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使用空城计为什么会获得成功?至少写两点。多谢多谢🙏🙏

 我来答
小甜甜amo

2022-04-02 · 贡献了超过109个回答
知道答主
回答量:109
采纳率:0%
帮助的人:4.1万
展开全部
《三国演义》所以虚构“武侯弹琴退仲达”,是为了神化诸葛亮,突出他既能在顺境中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更能在逆境中临危不乱,用计谋化险为夷。
虽是虚构,却很合理。它充分利用诸葛亮、司马懿相互对对方性格的了解,才使“空城计”得以完美实施。先是司马懿对张郃说:“诸葛亮平生谨慎,未敢造次行事,若是吾用兵,先从子午谷径取长安,早得多时矣。他非无谋,但怕有失,不肯弄险。”当孔明得知马谡失街亭后,立即做好补救安排,但不知“司马懿引大军十五万,望西城蜂拥而来!”此时孔明身边别无大将,只有一班文官和二千五百弱兵。众官尽皆失色。独有孔明处险不惊,传令“将旌旗尽皆隐匿;诸军各守城铺,如有妄行出入,及高言大语者,斩之!大开四门,每一门用二十军士,扮作百姓,洒扫街道。如魏兵到时,不可擅动,吾自有计。”孔明乃披鹤氅,戴纶巾,引二小童携琴一张,于城上敌楼前,凭栏而坐,焚香操琴。司马懿看毕大疑,便到军中,教后军作前军,前军作后军,望北山路而退。司马昭质疑,司马懿曰“亮平生谨慎,不曾弄险。今大开城门,必有埋伏,我兵若进,中其计也。”孔明见魏军远去,抚掌而笑,说“此人料吾生平谨慎,必不弄险;见如此模样,疑有伏兵,所以退去。吾非行险,盖因不得已而用之。”大家都说自己要是遇到这种情况,肯定是弃城而走,孔明曰:“吾兵只有二千五百,若弃城而走,必不能远遁,得不为司马懿所擒乎?”又说“吾若为司马懿,必不便退也。”
可见,空城计只有在特定条件下,特定人物间才可能实施并有可能获得成功。条件缺一不可,人物互换也会注定失败,正如孔明所言:“吾若为司马懿,必不便退也。”
也有人说,司马懿之所以不点破孔明的空城计,攻入城去活捉孔明,并且做出急急退兵,谨防中计的姿态,是双方默契配合演出的双簧。目的是做给双方的大老板看的,使主公更依重自己,所谓“养寇自重”,避免落得“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的下场。这种可能或许有,特别是司马懿,但《三国演义》书中似乎没有流露出这种意思。
伊楣风5S
2020-05-04 · TA获得超过251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206
采纳率:76%
帮助的人:8.8万
展开全部
这个问题从正反两方面来看吧。
1.首先是诸葛亮足智多谋,用计得当。在城墙上弹琴时,也临危不乱,不慌不忙。
2.他的对手司马昭是一个小心翼翼谨慎多疑的人。在多次与诸葛亮的交锋过程中落于下方,所以会有更多的顾虑和考量。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清静的暖冬

2020-05-04 · TA获得超过4174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4589
采纳率:88%
帮助的人:193万
展开全部
第一是利用司马懿多疑
第二是己方的从容镇定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zhichao802
2021-04-15
知道答主
回答量:1
采纳率:0%
帮助的人:536
展开全部
第一是利用司马懿多疑
第二是己方的从容镇定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醉待世4
2021-04-26
知道答主
回答量:3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796
展开全部
第一是利用司马懿多疑,第二是己方的从容镇定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5)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