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始于什么朝代?
3个回答
展开全部
端午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龙图腾祭祀演变而来。端午祭龙礼俗的形成与原始信仰、祭祀文化、干支历法以及苍龙七宿正处南中的天象有关。中国古代的星象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古人很早开始就探索宇宙的奥秘,并由此演绎出了一套完整深奥的观星文化。据《春秋命历序》:“天地开辟,万物浑浑,无知无识;阴阳所凭,天体始于北极之野…日月五纬一轮转;天皇出焉…定天之象,法地之仪,作干支以定日月度。”上古时代人们定天之象、法地之仪,根据日月星辰的运行轨迹和位置,将黄道和赤道附近的区域分作28组星宿,俗称“二十八宿”,按东南西北四方各分为七宿,即为“四象”;在东方的“角、亢、氐、房、心、尾、箕”组成一个完整的龙形星象,即苍龙七宿。苍龙七宿的出没周期与一年四时周期相一致,春季于东方抬头,夏季于南方腾升,秋季于西方退落,冬季隐没于北方地平线下。仲夏端午苍龙七宿高悬于正南中天。[1][39][40][30]
二十八宿
在传统文化中,方位和干支时间以及八卦是联系在一起的。先天八卦以乾坤定南北,天南地北为序,上为天为乾,下为地为坤;正南为先天八卦的乾位,即为“天”。仲夏午月午日,苍龙七宿运行至正南中(乾)方位,是龙升天的日子。苍龙群星一年四时的运行情况及事象规律,在《易经·乾卦》的爻辞中有阐发,仲夏端午苍龙运行至正南中天方位,对应乾卦第五爻“飞龙在天”。在《易经》中,以八卦为基础又两两重合而构成六十四重卦;重卦乾由上下两个乾卦重合而成,它的卦形由六根阳爻组成;爻是要从下往上数,而阳爻又以“九”代称,故从下数第五爻称“九五”;九五之爻在上乾卦中居于中的位置,称“得中”,而且从总卦来看,它处于奇数的位置,阳爻处于奇位称“得正”,故九五爻既“得中”又“得正”,从其所处位置来看,就是大吉之位。九五爻“飞龙在天”是《易经》乾卦中最吉利的爻。[41][39][42][40][43]
古老节日是传承古老文化的载体,古老节日的由来与古老文化密切相关。仲夏午月午日苍龙七宿飞升于正南中天,《易经》称其为“飞龙在天”,龙星处在“中正”之位,既“得中”又“得正”,乃大吉大利之象。古代的祭仪情形虽渺茫难晓,但还是可以从后世的节仪中寻找到一些古俗遗迹。端午文化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先民“天人合一”的自然观。端午节是老祖宗留下的文化瑰宝,它不仅清晰地记录着中华民族先民丰富而多彩的社会生活文化内容,也积淀着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内涵。
二十八宿
在传统文化中,方位和干支时间以及八卦是联系在一起的。先天八卦以乾坤定南北,天南地北为序,上为天为乾,下为地为坤;正南为先天八卦的乾位,即为“天”。仲夏午月午日,苍龙七宿运行至正南中(乾)方位,是龙升天的日子。苍龙群星一年四时的运行情况及事象规律,在《易经·乾卦》的爻辞中有阐发,仲夏端午苍龙运行至正南中天方位,对应乾卦第五爻“飞龙在天”。在《易经》中,以八卦为基础又两两重合而构成六十四重卦;重卦乾由上下两个乾卦重合而成,它的卦形由六根阳爻组成;爻是要从下往上数,而阳爻又以“九”代称,故从下数第五爻称“九五”;九五之爻在上乾卦中居于中的位置,称“得中”,而且从总卦来看,它处于奇数的位置,阳爻处于奇位称“得正”,故九五爻既“得中”又“得正”,从其所处位置来看,就是大吉之位。九五爻“飞龙在天”是《易经》乾卦中最吉利的爻。[41][39][42][40][43]
古老节日是传承古老文化的载体,古老节日的由来与古老文化密切相关。仲夏午月午日苍龙七宿飞升于正南中天,《易经》称其为“飞龙在天”,龙星处在“中正”之位,既“得中”又“得正”,乃大吉大利之象。古代的祭仪情形虽渺茫难晓,但还是可以从后世的节仪中寻找到一些古俗遗迹。端午文化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先民“天人合一”的自然观。端午节是老祖宗留下的文化瑰宝,它不仅清晰地记录着中华民族先民丰富而多彩的社会生活文化内容,也积淀着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内涵。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