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矿带成矿规律
2020-01-20 · 技术研发知识服务融合发展。
一、陈巴尔虎旗-根河成矿带成矿规律
1.区域构造对成矿的控制作用
(1)大地构造环境对成矿的控制作用
本区处于额尔古纳加里东造山带与大兴安岭华力西造山带的衔接地带,属大兴安岭华力西造山带西侧。北东向得尔布干断裂在其西侧展布,本区沿此断裂从元古宙至晚古生代一直自东向西俯冲,由于洋壳板块俯冲,挤压产生巨大的热能,板块深部熔融,促使基底岩系铜多金属多次活化、运移、富集、成矿。
华力西期的碰撞造山作用沿得尔布干深断裂及与其近于平行并切割基底岩层的根河大断裂、海拉尔-新帐房大断裂产生挤压推覆作用,使基底岩层进一步经受加热、改造,金属元素进一步富集,在中生代大陆裂谷发育时期,本区构造、岩浆活动达到高峰,铜、钼、银、金、铅、锌等有色金属成矿元素在有利构造部位最终成矿。
(2)中生代大陆裂谷对成矿的控制作用
大陆裂解产生在中侏罗世,多条北东向深大断裂复活张开,形成北东向裂陷活动带,至晚侏罗世沿裂谷喷发形成偏碱性火山岩带,这一时期形成八八一、八大关、金林等斑岩型铜钼矿化(床)。早白垩世出现上库力旋回,形成钙碱性系列酸性、中酸性及中碱性火山喷发和燕山晚期岩浆侵入活动,该期的火山岩、斑岩杂岩体与成矿关系十分密切,沿北东向断裂带的内、外两侧形成以钼、铜为主的铅锌银金等有色金属、贵金属的矿化。
(3)地垒式断隆和地堑式断陷的控矿作用
矿床常产出在地堑旁侧的地垒或地垒式断隆带的边缘是本区矿产产出的最大特点,这些地区是火山-岩浆活动造成的高地热活动区,具有热动源。火山喷溢或次火山岩、斑岩体侵位带来热动力,驱使流体对流循环,促使成矿作用发生、发展,矿质富集、沉淀成矿,如长岭、六一牧场、哈达图、岩山等铜、钼、金等矿点均产于北东向地垒式断隆带的次级断隆区中。
浅成热液酸性硫酸盐型金(银)铜矿化,则与上库力旋回火山活动有关,往往围绕火山通道呈面状展布,围岩是上库力组酸性火山岩、火山碎屑岩,矿化区剥蚀程度低,山脊常可见残存的硅帽。
2.断裂构造对成矿的控制作用
(1)北东向断裂构造的控岩控矿作用
北东向断层具有活动时间长、断裂深、反复发生、继承叠加的特点,尤其是中生代火山活动及燕山晚期岩浆活动多沿北东向展布,如上库力亚旋回的火山喷发中心的火山机构受断裂交汇的控制,燕山晚期的岩株、岩锥及斑岩体多沿北东向断裂构造呈串珠状排列。代表性的北东向断裂有八大关-大青山断裂、哈达图-七一牧场断裂、海拉尔-新帐房大断裂等,与之有关的矿产如八大关铜钼矿床、八八一斑岩型铜矿、七一铜矿点、哈达图钼矿点、岩山钼矿点等,它们的成矿岩体甚至矿体的展布方向均受北东向断裂的控制。
(2)北西向断裂构造的控矿作用
本区北西向构造主要发生在华力西中期和燕山早期,与北东、东西向构造构成“入”字形构造,代表性的北西向断裂有六一牧场东平移断层、哈达图南断层、温都尔山断层等。北西向断层燕山早期多为压性和压扭性,燕山晚期多表现为张性特征。北东、北西向两组断裂交汇处往往成为岩体侵入和矿液运移的通道,更次一级的北西、南北向断裂构造常是矿体赋存的有利部位。
