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和解决方法
3个回答
展开全部
近年来,大学院校事件频发,暴露出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2004 年,云南昆明云南大学北院鼎鑫学生生活区“马加爵事件”,同室 4 人被杀,案犯马加爵以故意杀人罪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2005 年,长沙“天之骄子”罗吉军和卓科跨省抢劫杀人,制造了震惊国内的“7.28”案件,被处以极刑2013 年,复旦大学学生林某因琐事在饮水机中投毒,致使同室室友黄洋死亡,案件正在进一步审理中。据调查显示,因心理障碍或精神病导致休学、退学的人数,在休学、退学大学生中占到了 30%左右,而在全体在校大学生中,出现心理障碍倾向者的比例也高达 30%左右。
以上的案例只是大学生犯罪的极少案例,但是也暴露出当代大学生存在着心理问题《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对于心理健康(Mental Health)的定义是:“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心理的本身在环境许可范围内所能达到的最佳功能状态,不是绝对的十全十美的状态”。
目前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有以下几种:
1 人际交往问题
现代大学院校,被誉为“小社会”.这就要求当代大学生在“社会”中形成自己的人际交往圈子、能够灵活处理相对复杂的人际关系.实际上人际交往是一种心理上双向互动,记得一位哲人说过:“没有交际能力的人,就像陆地上的船,永远到不了人生的大海”.那么,当代大学生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出现了,“如何建立顺畅和谐的人际关系”. 但是大学生个性特征不同,青春期固有的敏感和冲动,待人接物态度不同,使大学生在人际交往过程中遇到各种难题,从而产生焦虑、烦燥、困惑、甚至仇视社会等心理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和自由成长.
1.1 与个别人难以处好关系
根据调查,发现学生所关心的问题中有 1/3和同学关系、寝室关系、异性之间的关系有关,文化和生活习惯的冲突,高校和普通的中学不同,学生来自全国各地,一些学生很难包容别人的生活习惯,在一个团体彼此就容易产生矛盾.一些高校的学生会特别在意这些细小的问题。通常是一些非常细小的问题导致了关系的恶化,有的大学生总觉得其他人说话做事是针对自己,是看不起自己,有的学生则习惯歪曲的理解别人的言行,缺乏包容,也总是从消极方面考虑问题.
1.2 缺少知心朋友,缺乏倾诉对象
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需要层次理论,把人类需要由低级到高级排列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交往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交往需要是指一个人愿意与他人接近、合作、互惠,并发展友谊的需要,它是精神需要的重要内容.某高校一位大学生,竟离校出走,消息全无。原来这位大学生一连多日都呆在一家网吧里和网上的人倾诉苦闷.因为在现实世界中,与同学交往平淡而倍感孤独、压抑找不到真正的知心朋友,只能在网上倾诉。
2 学业期望问题
大学生学习的重要特点是高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担任指导者,但是大学生本身是学习活动的主体,也就是学习的自主性,所以大学生面临学习环境、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及学习内容的很大转变,这些大学生对自己学习能力有了一个全新的评估.大学里的学习成绩会影响学生毕业后的就业甚至影响到学生们的未来,现在的社会竞争激烈,大学生的这些压力,也容易激化固有的矛盾。
3 求职与择业问题
这是高年级大学生常见问题,在进入社会时,他们经常面对很多的困惑和担忧,比如选择什么样的职业能够适合自己,如何长远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求职时要有什么样的心理准备,这些都会给大学生们带来忧虑。中国社会长期以来形成了国家资源过度向精英阶层集中的现象“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这种意识导致了思想体系里价值单一取向、很多不合理的职业歧视也屡见不鲜,毕业生和家长的期望大多是学生毕业后能进入到热门行业,并从心里抵触蓝领文化。
这样就造成了部分行业人才过剩,部分行业人才短缺的社会现状.高校毕业生在求职中经常出现的心理问题主要是矛盾心理、依赖心理、自傲心理、畏惧心理、自卑心理、攀比心理等等方面,并通过很多的情绪问题的形式表现出来.这些就业中常见的心理问题,与大学生自身心理发展的特征息息相关,也与当前整个社会就业环境有很大关系. 部分大学生就业心态变得狭隘,择业的多样化和自主性受到很大限制。
针对目前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提出了以下几点相应的措施:
1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机制
学习和生活中承受着巨大心理负荷的大学生,需要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校园文化建设包括两个方面,即环境文化建设和精神文化建设。
