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体和非生命体的界限在哪?为什么?
生命的通俗定义:自然条件下具有生存能力和繁殖能力,能对外界刺激做出相应反应,能与外界的环境相互依赖、相互促进。在这个定义中,不少科学家认为病毒就非生命。
无论生物的形态如何,它们都有活动能力(与外界环境之间的物质和能量交换)这一共同特点,不单单是简单的物质团,而是能和外界的物质有频繁的交流,能够靠本能或者自主意识趋利避害。生物是和自然界岩石圈水圈等以物质和能量的交换联系在一起,化能自养生物和光能自养生物构成了生物界存在的基础,它们能够固定化学物质或者阳光中的能量,以水分、二氧化碳、氨等作为原料合成有机物,其它的生命都以它们为基础存在,形成复杂的生物链生物网,构成物质和能量循环流动的体系。
因为要获取物质和能量,生物首先得能够识别物质和能量,然后靠蛋白分子的特殊构造吸入气体、摄入无机物、有机物等营养物质,也因为这种特征生物都有趋利避害的本能,外界物质环境的变化会激发细胞构造的改变,引发生物逃离等行为。
如果按照这个定义的话,我们就能很好地区分生物或者非生命,石头的物质只会自由地扩散,而石头无法主动地摄入物质和能量,所以它们不是生命;人类能够凭借自主意识或者个人的本能,摄入食物排出排泄物还能判断周围的形式,做出对自己更好的决定,也就是趋利避害,所以人类是生物;生物和非生物的自然环境之间有频繁的交流,是生物的新陈代谢活动从环境中摄入生命所需,排出代谢废物的过程,这个过程也说明生物的生存离不开生存环境,这也是我们人类需要保护环境的原因。
在生物的通俗定义中,病毒就是非生物,或者是介于生命和非生命之间的特殊物质构造,它们本身缺乏自主的活动能力,必须有一定的媒介才能传播,而且它们本身没有繁殖能力和新陈代谢,必须借助细胞核糖体、内质网等细胞起才能繁殖,也不具备自主的趋利避害能力。
这是基于时间绝大多数生命总结的普遍规律,生物就能趋利避害,非生物就是不能,石头不论放在那里都不会具有趋利避害、新陈代谢的能力。如果你非要跳出地球生命的规律去规定生命和非生命的差别,那么你也可以说石头是有生命的,至于有多少人赞同你就不好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