(3)韧性剪切构造对成矿的控制作用
区内发育规模巨大的糜棱岩化带,分布于北东向断裂的旁侧,在这些断裂带已发现有金的矿化线索。如六一-新峰山糜棱岩带,该带金矿化普遍,如六一牧场金铜矿,Au的品位达3.17g/t(刻槽取样),同时该区化探、重砂有金矿的良好显示。新峰山地区发现有15km2的金重砂异常,并有铜银铅锌矿化,说明本区韧性剪切带对金铜等有色金属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
3.地层对成矿的控制作用
根据区内地质构造发展及矿化特点,可以分出3个成矿期。
(1)早古生代成矿期
泥盆纪及其以前成矿期,是在加里东构造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其构造层上有中奥陶统多宝山组、苏呼河组及古元古界的新华渡口群,呈近东西向岛链状断续残留于华力西期或燕山期构造层中,这些残留岩层具有浅海相火山碎屑建造-碳酸盐岩建造,区内许多矽卡岩型及热液型铜多金属矿点在空间分布上都与早古生代地层有关。水系沉积物的地球化学测量结果表明,Cu、Au、Ag、Pb、Zn等多元素组合异常群多集中分布在基底岩层分布区,并具有强度大、浓集中心明显等特点,因此早古生代的基底岩层,不仅是良好的矿源层,而且成为寻找海相火山岩型和矽卡岩型、热液型矿床的重要线索。
(2)石炭纪成矿期
成矿是由一套浅海相碳酸盐岩及海相火山岩喷发交互相形成的较典型的热水喷流沉积,经后期热液改造,叠加形成谢尔塔拉、红旗沟铁锌矿。在下石炭统的生物灰岩与粘土质泥灰岩中发现有菱铁矿沉积,说明原始沉积地层中有碳酸铁富集,为形成铁矿提供了物质来源。晚石炭世的早期在海相火山喷发环境下形成六一含铜黄铁矿,因此石炭系在本区对寻找火山岩型及矽卡岩型铁锌矿和含铜黄铁矿具有重要意义。
(3)中生代成矿期
中生代本区主要受北东和北西向复合构造控制,在断陷盆地形成大规模的火山活动,以裂隙式喷发为主,分布广,中心式喷发较少,具多旋回、多期次活动的特点,目前虽然未发现具有价值的矿床,但已有矿化显示,如七一牧场北939高地铜铅锌多金属矿点;在牙克石红岭有明矾石化,并在红岭铁矿中有孔雀石化及黄铁矿化。因此在中生代火山断陷盆地与断隆交接带的火山盆地一侧寻找浅成低温热液型铜金矿(紫金山式)或铅锌银矿,对今后发现大型-超大型矿床具有重要意义。
4.岩浆侵入活动对成矿的控制作用
(1)华力西早期侵入岩
区内加里东期侵入岩出露很少,因受区域变质和动力变质作用形成糜棱岩化角闪斜长片麻岩等。华力西早期岩体出露较少,主要分布在海拉尔断褶带与大兴安岭褶皱带缝合线的旁侧,多为浅成-超浅成中酸性侵入岩体,在与岩体接触带常出现绿泥石化、绿帘石化、硅化、黄铁矿化、钾化、碳酸盐化等,主要形成斑岩型、矽卡岩型铜金矿化,如煤窑沟铜银矿点、北翠山铜矿化、库鲁柏亚金银矿化等。
(2)华力西中期侵入岩
华力西中期侵入岩是本区分布面积最广的侵入岩,规模大,多为岩基,主要分布于乌尔其汉-红花尔基,可分3个侵入期次(表3-9),以第二、三侵入期次与成矿关系较为密切。第二期主要形成矽卡岩型和热液型铁铜钼矿,如塔尔其铁矿、煤窑沟铜银矿点等。第三期主要形成接触交代型铁钨铍钼矿,如东南山钼矿点、重石山1275高地钨铍钼矿点等。