1.1 环境文化建设
加强校内宣传橱窗的建设,广播电视、校园网等的建设力度要加大,广播电视和校园网要面向大学生群体,多展示学术知识和高层次的文化知识。
开展积极的,健康向上的活动,建设好集服务性、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等于一体的校园网站,不断拓展校园文化建设的空间.规划、建设好大学生文艺、体育、科技活动场所,完善校园文化活动设施。
1.2 精神文化建设
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的最高层次,首先要加强学风建设.学风是指学生集体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治学态度和方法,是学生在长期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卫生习惯、行为习惯等方面的表现,努力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其次要加强学校人际关系建设学校人际关系是指学校领导之间的关系、教师之间的关系、领导与教职工的关系、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学生之间的关系,学校应该设置校长信箱、心理咨询信箱,让学生有机会诉说自己的苦恼。进一步丰富同学的文化生活,拓展学生素质,再次可以开展学生社团活动,建立校、院分层次管理体系,开展学生的社团特色活动。
2 加强物质保障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离开物质基础,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只能是纸上谈兵. 从北京市属 67 所全日制高校中抽取 23 所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有75%的兼职人员处于义务服务或半义务服务,57%的机构无固定经费,其中 28%无任何经费来源,经费不足的问题普遍存在。因此,许多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无法正常运转,形同虚设。
3 加强系统的管理制度
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机制的调查结果,有22.3%的领导回答没有建立考核机制,近 50%的院校未回答该项问题,说明有不少高校没有建立起心理健康教育者的考核机制。而实践中的许多漏洞,大多是由于缺乏制度的保障.目前,应该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管理制度,如心理咨询人员的进修制度和培训制度、心理咨询制度等等,这些都不同程度的影响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科学和正规的发展。
4 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
在教育模式方面,国际心理学联合会 1984 年在美国出版的《心理学百科全书》中指出,咨询心理学强调发展的模式.高校应该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充分保障课程的学时和学分,不能出现把心理健康教育课流于形式的现象,要充分保障这门课程的软件和硬件设施.教学要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参与其中,分析自身和同学中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探寻解决问题的正确途径.在课程的考核中,除了看学生的成绩,还要重视学生从课程中收获了什么,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心理健康知识和自我调节技能,确保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的实现.学校应该为大学生开通精神健康就诊绿色通道,并邀请专家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进行讲座。
以上的案例只是大学生犯罪的极少案例,但是也暴露出当代大学生存在着心理问题《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对于心理健康(Mental Health)的定义是:“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心理的本身在环境许可范围内所能达到的最佳功能状态,不是绝对的十全十美的状态”。
目前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有以下几种:
1 人际交往问题
现代大学院校,被誉为“小社会”.这就要求当代大学生在“社会”中形成自己的人际交往圈子、能够灵活处理相对复杂的人际关系.实际上人际交往是一种心理上双向互动,记得一位哲人说过:“没有交际能力的人,就像陆地上的船,永远到不了人生的大海”.那么,当代大学生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出现了,“如何建立顺畅和谐的人际关系”. 但是大学生个性特征不同,青春期固有的敏感和冲动,待人接物态度不同,使大学生在人际交往过程中遇到各种难题,从而产生焦虑、烦燥、困惑、甚至仇视社会等心理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和自由成长.
