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的破坏对土林有什么影响?
4个回答
展开全部
01
生态环境破坏的主要形式有土壤退化、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土地盐碱化、臭氧层破坏、酸雨等类型,其中最为严重的影响就是臭氧层被破坏。
02
首先会对人类免疫系统造成损害,使得免疫机制减退;对人类健康危害严重,可引发和加剧眼部疾病、皮肤癌、传染疾病;导致白内障眼疾和皮肤癌发病率上升。
03
其次,减慢农作物的生长速度,减低农作物的质量和产量,甚至会造成绝收;50%以上的陆生植物,如土豆、瓜类、番茄、甜菜等,产量会急剧下降;森林草地衰退,危及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
04
还会对水生生态系统产生影响,使浮游生物受到危害,导致海洋食物链中基础食物数量减少,使生活在浅水里的鱼类和贝类很难生存,减少海洋生物数量,大量鱼类死亡,同时可能导致生物物种变异。
05
造成全球气候变暖与温室效应,地球表面平均温度将上升1.5~4.5℃,从而导致南北极冰雪部分融化;加上海水本身热膨胀,就会使世界海平面上升25~100厘米,一些地势低洼的沿海城市将葬入海底。
06
而且还会引起新的环境问题,过量的紫外线能使塑料等高分子材料更加容易老化和分解,结果又带来光化学大气污染。
生态环境破坏的主要形式有土壤退化、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土地盐碱化、臭氧层破坏、酸雨等类型,其中最为严重的影响就是臭氧层被破坏。
02
首先会对人类免疫系统造成损害,使得免疫机制减退;对人类健康危害严重,可引发和加剧眼部疾病、皮肤癌、传染疾病;导致白内障眼疾和皮肤癌发病率上升。
03
其次,减慢农作物的生长速度,减低农作物的质量和产量,甚至会造成绝收;50%以上的陆生植物,如土豆、瓜类、番茄、甜菜等,产量会急剧下降;森林草地衰退,危及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
04
还会对水生生态系统产生影响,使浮游生物受到危害,导致海洋食物链中基础食物数量减少,使生活在浅水里的鱼类和贝类很难生存,减少海洋生物数量,大量鱼类死亡,同时可能导致生物物种变异。
05
造成全球气候变暖与温室效应,地球表面平均温度将上升1.5~4.5℃,从而导致南北极冰雪部分融化;加上海水本身热膨胀,就会使世界海平面上升25~100厘米,一些地势低洼的沿海城市将葬入海底。
06
而且还会引起新的环境问题,过量的紫外线能使塑料等高分子材料更加容易老化和分解,结果又带来光化学大气污染。
展开全部
面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我们能做些什么?
西部行
2018-08-07
订阅
随着自然环境的过度开发
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
许多物种面临着灭绝
当它们为求自保
奋起反抗时
下场总是以生命为代价
人类的利益
真的凌驾于一切物种之上吗?
一、北极熊被领地侵略者射杀
当地时间7月28日,挪威MSBrennan号游轮在一次北极旅行中发生重大事故。一头北极熊在袭击船员后,被随船的“北极熊护卫”当场击毙。
据介绍,袭击事件发生在挪威与北极之间的斯匹次卑尔根群岛上。伤者是一名德国船员,也是一名“北极熊护卫”,当时他和同伴上岸想要找个地方固定舷梯。一只北极熊突然出现,袭击了他,同伴出于自卫射杀了北极熊。
挪威警方目前正在调查此事。而这已不是第一次北极熊袭击人类事件。2015年,一只北极熊曾伤害了一群在极地观察日全食的捷克人。随着北极变暖,极地旅游业近年大幅增长,每周有近20艘游轮到达挪威斯瓦巴群岛。
出事的这艘MSBrennan号游轮搭载了160名旅客,旅程为期10天,费用至少5810欧元(约4.6万人民币)。
广告宣传中,旅行公司往往以“北极熊统治的荒野”“与北极熊亲密接触”为噱头揽客。但科学家表示,随着全球变暖冰山融化,北极熊的活动范围日益靠近人类栖息地,并可能将人类视为食物。
社交媒体用户则将此事总结为:人类先侵入北极生态圈,然后又屠杀“原住民”。
以上内容来源于北青网
随着人类活动区域的拓宽,野生动植物生存受到严重的威胁。更有甚者,不仅不维护它们仅有的生存区域,还对其肆意破坏。
无独有偶
2015年7月间,一个穿越新疆天山狼塔C线路的团队大量采摘雪莲,累计有200多余株雪莲被破坏。
1996年中国已将天山雪莲列为二级保护植物,天山雪莲是唯一列入《中国植物红皮书》的雪莲植物,是中国国家三级濒危物种。
2000年国务院13号文件已明令禁止采挖野生雪莲,但伪驴所到之处,不仅不保护还肆意破坏。
2017年10月6日,在可可西里“两辆外地牌号越野车在西藏追逐碾压藏羚羊”的消息一经爆出,就引来众怒;随后,警方控制了涉事7人并给予总计105000元的处罚。为此许多网友认为这处罚太轻了。
北极熊的行为不过是为了保护自己仅存的一点生存空间,人类就将其无情击杀。是否人类的利益可以凌驾于环境之上,对于环境的破坏,物种的灭绝可以毫无愧疚之心?