(3)燕山期侵入岩
主要为燕山早期分布较广、活动强烈、以碱钙性为主的浅成-超浅成侵入岩,分布在前中生代基底隆起边缘或地垒式断隆带中,形成斑岩型和热液接触交代型Fe、Cu、Mo、Mn、Zn等矿化,如陈巴尔虎旗七一牧场北海拉尔温都尔铁矿点、伊敏镇西帐山锰矿化等。
5.围岩蚀变对成矿的控制作用
本区热液活动频繁,矿化与围岩蚀变关系密切,因此内生金属矿产的分布与热液蚀变密切相关,蚀变强度、蚀变规模、蚀变组合等对指示找矿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区内主要蚀变类型与围岩的关系表现为:
1)与矽卡岩型成矿有关的蚀变,普遍分布在围岩与侵入岩体的外接触带,以石榴石矽卡岩、透辉石矽卡岩为主,矿化强度与矽卡岩矿物颗粒发育程度、矿物成分密切相关,矿物颗粒大、成分复杂对成矿有利,热力变质作用可形成接触角岩蚀变。
2)与斑岩体有关的蚀变常形成典型的蚀变组合及分带,主要有硅化、绢云母化、黑云母化、黄铁矿化、碳酸盐化、青磐岩化等,与斑岩体有关的金、铜(银)蚀变分带不明显,但仍体现与斑岩有关的蚀变特征,如钾化、石英绢云母化、青磐岩化等。
3)热液型蚀变主要发育在华力西中期第三期次的花岗岩体内带或接触带,主要有云英岩化、硅化等,形成与钨铍钼等有关的矿化。
二、谢尔塔拉-甘河成矿带成矿规律
1.构造对成矿的控制作用
(1)区域构造对矿带、矿田的控制作用
该成矿区带处于喜桂图旗复背斜、东乌珠穆沁旗复背斜与罕达盖-全胜林场隆起的交接部位,沿构造结合部位形成一系列北东向构造。这些构造不仅控制古生代地层与岩浆活动的分布,而且致使矿点(床)主要沿北东向岩浆隆起带东西两侧的北东方向分布。由于受东西向基底构造制约,矿产的分布同样受到一定的控制作用,如伊尔施南,伊尔施花岗岩体中有些热液型铁矿沿近东西向展布。
(2)断裂、裂隙对矿床、矿体的控制作用
通常侵入岩体与围岩接触带是一个软弱带,由于侵入体的不断上拱和扩容作用,围岩容易产生大量的裂隙,有利于矿液充填交代,这种构造对矽卡岩型的矿产起到明显的控制作用,如大山铁矿、伊尔施北锌矿等明显受接触带构造的控制。同时矿体随接触带的弯曲而弯曲。接触带在平面上凹入岩体内部时,对矿体的赋存最有利,如五岔沟铁矿,矿体即产在凹入岩体内的部位。
断裂构造主要表现在对热液矿床的控制作用,如查干诺尔南闪长岩体中铅锌矿体产在断裂破碎带中,破碎带的宽窄、长短控制了矿床的规模和矿体的形态;又如柴合源北东铅锌矿点,矿体产于花岗斑岩内南北向的破碎蚀变带中。因此断裂、裂隙往往是有利于矿液充填交代的储矿构造。
2.岩浆岩对成矿的控制作用
本区的岩浆活动具有长期性、多期性、复杂性的特点。区内有加里东-燕山晚期的酸性花岗岩类的侵入,但与成矿有关的侵入岩主要是在华力西-燕山期。
华力西早期辉橄岩脉产于北东向大断裂之上,形成与超基性岩有关的镍铜矿化。在成矿区带东北部华力西中期形成岩浆热液型、矽卡岩型、石英脉型的铜钼银多金属矿化。如牙克石柴沟钼矿点、巴林镇南西多金属矿点、扎兰屯蘑菇气铜矿点等。
