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应该是主观的还是客观的?主观的历史有什么意义?

 我来答
亚妹的心声
2020-09-04 · TA获得超过633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39
采纳率:0%
帮助的人:5670
展开全部

在甲骨文中,“史”,下半部分是一只手,上半部分是一个“中”字,意为“执中”。这个字形就形象地概括了历史的要义:客观记录所发生的事件。问题是,有客观就有主观,客观是相对的,主观才是绝对的,是人都脱离不了主观的束缚,那么历史到底是主观的还是客观的呢?


借用《道德经》开篇语: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道和名存在于万物,至于它是什么东西不能说,所有说出来得“道”,言出来的“名”,都已经不是真正的“道”和“名”了。

对待历史客观性和主观性的基本态度

主观性和客观性,就像人手的正反两面,相互矛盾,又相互依存,是对立统一的政体,永不可分割。


1.历史事件存在的客观性要尊重

严格来讲,就不存在完全客观的历史,哪怕是“不走样”的影像资料,因为影像也是由人记录和剪辑的,选摄录素材和剪辑保存,就是主观加工。

即便时光倒流,让历史在我们面前重新展现,我们看到的也是“主观历史”,因为我们会根据自己的认知,对客观的历史有“选择性”地保留在记忆中,这也是主观加工过程。

但是,我们不能因此否认历史“客观”的存在,对历史的研究探讨,就是一个永无止境的恢复“客观”的过程。我们对待历史的第一个态度,就是要尊重历史的客观事实,虽然这个客观只是相对的。

那么我们就必须以史料记载的基本“事实”为出发点,不能因为绝对客观的不存在,就怀疑一切,否则就会堕落为“虚伪主义”。


比如我们研究汉使,你总不能否认西汉十一帝的存在吧?你也不能否认刘邦推翻秦朝、打败项羽的基本事实吧?你也不能否认汉武帝对匈战争的历程吧?无论司马迁有多不靠谱,史料的基本态还是要尊重的。

2.史料记载的主观性要仔细辨析

新文化运动时,中国出现过一个“疑古派”,以胡适、顾颉刚和钱玄同为代表,撰写了一本《古史辨》,全文三百多万字。请注意,“疑古”跟某些人常挂在嘴边的“翻案”不一样,“疑古”是对客观事件的质疑,“翻案”则是主观立场纠缠,往往带有目的性和情绪化。

“疑古派”表面上看,做的是改变客观事实,但其研究依据,却是从主观性推导为出发点。

这项工作很有意义,我们发现两种极端,一种是对基本事实胡乱质疑,另一种就是盲从,史书怎么写怎么信,不会加以辨析。


比如《史记》中的大英雄项羽,明显是被美化的形象,竟然被很多人视为偶像,还不断探讨,假如如何如何,项羽就能替代刘邦。又比如光武帝刘秀,史书中说他是标准的儒生,很多人不加辨析,没把握住他豪强的本质,产生误读。

史书中需要质疑,甚至可完全推翻的地方很多,盲从泥古,就失去了读史的意义。

3.抛弃“客观”的执念,和“主观”的情绪

如果一个人,坚定地固执于所谓的“客观事实”,拿史书当真理,不容许自己和别人怀疑。这样的人就不要读史书了,不会对你有任何帮助,只会让你更偏激。

第二种情形的人也大可不必读史:陷于主观情绪。这种人有点可怕,往往对别人形成伤害。他们通常以道德大帽子,审判理性的学术问题。比如动不动搬出“翻案”之类的词,很讨厌!


对待历史客观性和主观性的基本方法

都说读史可以明智,可是有多少人真正从历史中明智了?掌握不好读书的方法,史书就成了“故事会”,甚至热衷于野史趣闻,花边消息,那东西涨的肯定不是“智”。

1.谨慎相信,多留心眼


比如,《后汉书》记载邓奉谋反,说原因是吴汉屠城,引起邓奉不满。可是吴汉做得再不地道,邓奉可以向刘秀告状,造反针对的不是吴汉而是刘秀,史书这个解释说不通。

当产生这个疑问后,读史就变得很有意思。我开始有目的地将相关人物的事件、相互关系、利益冲突等等,放在一起研究,最后判定:邓奉谋反就是针对刘秀,原因就是几个月前册封皇后留下的后遗症。

此后,我将这个研究过程,写成一篇文章,获得了非常好的阅读量和互动。


2.摆脱情绪化主观

读书需要代入感,但是过于强烈的代入感,反而会让自己陷于情绪化,失去对客观的“执中”。

比如喜欢一个人,就把他想象成神,使劲“强迫自己”给他贴金,不喜欢一个人就踩到底,想方设法给他找加“黑注”,这些都是要不得的。

一定要把自己当第三者,冷眼旁观,该喝彩喝彩,该扇嘴巴扇嘴巴,反正他也不能跳出来跟你打架。请记住一点,最可爱的人一定不是神,而是人,最可恨的一定不是鬼,还是人。是人就有血有肉,有令人钦服的地方,也有让人不敢苟同的地方。


史书不是客观的,读书的人需要客观的态度!

3.把握历史环境

历史是客观环境下的事件,离开客观环境,很多人和事我们可能无法理解,或者会发生严重偏移。所以,我们不能把今天的环境,强加到当时的事件上去。

这一条几乎是史书的通病,没办法,环境的因素谁也摆脱不了,有些事故意而为之,有些就是他本人的理念,假如你在当时,拿枪顶在他头上,他也会这么写。


比如王莽,我认为王莽至少是六四开的人物,正面占六成。但为什么在历史上声名狼藉,因为班固是东汉人,必须维护汉统,他又是儒生,站在维护皇权的立场,所以,必须彻底踩垮王莽。

所以,读历史第一个要清晰的就是历史环境,及当时环境下的基本特征。

4.博览群书,审慎思考

因为历史不能重演,所以所谓的探究历史真相,其实是永远做不到的事,我们只能穷尽可能的分析结论,加以甄别,推断最可能接近事实的“客观”。

因而博览群书很重要,对相关事件和人物,把别人的观点拿过来对照分析。

声声看剧
2020-10-10 · 做喜欢的事情,才会开心!
声声看剧
采纳数:10 获赞数:113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历史应该是客观的,不应该是主观的。历史应当是客观的记录历代发生的事情,其中不应该参杂个人情感,我们追求的是事件的真实性。如果历史是主观的话那么会带有很多个人情绪,不会反应真的是情况,因为同样的一个事实在不同的人的眼里是不一样的,每个人的主观看法与他个人的价值观等是有关联的。但历史又不可能完全的客观,因为记录者不会记录每一件事情,而是根据他的想法判定记录有意义的事情,所以对于历史只能说是相对客观,并且要把它放到特定的时期去看待和解读,不能用现代思维去评判它。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情感小侯老师
2020-10-09 · TA获得超过393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1
采纳率:0%
帮助的人:315
展开全部
历史应当主观,因为主观的历史能够让我们看到历史真正的面目,充分了解历史。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有文化的小蜗牛
高粉答主

2020-10-08 · 蜗牛陪你在文化的海洋里遨游!
有文化的小蜗牛
采纳数:112 获赞数:7036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历史应当是客观的,尊重已经发生的历史事实。主观历史是对客观历史的扭曲,是掺杂了人类情感的客观历史,是不科学的历史。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2)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