面对环境的破坏,你能做些什么?
美国经过数十年的开发,对户外环境保护开发出一套环保法则LNT(即Leave No Trace),这套法则既是一种环保理念,也是户外环保的技术和方法。
我国将这套法则称为对环境的最小冲击法则,可以将它定义为:利用户外技能,尽可能小地影响自然环境中的土地、水、植物和动物,也称之为“无痕迹”或“低冲击”。
最小冲击法则基于很简单的思想,即我们到户外是要成为自然世界的一部分,而不是单纯为了自己的利益使用它。
科学家用“承载力”(或叫环境容纳量)来解释我们和环境的关系,这是指土地、水、动植物仅可以承受其不可逆转破坏之前的影响,即生态环境不能超过其承载力。
作为环境的一份子,我们在进行户外活动时,有必要思考这样的问题:“这个地方(我们活动的区域)能承受多少?以及可以承受什么样的活动?”“我们的活动会以什么方式影响环境?”并用实际行动作答。
二、我们在户外如何做到环保?
1、提前计划好合适的路线
不论何时何地都尽可能行走在现有的步道上,不要贪图一时的方便而走捷径。
团体行进时,最好沿单一路线行进。
尽量避免在非登山步道进行徒步,如果要从事这样的活动也必须要做到尽可能选择耐受人类踩踏的地方行走,例如岩石裸露地或碎石坡。
有小路走小路,勿抄捷径,或开新路,勿砍伐树木来开路;若无小路,可选择对植被破坏力最小的路线。
2、要选择可耐受性地面进行建营
在热门露营地区,集中使用专门营地,避免破坏更多原始的区域。在水源和溪流的60至70米以外扎营,避免造成污染和影响他人观赏美景。
在偏远的自然地区,分散建设营地,留出缓冲地带,避免对地面及植物的过度践踏。
远离已经开始受损的地方,这样做可以使受损地面恢复原貌。
3、妥善处理垃圾
带走户外活动中产生的垃圾包括食物残渣、排泄物以及其他生活废物。带来的东西都要带走!