印支期花岗岩主要集中于五一林场,发现有金矿化及铁钼矿化。
燕山早期岩浆活动强烈,活动范围较广,主要分布在三号沟-伊尔施、红石砬子等,形成矽卡岩型、热液型铁、铅、锌、钼、稀有、稀土矿;这些矿产不仅在空间分布上与岩体具有一致性,而且在成矿元素及微量元素的组合上特征也十分明显,同时岩体内及其接触带附近产出的铁、钼、锌等矿点与岩体出露地段常有的次生晕异常相符。
燕山晚期花岗斑岩多呈岩株状,在区内分布较广,主要集中在柴河源-基尔果山中生代断陷盆地的四周,含有较高的钼、钨、锡、铅、锌、银,目前柴河源一带发现的钼、铅、锌矿点和矿化点均产在花岗斑岩内或其接触带附近。
从上可以看出,随岩浆岩在时间上的演化,其成矿元素更趋复杂,并有从中低温热液元素向中高温热液元素转化的趋势。在空间分布上,成矿区带东北部从华力西期至燕山晚期均有矿化(矿点、矿床)产出,而西南部主要与燕山早期的酸性岩体有关。
3.围岩对成矿的控制作用
区内地层对成矿的控制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①地层本身含有成矿元素,虽然丰度不高,但构造活动产生的次一级断裂或破碎形成良好的导矿、容矿的通道和空间,使成矿元素重新富集形成工业矿体或矿化,如巴日图铜矿点、罕达盖北铜矿点、五一林场东铜矿化点,其矿体或矿化均产于中奥陶统多宝山组安山岩中的破碎蚀变带内;②由于不同期次、不同含矿元素的岩浆热液对围岩的侵入,造成围岩对成矿元素的控制,如哈拉哈河北超基性岩侵入下泥盆统砂板岩和下寒武统结晶灰岩中,灰岩控制了镍铜矿化。苏呼河三号沟中、晚奥陶世大理岩被加里东期闪长岩和燕山早期花岗岩侵入,在接触带形成矽卡岩型含铀、铟、镉、磁铁闪锌矿体(化),围绕接触带产于矽卡岩中,但燕山期花岗岩与晚侏罗世火山岩接触带则无矿化。在阿木牛林场—巴林—二道岭—乌鲁呼努一带分布有下石炭统莫尔根河组(C1m),由粉砂质板岩、蚀变安山岩及石英岩夹扁豆状大理岩组成,矽卡岩型矿产均受大理岩控制,其他岩石矿化作用很弱,或仅有硅化、绿泥石化。以上说明围岩性质对成矿起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成矿区带南西,矿化除少数产在侏罗系外(如付家洼子钼矿,其围岩为晚侏罗世安山岩),其余大部分矿化(床)产在古生代地层中,其中铁、钼以花岗岩为主,锌矿以碳酸盐岩层为主,铜以安山岩为主。矽卡岩型矿化主要产出在碳酸盐岩石中,热液型矿化围岩多种多样,如安山岩、砂岩、花岗岩等均有产出。
4.围岩蚀变与矿化
围岩蚀变主要有矽卡岩化、硅化、绿泥石化、绿帘石化,云英岩化次之,其特点是:
1)矽卡岩化分布在侵入体的外接触带,组成矿物以石榴子石、透辉石为主,次为绿泥石、阳起石、透闪石、绿帘石、萤石、符山石等。按组构特征将矽卡岩分为两种基本类型,即致密状矽卡岩和粒状矽卡岩,前者含矿性较差,仅在局部有铅、锌矿化,而后者则是矽卡岩型铁、多金属矿化(点、床)的主要赋存部位,其中粒状透辉石-石榴子石矽卡岩与石榴子石矽卡岩赋存有铁、锌、铅、钼,粒状含萤石透辉石-石榴子石矽卡岩除赋存有铅、锌外,并有铜的富集。
