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的一位开国功臣:手握免死铁券,却还是被皇帝斩杀了吗?
免死铁券,又称免死金牌,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给大臣的最高奖赏,若大臣犯法,持此铁券可免去死刑。明朝建立后,朱元璋封功大臣,公爵李善长等六人,侯爵汤和等二十八人,并赐免死铁券。结果,免死铁券并没有帮助李善长等人逃过一劫。
与此相对应的是,就唐朝来说,刘文静与秦王李世民、裴寂一同得到“恕二死”的待遇。对于唐高祖李渊赐予的“恕二死”,意思就是可以免死两次,这和免死铁券的意义是基本一致的,可以理解为李渊赐给开国功臣的免死铁券。不过,对于本文所要说的刘文静,虽然拥有了免死铁券,却还是没能逃过一劫。那么,问题来了,对于唐高祖李渊,为何要除掉开国功臣刘文静呢?
根据《旧唐书》、《新唐书》等史料的记载,刘文静(568年-619年),字肇仁,京兆武功(今陕西武功)人,祖籍彭城(今江苏徐州)。隋朝大业十三年(617年),也即隋朝末年,唐国公李渊出任太原留守。刘文静看出李渊胸怀大志,便与其结交。李渊起兵后,自称大将军,以刘文静为大将军府司马。隋朝义宁元年(617年)十一月,李渊立代王杨侑为帝,进位大丞相。刘文静改任大丞相府司马,加授光禄大夫,封鲁国公。
由此,非常明显的是,从官职上可以发现,在李渊起兵之后,刘文静就成为他的左膀右臂。武德元年(618年),李渊接受杨侑禅位,建立唐朝,是为唐高祖。刘文静被任命为纳言,成为宰相。在唐朝建立后,刘文静与秦王李世民、裴寂一同得到“恕二死”的待遇,这相当于获得了免死铁券。而这,无疑是对刘文静功劳的认可和犒劳。
武德二年(619年),刘文静随李世民镇守长春宫(在今陕西大荔)。彼时,刘文静认为自己的才能和功劳都在裴寂之上,但是其地位却比不上裴寂,因为心怀怨言,并和裴寂结下了比较深的矛盾。不久之后,刘文静有个失宠的小妾让自己的兄长向皇帝告发刘文静,诬称刘文静谋反。对此,唐高祖李渊最终将刘文静、刘文起处斩。由此,虽然可以免死两次,但是,刘文静这位唐朝开国功臣,还是被皇帝斩杀了。
那么,问题来了,唐高祖李渊为何要斩杀刘文静呢?对此,在笔者看来,原因主要分为以下几点。一方面,刘文静临刑之时,抚膺长叹道:“高鸟尽,良弓藏。
此言不虚啊!”虽然刘文静为唐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是,在唐朝得以建立后,唐高祖李渊自然不会像之前那么倚重刘文静了。换而言之,鸟尽弓藏,成为刘文静最终难逃一劫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