在离开营地时带走一切垃圾废弃物,这是最基本的规则。即使再小的垃圾,在自然环境中,也要经过许多年才可以降解。
不要掩埋垃圾,因为野生动物会把它挖出来,也许会对动物造成伤害。
不要焚烧垃圾,这样也对环境不利。
修建临时厕所,挖坑掩埋排泄物。在远离水源、营地和道路60至70米以外的及利于排泄物分解的地方(如有机土壤),利用挖“猫洞”的方法,对排泄物进行处理,并最终进行掩埋。临时厕所在撤营时应掩埋,并恢复原貌。
仔细地思考卫生纸的问题,大自然提供了石头等许多对环境比较友善的方式。如果你一定要用卫生纸,就得将它背下山。
切勿直接在水源中洗脸、刷牙、清洗衣物或洗菜等。
如果你在露营过程中洗漱,请谨慎使用肥皂!即便它是可分解的、可使用挥发性、可降解的清洁剂。
如需用水清洗,须将水带至距离水源、河流至少60米以外的地方使用。
4、保持自然原貌
所谓自然原貌包括自然的、生态的、文化古迹的,还包括行为上的表现,如平整地面、挖沟等。
不要破坏历史遗址,建营时也要远离这些地点。
在离开营地时尽可能还原它的原貌,如被压扁的草弄蓬松一些,用树枝把脚印尽量抹平,搬动过的石头再放回原处。
避免破坏正在生长中的树木等植物。
避免破坏营地周围的环境,比如在树上钉钉子,用树干来做椅子等。
不要带走任何自然物品作为纪念,如石头、花朵等。
不要在经过的地方(尤其是古迹上)刻画文字或图案。如果需要做路标指示方向或留下某种非常有意义的纪念,可以采用系挂布条或悬挂旗帜以及其他对环境无害的方式。
当你在热门路线的营地扎营时,要把营地恢复到能够吸引其他建营者在此扎营的程度,让这些后来者不至于扎营在其他受冲击较小的营地。
5、降低野外用火的影响
直接在地面上生火会在土地上留下永久的痕迹,原则上在野外做饭要使用户外专用的炉具、气罐,慎用野外篝火,如果要生火,请使用干枯的树枝生火,生火位置建议选在砂石、沙滩或岩石区等地方。
捡拾柴火时不要去折枯树或倒木上的树枝,只能捡比手腕还要细的树枝。生火之前需确认这个地点生火是合法的,不可在森林防火区生明火。也没有引发森林火灾的可能性。不要在防火季节以任何理由使用明火。
在炎热、干燥的条件下生火要格外小心,避免火灾等危险的发生。用火的时候为防止意外,请找适当的地方生火并事先准备好灭火用的水或其他方法。
离开之前一定要将火完全熄灭,而且要把没有烧完的东西通通带走,并将灰烬分散地洒在远离营地的地方。
6、尊重和保护身边所有的生命
在野外活动时,避免打扰野生动物的正常生活。禁止对野生动物喂食,这样会影响他们自主觅食的特性,并对人类产生依赖性。
户外活动时不要破坏植被,不要人为干扰野生动物栖息的环境。
不购买、不食用国家禁捕的野生动物。
不要捕捉蝴蝶、蟋蟀、鱼虾等小动物,不要捡拾鸟蛋,不要带走动物的幼仔,不要任意采摘野花,攀折植物。
西部行
2018-08-07
订阅
随着自然环境的过度开发
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
许多物种面临着灭绝
当它们为求自保
奋起反抗时
下场总是以生命为代价
人类的利益
真的凌驾于一切物种之上吗?
一、北极熊被领地侵略者射杀
当地时间7月28日,挪威MSBrennan号游轮在一次北极旅行中发生重大事故。一头北极熊在袭击船员后,被随船的“北极熊护卫”当场击毙。
据介绍,袭击事件发生在挪威与北极之间的斯匹次卑尔根群岛上。伤者是一名德国船员,也是一名“北极熊护卫”,当时他和同伴上岸想要找个地方固定舷梯。一只北极熊突然出现,袭击了他,同伴出于自卫射杀了北极熊。
挪威警方目前正在调查此事。而这已不是第一次北极熊袭击人类事件。2015年,一只北极熊曾伤害了一群在极地观察日全食的捷克人。随着北极变暖,极地旅游业近年大幅增长,每周有近20艘游轮到达挪威斯瓦巴群岛。
出事的这艘MSBrennan号游轮搭载了160名旅客,旅程为期10天,费用至少5810欧元(约4.6万人民币)。
广告宣传中,旅行公司往往以“北极熊统治的荒野”“与北极熊亲密接触”为噱头揽客。但科学家表示,随着全球变暖冰山融化,北极熊的活动范围日益靠近人类栖息地,并可能将人类视为食物。
社交媒体用户则将此事总结为:人类先侵入北极生态圈,然后又屠杀“原住民”。
以上内容来源于北青网
随着人类活动区域的拓宽,野生动植物生存受到严重的威胁。更有甚者,不仅不维护它们仅有的生存区域,还对其肆意破坏。
无独有偶
2015年7月间,一个穿越新疆天山狼塔C线路的团队大量采摘雪莲,累计有200多余株雪莲被破坏。
1996年中国已将天山雪莲列为二级保护植物,天山雪莲是唯一列入《中国植物红皮书》的雪莲植物,是中国国家三级濒危物种。
2000年国务院13号文件已明令禁止采挖野生雪莲,但伪驴所到之处,不仅不保护还肆意破坏。
2017年10月6日,在可可西里“两辆外地牌号越野车在西藏追逐碾压藏羚羊”的消息一经爆出,就引来众怒;随后,警方控制了涉事7人并给予总计105000元的处罚。为此许多网友认为这处罚太轻了。
北极熊的行为不过是为了保护自己仅存的一点生存空间,人类就将其无情击杀。是否人类的利益可以凌驾于环境之上,对于环境的破坏,物种的灭绝可以毫无愧疚之心?