2)硅化、绿泥石化、绿帘石化与热液型铁(如岭西铁矿化)及铜矿(如刘家崴子铜矿化点)有密切关系。
3)云英岩化所形成的云英岩及云英岩化岩石中有钼的矿化。
三、博克图-鄂伦春成矿带成矿规律
1.构造对成矿的控制作用
本区构造活动最大的特点是在元古宙基底构造变质变形的基础上,到晚古生代遭受南、北古大陆板块不均衡的挤压、俯冲及褶皱造山运动,在吉峰、阿里河、环宇一线形成北东向展布、规模巨大的韧性推覆构造。由于地壳的抬升和持续挤压作用,晚华力西期脆性逆冲推覆构造进一步叠加在中华力西期韧性逆冲推覆构造上,形成多层次、多期次推覆构造的叠加。
成矿带主要受塔河-松林北东向深断裂的控制,成矿区主要集中在环宇-吉峰逆冲推覆构造线上,沿这一构造带形成环宇铅锌矿、嘎仙镍钴矿、西陵梯金矿、吉峰九支线铜铅锌矿等,成矿环境表现为高温、中温、低温均有出现,但以中、低温为主。
2.不同时期构造岩浆活动对成矿的控制作用
1)中元古代早期本区处于拉张环境,形成古元古界新华渡口群,以火山喷发为主,在中元古代晚期,有超基性岩上涌形成镍钴矿化。
2)古生代构造成矿期主要表现为华力西期环宇-吉峰推覆构造的韧性变形,环宇铅锌矿最为典型,其剪切面上碎裂带即为矿体赋存空间,矿体呈透镜状,小而多,产于褶皱翼部。该带明显地控制了区域成矿带的展布,剪切带是成矿热液运移的通道,晚期的脆性推覆构造对已形成的矿体有一定的改造作用。
3)中生代主要构造线方向为北东—北北东向、北西向及近东西向,北东—北北东向是主体构造,控制火山岩的展布,在火山构造的边部控制了矿点的形成,如吉峰十一支线铅锌矿点、鄂伦春吉峰九支线钼矿点、鄂伦春樟树林铜矿化等。在燕山晚期处于地壳浅部的变质岩及侵入岩中形成的脆性断裂构造,为其成矿提供了导矿和容矿空间,如甘东七运铅锌矿点就赋存在这种脆性断裂之中。
4)新生代以断块、断隆为主要活动方式,含金高的岩石经风化剥蚀,在有利地段形成砂金,如诺敏河河谷阶地形成砂金矿床等。
3.地层与成矿的关系
1)古元古界新华渡口群是区内最古老的地层,出露面积小,未发现有意义的矿化,在环宇林场三○三工区有与磁铁石英岩有关的铁矿,在该地层中应注意寻找与含铁硅质岩有关的霍姆斯塔型金矿。
2)新元古界倭勒根群是本区有色金属和金的矿源层,尤其是在该套地层的结晶灰岩、大理岩等碳酸盐岩层与侵入岩体、次火山岩的构造接触带形成了热液交代型和矽卡岩型矿化,如吉峰十一支线多金属矿点、嘎仙多金属矿点、环宇铅锌矿等。
3)上泥盆统下大民山组(D3x),在华力西晚期的脆性逆冲推覆构造中沿张性构造面有角闪辉长岩体侵入,形成矽卡岩化,并在外接触带形成Pb、Zn、Cu、Mo矿化,显然在成矿作用过程中泥盆系的碳酸盐岩有利于热液交代并成矿,如吉峰九支线铅锌矿点、吉峰九支线一叉钼矿化等。
4)上库力组中(K1s),目前虽然未发现好的矿化,但经化探分散流勘测,在该层中存在多元素化探分散流异常,元素套合好,此层中应注意寻找浅成低温热液型铅锌银矿。
4.岩浆岩对成矿的控制作用
