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置换型固溶体和间隙型固溶体形成的因素有哪些

 我来答
鲜梅花钊月
2020-05-11 · TA获得超过3.7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1.2万
采纳率:30%
帮助的人:2302万
展开全部
固溶体晶体结构:
①原子或离子尺寸的影响:{当Δr=(r1-r2/r1)<15%时,溶质与溶剂之间可以形成连续固溶体。这是形成连续固溶体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必要条件。当Δr=15%~30%时,溶质与溶剂之间只能形成有限型固溶体;当Δr>30%时,溶质与溶剂之间很难形成固溶体或不能形成固溶体,而容易形成中间相或化合物。因此,Δr愈大,则溶解度愈小。}
②晶体结构类型的影响:(若溶质与溶剂晶体结构类型相同,这也是形成连续固溶体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必要条件。只有两种结构相同和Δr<15%时才是形成连续固溶体的充分必要条件。)
③离子类型和键性:(离子类型是指离子外层的离子构型,相互置换的离子类型相同,容易形成固溶体。化学性质相近,即取代前后离子周围离子间键性相近,容易形成固溶体。电负性差值小形成固溶体,电负性差值大形成化合物。)
④电价因素:(形成固溶体时,离子间可以等价置换也可以不等价置换。为了保持电中性,不等价置换不易形成连续固溶体。电价相同形成连续固溶体。)
⑤场强因素。
溶解度:
物质溶解与否,溶解能力的大小,一方面决定于物质的本性;另一方面也与外界条件如温度、压强、溶剂种类等有关。在相同条件下,有些物质易于溶解,而有些物质则难于溶解,即不同物质在同一溶剂里溶解能力不同。通常把某一物质溶解在另一物质里的能力称为溶解性。例如,糖易溶于水,而油脂难溶于水,就是它们对水的溶解性不同。溶解度是溶解性的定量表示。
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是指在一定的温度下,某物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克数。在未注明的情况下,通常溶解度指的是物质在水里的溶解度。如20℃时,食盐的溶解度是36克,氯化钾的溶解度是34克。这些数据可以说明20℃时,食盐和氯化钾在100克水里最大的溶解量分别为36克和34克;也说明在此温度下,食盐在水中比氯化钾的溶解能力强。
气体的溶解度还和压强有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1条折叠回答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