面对环境的破坏,你能做些什么?
美国经过数十年的开发,对户外环境保护开发出一套环保法则LNT(即Leave No Trace),这套法则既是一种环保理念,也是户外环保的技术和方法。
我国将这套法则称为对环境的最小冲击法则,可以将它定义为:利用户外技能,尽可能小地影响自然环境中的土地、水、植物和动物,也称之为“无痕迹”或“低冲击”。
最小冲击法则基于很简单的思想,即我们到户外是要成为自然世界的一部分,而不是单纯为了自己的利益使用它。
科学家用“承载力”(或叫环境容纳量)来解释我们和环境的关系,这是指土地、水、动植物仅可以承受其不可逆转破坏之前的影响,即生态环境不能超过其承载力。
作为环境的一份子,我们在进行户外活动时,有必要思考这样的问题:“这个地方(我们活动的区域)能承受多少?以及可以承受什么样的活动?”“我们的活动会以什么方式影响环境?”并用实际行动作答。
二、我们在户外如何做到环保?
1、提前计划好合适的路线
不论何时何地都尽可能行走在现有的步道上,不要贪图一时的方便而走捷径。
团体行进时,最好沿单一路线行进。
尽量避免在非登山步道进行徒步,如果要从事这样的活动也必须要做到尽可能选择耐受人类踩踏的地方行走,例如岩石裸露地或碎石坡。
有小路走小路,勿抄捷径,或开新路,勿砍伐树木来开路;若无小路,可选择对植被破坏力最小的路线。
2、要选择可耐受性地面进行建营
在热门露营地区,集中使用专门营地,避免破坏更多原始的区域。在水源和溪流的60至70米以外扎营,避免造成污染和影响他人观赏美景。
在偏远的自然地区,分散建设营地,留出缓冲地带,避免对地面及植物的过度践踏。
远离已经开始受损的地方,这样做可以使受损地面恢复原貌。
3、妥善处理垃圾
带走户外活动中产生的垃圾包括食物残渣、排泄物以及其他生活废物。带来的东西都要带走!