区内大部分矿床的形成与华力西晚期的花岗岩、花岗闪长岩有关,这些岩体大都以岩基或岩株的形式产出,为中深成相。矿产以铁铜钨钼铋为主,其次为锡、铀及稀散元素,在内接触带形成中、高温石英脉型钨钼矿点及多金属硫化物矿化,在外接触带形成中-中低温矽卡岩型铁铜铅锌矿化,如古源东南667高地铁铜矿化,以及热液充填交代型磁铁矿化,如环玉林场三○三工区南山磁铁矿点。该成矿期以形成岩浆期后多期多阶段矿化为特点,并形成多种成矿元素的组合。
燕山早期白岗质花岗岩均呈规模不大的岩株、岩枝状产出,以中浅-浅成相的酸性侵入体为主,其分布受北东向构造控制,在侵入体接触带上分布有中温热液型多金属矿及Cu、Pb、Be的次生晕异常。区内燕山晚期主要呈上侏罗-下白垩统的火山岩形式产出。
与多宝山地区相比,本区华力西期侵入岩多为岩基,剥蚀较深,且以华力西晚期侵入岩为主。多宝山成矿主要有华力西中、晚期两个成矿时期,岩体在空间上多与中奥陶统多宝山组的安山岩、安山质凝灰岩、凝灰质砂岩相伴,岩体多为次火山岩,形成多宝山斑岩型铜钼矿或矽卡岩型铁矿。华力西晚期形成铜钨为主、铁锌次之的矿产组合,如三矿沟矽卡岩型铁铜矿。
矿化蚀变规律:本区成矿大都与岩浆热液作用有关,因此赋矿围岩一般有明显的热液蚀变,岩体与大理岩接触带常形成绿帘石-透辉石矽卡岩、绿帘石-石榴石矽卡岩及阳起石-透辉石-绿帘石矽卡岩。前者以铁、铜矿化为主,后者以铜铅锌矿化为主。与岩浆期热液活动有关的蚀变为透闪石化、绿泥石化、绿帘石化,主要与铁有关,其次是铜。与云英岩化、黄铁矿化、绢云母化、硅化有关的矿化为钨钼铍矿,与镜铁矿化、黄铁矿化、萤石化有关的矿化为铀,而绢云母化、黄铁矿化、硅化主要与有色金属矿化有关。蚀变可作为本区重要的找矿标志。
5.对本区超基性岩的认识
在本区吉峰—环宇一线沿北东向形成规模巨大的韧性推覆构造带,其间有中元古代超基性岩,并有镍钴矿点分布,对这种超基性岩,通过工作认为实际上是一种冷侵入体或构造岩,其特点是:
1)原有的元古宙基底基性火山岩,经过强烈的挤压变质作用,在高温高压的环境下原岩熔融,形成超基性岩的析离体,即所谓科马提岩,经过再挤压变质形成强烈的蛇纹石化、阳起石化、滑石化,这是超基性岩体经过后期挤压变质改造的结果。
2)科马提岩呈一系列透镜体分布于挤压推覆构造带中,岩片的长轴走向北东与区域构造线一致,岩片长达4km,宽400~500m,窄处仅80m。产状向南东或北西陡倾,显然是无根构造岩片,它经过古生代多次推覆,重新搬运定位于此。
3)宏观上科马提岩(Pt2)与新依根组(C2x)等岩片接触处没有热液蚀变现象。
以上说明,本区沿北东向逆冲推覆构造分布的超基性岩,实际上是一种构造岩,这些特征与陕西煎茶岭、云南墨江等地形成的镍矿,在成矿条件上十分相似,这两个地方同时形成构造蚀变岩型大型金矿,而本区也有金矿化显示。因此,在本区除了寻找镍钴矿外,应注意扩大线索,寻找构造蚀变岩型金矿。
四、阿荣旗-索伦镇成矿(区)带的成矿规律
1.主要控矿因素
(1)构造对矿产的控制作用
该成矿区处于扎兰屯-扎赉特旗北东向斜跨大兴安岭中华力西褶皱带与内蒙古晚华力西褶皱带两个二级构造单元的挤压拼接带,区内构造复杂,断裂构造十分发育。