1.1 与个别人难以处好关系
根据调查,发现学生所关心的问题中有 1/3和同学关系、寝室关系、异性之间的关系有关,文化和生活习惯的冲突,高校和普通的中学不同,学生来自全国各地,一些学生很难包容别人的生活习惯,在一个团体彼此就容易产生矛盾.一些高校的学生会特别在意这些细小的问题。通常是一些非常细小的问题导致了关系的恶化,有的大学生总觉得其他人说话做事是针对自己,是看不起自己,有的学生则习惯歪曲的理解别人的言行,缺乏包容,也总是从消极方面考虑问题.
1.2 缺少知心朋友,缺乏倾诉对象
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需要层次理论,把人类需要由低级到高级排列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交往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交往需要是指一个人愿意与他人接近、合作、互惠,并发展友谊的需要,它是精神需要的重要内容.某高校一位大学生,竟离校出走,消息全无。原来这位大学生一连多日都呆在一家网吧里和网上的人倾诉苦闷.因为在现实世界中,与同学交往平淡而倍感孤独、压抑找不到真正的知心朋友,只能在网上倾诉。
2 学业期望问题
大学生学习的重要特点是高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担任指导者,但是大学生本身是学习活动的主体,也就是学习的自主性,所以大学生面临学习环境、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及学习内容的很大转变,这些大学生对自己学习能力有了一个全新的评估.大学里的学习成绩会影响学生毕业后的就业甚至影响到学生们的未来,现在的社会竞争激烈,大学生的这些压力,也容易激化固有的矛盾。
3 求职与择业问题
这是高年级大学生常见问题,在进入社会时,他们经常面对很多的困惑和担忧,比如选择什么样的职业能够适合自己,如何长远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求职时要有什么样的心理准备,这些都会给大学生们带来忧虑。中国社会长期以来形成了国家资源过度向精英阶层集中的现象“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这种意识导致了思想体系里价值单一取向、很多不合理的职业歧视也屡见不鲜,毕业生和家长的期望大多是学生毕业后能进入到热门行业,并从心里抵触蓝领文化。
这样就造成了部分行业人才过剩,部分行业人才短缺的社会现状.高校毕业生在求职中经常出现的心理问题主要是矛盾心理、依赖心理、自傲心理、畏惧心理、自卑心理、攀比心理等等方面,并通过很多的情绪问题的形式表现出来.这些就业中常见的心理问题,与大学生自身心理发展的特征息息相关,也与当前整个社会就业环境有很大关系. 部分大学生就业心态变得狭隘,择业的多样化和自主性受到很大限制。
针对目前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提出了以下几点相应的措施:
1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机制
学习和生活中承受着巨大心理负荷的大学生,需要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校园文化建设包括两个方面,即环境文化建设和精神文化建设。
1.1 环境文化建设
加强校内宣传橱窗的建设,广播电视、校园网等的建设力度要加大,广播电视和校园网要面向大学生群体,多展示学术知识和高层次的文化知识。
开展积极的,健康向上的活动,建设好集服务性、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等于一体的校园网站,不断拓展校园文化建设的空间.规划、建设好大学生文艺、体育、科技活动场所,完善校园文化活动设施。
1.2 精神文化建设
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的最高层次,首先要加强学风建设.学风是指学生集体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治学态度和方法,是学生在长期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卫生习惯、行为习惯等方面的表现,努力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其次要加强学校人际关系建设学校人际关系是指学校领导之间的关系、教师之间的关系、领导与教职工的关系、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学生之间的关系,学校应该设置校长信箱、心理咨询信箱,让学生有机会诉说自己的苦恼。进一步丰富同学的文化生活,拓展学生素质,再次可以开展学生社团活动,建立校、院分层次管理体系,开展学生的社团特色活动。
2 加强物质保障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离开物质基础,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只能是纸上谈兵. 从北京市属 67 所全日制高校中抽取 23 所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有75%的兼职人员处于义务服务或半义务服务,57%的机构无固定经费,其中 28%无任何经费来源,经费不足的问题普遍存在。因此,许多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无法正常运转,形同虚设。
