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内发现微塑料,对身体的健康有多大影响?
微型塑料如何进入人体目前还不十分清楚。根据常识,它应该通过嘴进入人体。我们吃海鲜,喝瓶装水等,这些可能是人体内微塑料颗粒的主要来源。近年来,许多研究人员在牡蛎、贻贝和鱼类、饮用水、海盐甚至蜂蜜中发现了微型塑料。以海盐为例,根据全球平均食盐摄入量,如果一个成年人每天摄入10.06克食盐或同等替代品,他每年将摄入约2000个微塑料。此外,我们还可以在日常呼吸中吸入微塑料,其摄入量相当于我们的饮食。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of United Nations)2017年的数据,对于啮齿动物和狗,直径超过150微米的微型塑料将不会被吸收,并将通过粪便排出。但人体吸收的微塑料和纳米塑料颗粒90%以上不会被人体吸收,因此认为微塑料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不过,也有研究认为,虽然人类消费的微型塑料大多是随粪便排出的,但仍会有少量残留在体内,如果长期积累,可能会造成危害。这是因为塑料本身和塑料吸收的成分都可能对人体造成伤害。例如,许多细菌和真菌可以在微型塑料的表面被吸收。这些病原菌通过微塑料载体将致病微生物带入人体
虽然微塑料对人体的危害尚未得到证实,但对其他生物的危害已经得到了研究。2016年瑞典的一项研究表明,大剂量聚苯乙烯微塑料可以抑制鲈鱼的孵化和生长。法国研究证实,暴露在聚苯乙烯珠中的牡蛎会受到能量吸收和分配的干扰,影响其繁殖和后代健康。美国2015年的一项研究发现,微型塑料可能会导致日本杀人鱼肝脏受损。微型塑料具有很强的吸附性,能吸附多种有害物质。已经发现,一克微塑料可以包含高达24000纳克的POPs,其特征在于高毒性、持久性、生物蓄积性、亲脂性和疏水性,并且还可以在低浓度下对生物体造成损害。二恶英是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如果微型塑料能进入人体循环系统,就可能对人体有害。一些研究表明,直径小于20微米的塑料颗粒可以进入循环系统。这些小颗粒会进入血液,可能对人体有害。虽然微塑料对人体的影响尚未确定,但存在潜在的风险,应引起高度重视。从源头上减少微型塑料势在必行2013年的一项研究发现,在北美伊利湖底,每平方公里沉积了170万个塑料颗粒。在纽约,每年有19吨珠子被冲进下水道。据估计大约有15-51万亿块塑料沉积在海洋中。
近日,包括美国CNN和英国《卫报》在内的多家媒体报道,在2018年欧洲消化医学会肠胃病学学术会议上,奥地利维也纳医科大学的菲利普·施瓦布尔等人报告,在人类的粪便样品中首次发现微塑料,引发了人们的关注。
微塑料究竟是个啥东东?它又是如何进入人体的,有何危害?今天,我们就来详细地讲一讲。
微塑料是指直径小于5毫米的塑料碎片,这一概念是2004年由英国的科研人员首次提出来的,微塑料有片状、线状或块状等很多形态,它由于体积小,肉眼常难以辨别。
微塑料多见于各种海洋生物,主要是存在于鱼类的组织器官中,2015年,联合国海洋环境保护科学问题联合专家组把海洋微塑料对海洋生物的危害程度等同于大型海洋塑料垃圾。
2018年1月,中国第34次南极考察的科考队员在南极鲍威尔海盆中,发现小于0.3毫米的微塑料,说明微塑料的污染已遍布全球各个角落。
原生微塑料指是在制造出来时,就是体积很小的塑料片或者粒,如牙膏、磨砂洗面奶等日用品中的柔珠,这些直径小于 5 毫米的塑胶颗粒,被众多洗护产品用来增加液体密度、去除角质,同时也让产品变得新鲜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