北东向与北西向构造是本区的主体构造,阿尔山复背斜和东南翼的乌兰浩特复向斜及区域性深大断裂在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控制了区内的成岩成矿作用,形成铁、铜、钨、锡、钼、银等金属矿产。而乌兰浩特复向斜的北翼,既有热液型矿床,又有火山热液型矿产,形成铁、铜、铅、锌、铌、钇、金、银等矿产。
由希力格特北山、希力格特和巴升河断层组成的北东向断裂带控制了莫根河、巴升河钾长花岗岩体、花岗斑岩体及济沁河石英闪长玢岩等的展布,并形成与之有关的矿产。如哈布气林场银铜铋矿点、巴彦套海银矿点,以及沿希力格特北山断层分布的铜铅银等综合异常,主要沿北东向断裂侵入的燕山早期二长花岗岩体的破碎带分布。神山铁矿、四五棵树铁矿、伊力特铁矿化等均沿伊力特-敖包吐北东向压扭性冲断层分布。
断裂构造对矿化的控制作用还表现在化探异常展布形态与断裂延伸方向一致。在空间分布上具有一致性,如希力格特-大呼勒气沟北东向钨、银异常,明显地受北东向断裂构造控制。
总之,北东向断裂构造是含矿岩浆上升、运移的主要通道,不同方向几组断裂交汇部位是导矿控矿的最佳部位,次一级的断裂、裂隙是矿体、矿脉的容矿空间。多组断裂交汇处是寻找与岩浆有关矿产的最有利部位。
(2)岩层对成矿的控制作用
区内矿产对围岩有一定的选择性,中酸性凝灰岩、角砾熔岩、蚀变安山岩、蚀变花岗岩等是本区有色金属矿产形成的有利围岩。本区多宝山组(O2d)、敖尼尔河组(O2ol)、满克头鄂博组(J3m)、玛尼吐组(J3mn)是最有利于矿液交代、充填的岩层,如额尔吐金多金属矿化点、希力格特铅钼矿化点等,其围岩为玛尼吐组的安山岩、中酸性熔结凝灰岩。满克头鄂博组以中酸性凝灰岩、含角砾凝灰岩、凝灰岩为主,该组岩石空隙度大、易破碎,有利于矿液流通,在有利成矿部位易于形成某些矿产,如碰头岭明矾石矿、哈尔固勒多金属矿点、大呼勒气沟银矿化点等。中奥陶的多宝山组及敖尼尔河组的变质安山岩、玄武安山岩和粉砂岩等,由于孔隙作用形成大量的裂隙、孔隙,为矿液的扩散、富集提供了良好的通道。而硅质板岩、千枚岩又起着较好的屏蔽作用,有利于矿液在屏蔽层上、下富集,因此构成有利的成矿围岩。如敖尼尔河北山多金属矿点和敖尼尔河上游钨锡矿化点。
(3)岩浆侵入岩对成矿的控制作用
本区大部分矿点或矿化与燕山早期第三次侵入花岗岩有关(表3-10),尤其是在哈布气、韭菜沟、白毛沟等岩体表现得尤为明显。矿化主要表现为两种形式:一种矿化产于岩体内部如哈布气林场北西铜银矿化点;另一种矿化主要位于接触带和岩体内部,如产于接触带上的协斯台岗思南东铌钇矿点,产于外接触带的浩绕山南钼矿化、额尔吐金多金属矿点。部分矿化(点)与石英二长斑岩、花岗斑岩体有关,如巴彦套海铁铜矿点产在外接触带,而巴彦套海北东银矿化点产在岩体内部。近期在阿荣旗北发现了太平沟斑岩型钼铜矿床,规模可达大型。
(4)火山岩对金矿的控制作用
本区火山岩占全区总面积的60%以上,尤其中生代火山岩作用十分强烈,与火山作用有关的矿产有铜、铅、银、金等多金属矿产,并有较多的非金属矿产如高岭土、明矾石、沸石等。