在离开营地时带走一切垃圾废弃物,这是最基本的规则。即使再小的垃圾,在自然环境中,也要经过许多年才可以降解。
不要掩埋垃圾,因为野生动物会把它挖出来,也许会对动物造成伤害。
不要焚烧垃圾,这样也对环境不利。
修建临时厕所,挖坑掩埋排泄物。在远离水源、营地和道路60至70米以外的及利于排泄物分解的地方(如有机土壤),利用挖“猫洞”的方法,对排泄物进行处理,并最终进行掩埋。临时厕所在撤营时应掩埋,并恢复原貌。
仔细地思考卫生纸的问题,大自然提供了石头等许多对环境比较友善的方式。如果你一定要用卫生纸,就得将它背下山。
切勿直接在水源中洗脸、刷牙、清洗衣物或洗菜等。
如果你在露营过程中洗漱,请谨慎使用肥皂!即便它是可分解的、可使用挥发性、可降解的清洁剂。
如需用水清洗,须将水带至距离水源、河流至少60米以外的地方使用。
4、保持自然原貌
所谓自然原貌包括自然的、生态的、文化古迹的,还包括行为上的表现,如平整地面、挖沟等。
不要破坏历史遗址,建营时也要远离这些地点。
在离开营地时尽可能还原它的原貌,如被压扁的草弄蓬松一些,用树枝把脚印尽量抹平,搬动过的石头再放回原处。
避免破坏正在生长中的树木等植物。
避免破坏营地周围的环境,比如在树上钉钉子,用树干来做椅子等。
不要带走任何自然物品作为纪念,如石头、花朵等。
不要在经过的地方(尤其是古迹上)刻画文字或图案。如果需要做路标指示方向或留下某种非常有意义的纪念,可以采用系挂布条或悬挂旗帜以及其他对环境无害的方式。
当你在热门路线的营地扎营时,要把营地恢复到能够吸引其他建营者在此扎营的程度,让这些后来者不至于扎营在其他受冲击较小的营地。
5、降低野外用火的影响
直接在地面上生火会在土地上留下永久的痕迹,原则上在野外做饭要使用户外专用的炉具、气罐,慎用野外篝火,如果要生火,请使用干枯的树枝生火,生火位置建议选在砂石、沙滩或岩石区等地方。
捡拾柴火时不要去折枯树或倒木上的树枝,只能捡比手腕还要细的树枝。生火之前需确认这个地点生火是合法的,不可在森林防火区生明火。也没有引发森林火灾的可能性。不要在防火季节以任何理由使用明火。
在炎热、干燥的条件下生火要格外小心,避免火灾等危险的发生。用火的时候为防止意外,请找适当的地方生火并事先准备好灭火用的水或其他方法。
离开之前一定要将火完全熄灭,而且要把没有烧完的东西通通带走,并将灰烬分散地洒在远离营地的地方。
6、尊重和保护身边所有的生命
在野外活动时,避免打扰野生动物的正常生活。禁止对野生动物喂食,这样会影响他们自主觅食的特性,并对人类产生依赖性。
户外活动时不要破坏植被,不要人为干扰野生动物栖息的环境。
不购买、不食用国家禁捕的野生动物。
不要捕捉蝴蝶、蟋蟀、鱼虾等小动物,不要捡拾鸟蛋,不要带走动物的幼仔,不要任意采摘野花,攀折植物。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生态环境破坏对人类生存影响很大。它的主要形式有土壤退化、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土地盐碱化、臭氧层破坏、酸雨等类型。在我国,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西北沙漠地区的荒漠化、黄淮海平原的盐碱化,在不同程度上制约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生态平衡是动态的平衡。一旦受到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干扰,超过了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而不能恢复到原来比较稳定的状态时,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遭到破坏,物质和能量输出输入不能平衡,造成系统成分缺损(如生物多样性减少等),结构变化(如动物种群的突增或突减、食物链的改变等),能量流动受阻,物质循环中断,一般称为生态失调,严重的就是生态灾难。
生态平衡是动态的平衡。一旦受到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干扰,超过了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而不能恢复到原来比较稳定的状态时,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遭到破坏,物质和能量输出输入不能平衡,造成系统成分缺损(如生物多样性减少等),结构变化(如动物种群的突增或突减、食物链的改变等),能量流动受阻,物质循环中断,一般称为生态失调,严重的就是生态灾难。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生态环境是指由生物群落及非生物自然因素组成的各种生态系统所构成的 整体,主要或完全由自然因素形成,并间接地、潜在地、长远地对人类的 生存和发展产生影响。生态环境的破坏,最终会导致人类生活环境的恶化。 因此,要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就必须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我国环境保护法把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作为其主要任务之一,正是基于生态环境与生 活环境的这一密切关系。生态环境与自然环境是两个在含义上十分相近的 概念,有时人们将其混用,但严格说来,生态环境并不等同于自然环境。 自然环境的外延比较广,各种天然因素的总体都可以说是自然环境,但只 有具有一定生态关系构成的系统整体才能称为生态环境。仅有非生物因素 组成的整体,虽然可以称为自然环境,但并不能叫做生态环境。从这个意义上说,生态环境仅是自然环境的一种,二者具有包含关系。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