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帝王合作一首诗,可以说是人间佳话了,但是二人从小都没有接受过很好的教育,所以文化水平都不高,但后通过自身的努力,还是有一定的文化水准的,二人都是帝王,眼界见识有许多相似之处,所以当赵匡胤因文化水平的局限只写出前两句,时隔几百年的朱元璋见了,才会有兴趣填了后六句。
赵匡胤出身于军人世家,因为家庭氛围的影响,所以并没有读过多少书,但是赵匡胤是一个非常有远大抱负的人,虽说父亲是禁军统领,家庭条件还算富裕,父亲也算是一个有头有脸的人物,但是赵匡胤并不想活在父亲的光环下。
未满二十岁的时候,他就离家独自打拼,其中也遭遇过挫折困苦,在饥寒交迫的情况下,曾经偷过寺庙中的大白菜充饥,但是也因为他的这一段经历,激发了他的潜能,所以在他投军后,很快就能在一众人中脱颖而出,从而得到了当时的后周君主柴荣的赏识。
后来做了禁军首领的赵匡胤明白,文化这块是自己的短板,所以每天都熬夜苦读,文彩虽不如人家有文化底蕴之人深厚,但是也算是半个文化人了,当在陈桥黄袍加身后,赵匡胤就成了宋朝第一位开国君主。
开国三年后,赵匡胤想一扫天下剩余的势力,就派兵攻打后唐,唐后主李煜派大臣徐铉前去求和,在求和中,徐铉曾经质问赵匡胤:我主诗词闻名天下,你为什么要派兵攻打我国?赵匡胤轻蔑的说,那不过是一些酸腐的诗词,说完,就吟了两句:未离海底千山暗,才到中天万国明;这两句明显气势开宏,意境深远,但是赵匡胤自己去接不下去了。
几百年后的朱元璋在一次偶然的机会,看见了这首诗,因为有相同的经历,所以续了后六句:朗朗浩浩照长夜, 掩尽微微无数星;滔滔宏愿因之起, 挺躯来济苍生灵;恒持此志成永志, 百战问鼎开太平。使此诗成了一首完整的律诗,然后朱元璋就将它起名为《咏月诗》。
广告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