古生代火山岩属优地槽环境,以海相溢流为主,伴随海相火山喷发,晚期地槽褶皱封闭,演化为陆相火山岩,与古火山作用有关的矿化主要见于敖尼尔河上游一带奥陶纪火山岩中,岩石均已蚀变,与之有关的矿产有钨、锡、铜、钴、铅、银、铁等。
中生代火山活动属大陆边缘环境,均为陆相条件下的产物,以裂隙中心式喷发为主,早三叠世—中侏罗世以中基性熔岩喷溢为主。晚侏罗世表现为中弱酸性火山碎屑岩的强烈爆发,并伴有少量中酸-酸性熔岩溢出。
中生代火山岩与成矿关系较为密切。在金属矿产方面,哈达陶勒盖组安山岩(T1h)、塔木兰沟组(J2t)玄武岩、玄武安山岩中Co、Ni、V、Cu等含量较高,晚侏罗世酸性、中性、中酸性火山岩中Au、Ag、Cu、Pb、Zn、Fe含量偏高,在有利的构造条件下可形成火山热液矿床,如额尔吐含金多金属矿点、巴彦套海南山铁矿等。
本区侏罗系火山岩地层目前虽无重大突破,但在碰头岭一带有铅锌银多金属矿化,并有大量明矾石、高岭石矿产出,是寻找浅成低温高硫型铅锌银金矿的重要标志。
(5)围岩蚀变及其与成矿的关系
区内与岩浆热液作用有关的金属矿产,地表常形成明显的热液蚀变。与铁有关的蚀变主要为硅化、绿帘石化、绿泥石化、褐铁矿化等。与燕山早期花岗岩体侵入作用有关的金多金属矿化往往形成强烈的硅化、绢云母化、云英岩化、阳起石化、绿泥石化、绿帘石化,其次为角岩化、次生石英岩化等;与铜、银有关的矿化主要为硅化、绢云母化、黄铁矿化、褐铁矿化等;与钨、锡、钼、铋、铌、钇等有关的蚀变主要为云英岩化、硅化、角岩化、绢云母化等;以绿泥石化、绿帘石化为主的蚀变组合主要为钴、铜、银、铁多金属矿,如哈布气林场南的钴矿点。这些蚀变的不同组合及强度、规模等常形成宏观上找矿的主要标志。
2.矿床的主要分布规律
(1)成矿时间上的分布规律
本区成矿时间主要集中在华力西中晚期与燕山早期。
华力西期成矿形成的矿产以钨、锡多金属为主,成矿并不十分普遍,主要集中在敖尼尔河北山多金属矿点、敖尼尔河上游钨、锡矿化点以及根多河上游铁矿点和根多河北山钴矿点。沿济沁河(即许家-雅鲁河)背斜轴部侵入的黑云母斜长花岗岩的接触带形成双龙山-闹宝山铁铜矿化带。
燕山期是本区最主要的成矿期,形成铜、铅、锌、钴、钼、银、铌、钇、铁等,成因类型复杂,成矿集中在燕山早期第三阶段第三期。本区大部分矿点与该期次的热液活动有关,其次是与侏罗世火山活动有关的火山热液矿床,如大呼勒气沟银矿化、碰头岭明矾石、高岭土等小型矿床。
(2)成矿的空间分布规律
本区二叠纪末基底构造的基本格架形成之后,中生代进入滨太平洋大陆边缘强烈活动阶段,这个阶段构造活动以断块为主,许多断块承袭和改造先期的基底断裂,通过长期的挤压-俯冲、推覆和拉伸-断陷作用,形成一系列复背斜和复向斜,同时在复背斜的两侧形成北东向逆冲断层,进一步使复背斜形成断隆带、复向斜形成断陷带,伴随北东向构造,还形成一系列东西向、北西向断裂,使区内断裂构造表现出网格状构造。总体上北东向断裂控制了华力西中晚期和燕山晚期构造岩浆岩带的形成和展布,并随中-酸性岩浆的侵入和成矿元素的活化运移及沉淀形成良好的地球化学环境,并为以北东向为主的矿带(化)在空间的分布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