一,地理位置十分优越。
廊坊市的历史十分悠久,早在6000多年前就有人类在此聚居耕种,创造和延续着人类的文明。4000多年前“黄帝制天下以立万国始经安墟”,“安墟”就是现在安次区附近。春秋战国时期,廊坊属于燕国,经过战悉凯乱之后,天下一统,秦始皇实行郡县制,廊坊这个地方分属于渔阳郡、广阳郡。汉、唐时属幽州、蓟州,宋时属河北东路,辽时属辽南京道(析津府),元时属中书省,明时属顺天府,清时属直隶。雍正年间顺天府设四路飞虎厅,廊坊安次以南的6县属北京南路,三河、香河县属北京东路;民国属京兆特别区。
清朝末年,廊坊开始发展。距离北京较近是第一个因素,第二个因素就是清朝修的京山铁路,在廊坊停靠,这里逐渐发展成一个小镇,人来人往。当年义和团在此反击八国联军,取得大胜,史称“廊坊大捷”。
廊坊的行政隶属多次改变,特别是解放后,其归属变化频繁,是全国行政区划变化最多的城市之一。早在1898年京山铁路(北京-山海关)在廊坊设站,成为近代廊坊发展的开端。随着京山铁轨的延伸,客商云集,人口与日俱增。短短几年,廊坊从一个不知名的小村落,迅速发展成为一个小镇,随着义和团“廊坊大捷”声名远播。1937年“七七事变”前夕,廊坊城区面积0.4平方公里,人口近4千,建有“三角地”、东南西北四条主街及东小街、南小街。
1951年,安次县设廊坊镇,原安次县城被永定河洪水淹没,县治迁往廊坊镇,廊坊成为县级行政中心。1948年12月13日廊坊解放,当时城区面积0.5平方公里,人口仅5000人,共8条街道(4条主街与4条背街),全部为土路,且较狭窄,全长不足3000米。城区仅有房屋3000余间,李渣建筑面积约3.6万平方米。1949年初廊坊设镇,隶属安次县。1950年安次县政府迁驻廊坊。1958年全国农村以社代乡,廊坊镇并入廊坊公社。1965年重新恢复廊坊镇建制。1969年天津地区革命委员会迁址廊坊。
1973年,天津地区行政公署由天津市迁往廊坊镇(最初天津地区行政公署驻杨柳青镇的石家大院,现为杨柳青博物馆,后公署迁天津市),廊坊由此成为地级行政中心。1981年廊坊镇升为县级廊坊市,从此廊坊真正成为城市。1989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廊坊地区改为省辖地级市,原廊坊市改为安次区。
2024-11-29 广告
廊坊市位于我国的华北平原的中部地区,地势平坦,为廊坊市的长远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地理环境。廊坊市有丰富的水资源,境内河流纵横,潮白河、北运河、永定河、子牙河等九条河流自北向南贯穿廊坊境内,素有“九河下梢”的美称。自古以来河流不仅养育了中华儿女,河流流经之地也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廊坊在这样的自拦卜然环境下经过历史的洗礼,如今已经发展成了我国现代化的城市。廊坊市区作为廊坊地区的核心,多项经济指标更是位于河北省甚至全国的领先地位。
1949年廊坊只是一个刚刚设立的城镇,面积仅有0.5平方公里,人口近5000人。后经过几次行政区域的划分,1982年经国务院批准,廊坊镇改为地辖市,1989年经国务院批准为省辖市,原廊坊市(地辖市)改为安次区,2000年又设广阳区,廊坊经济开发区于2004开始开发建设。
廊坊市的发展主要是受北京、天津两大城市经济辐射的影枣迹响。随着北京市人口的急剧膨胀,以及产业承载压力越来越大,导致一系列的城市问题开始出现。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相关政策缓解这种状况,于是一些企业开始外迁。廊坊市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是很多外迁单位的首选,正是这些外迁企业带动了廊坊经济的飞速发展。廊坊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又提高了廊坊地区的就业率,使得廊坊市也变成了经济辐射的中心,进一步带动了周围地区经济的增长,使得廊坊真正成为了“首都经济圈”的有机组成部分。
另外,企业的外迁也带动了北京市人口的外迁。这样看来,廊坊市具备了作为北京市卫星城的基本特征。
随着廊坊经济的快速发展简岩穗,再加上廊坊市城市建设的合理规划,产业结构的优化,低廉的投资成本,以及良好的投资环境等优势,使得廊坊市具有了越来越大的吸引力,吸引了很多包括印刷业、化工业、制造业、服务业等多种行业的大型企业在廊坊安家落户。这些企业为廊坊带来了相当可观的就业机会,不仅极大地促进了廊坊人民的就业,也吸引了大量的外来人才,人才引进又进一步带动了企业的发展。这样就形成了良性循环。使得廊坊发展成了一个极具吸引力的现代化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