3 加强系统的管理制度
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机制的调查结果,有22.3%的领导回答没有建立考核机制,近 50%的院校未回答该项问题,说明有不少高校没有建立起心理健康教育者的考核机制。而实践中的许多漏洞,大多是由于缺乏制度的保障.目前,应该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管理制度,如心理咨询人员的进修制度和培训制度、心理咨询制度等等,这些都不同程度的影响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科学和正规的发展。
4 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
在教育模式方面,国际心理学联合会 1984 年在美国出版的《心理学百科全书》中指出,咨询心理学强调发展的模式.高校应该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充分保障课程的学时和学分,不能出现把心理健康教育课流于形式的现象,要充分保障这门课程的软件和硬件设施.教学要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参与其中,分析自身和同学中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探寻解决问题的正确途径.在课程的考核中,除了看学生的成绩,还要重视学生从课程中收获了什么,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心理健康知识和自我调节技能,确保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的实现.学校应该为大学生开通精神健康就诊绿色通道,并邀请专家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进行讲座。
邦彦技术
2024-05-11 广告
2024-05-11 广告
心理健康测试在多个方面都有其重要价值。首先,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心理状态,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心理问题。其次,专业的心理健康测试能够提供科学、客观的结果,有助于我们做出更为准确的判断和决策。在选择心理健康测试时,我们应注重其专业性...
点击进入详情页
本回答由邦彦技术提供
展开全部
一、大学生新生容易产生的几种心理问题
1、焦虑
焦虑是一种情绪反应,是个体对当前或预感到的挫折产生的一种紧 张、忧虑、不安而兼有恐怕的消极的情绪状态。它包括自信心、自尊心的丧失,失败感与罪疚感的增加等。而过度的或过于持久的焦虑会损伤他们正常的心理活动,导致心理疾病的产生,如忧虑症、神经衰弱等,从而严重地影响大学新生的正常生活和学习。
2、冷漠
冷漠是个体遇到挫折后的一种防御手段。它包括缺乏积极的认识动 机、活动意向减退、情感淡漠、情绪低落、意志衰退、思维停滞。在生活中,当一个人面临困难和挫折时,表现出漠不关心的心态,以来保护自己。具有这种性格的人,缺乏进取精神,对任何事都不感兴趣,终日随波逐流,无所事事。
3、狂妄
狂妄自大是对自己的品质和才能给予过高的估价而产生的一种虚狂 的心理状态。具体表现为:自以为是、任性逞能、目中无人、事事以我为中心,好发表自己的见解,听不进别人的意见等。
4、自卑
自卑表现为丧失信心、胆子小、信心不足。病态的表现为:怕见生人,一见生人就会全身紧张,手足无措,惟恐别人笑话自己,自我感觉一切不如人,对前途完全失去信心,人际关系冷漠。
二、造成大学新生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
1、学习方面的不同
中学和大学都要学习,但学习目的和方法等都不同。中 学时,教师不厌其烦地“传道、授业、解惑”,负责的态度一点也不亚于父母对你的关心。大学则实行学分制,学习完全靠个人,所谓“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有些中学时的姣姣者,由于对大学的学习方式方法掌握不好,加之强手如林,昔日的优势风采不复存在,自尊心和好胜心得不到充分满足,家长和个人的期望值过高,容易产生失落感。
2、环境的不同
在中学,为迎高考,除了学习,一切事情家长代劳,加上独生子女骄生惯养,上大学后,一切亲力亲为,适应能力不强的就会经常被孤独不安、焦虑所困扰,尤其是习惯了农村生活环境的大学生到喧闹的城市后,易产生压抑和自卑感。
3、人际交往的不同
中学里的人际关系要简单些,一心只读“圣贤书”,而 大学同居一室的有来自五湖四海,有不同的城乡背景,有不同的方言、不同的性格,他们之间的磨合是个新问题。一些学生个性强以自我为中心,不会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性格内向的学生不合群,孤独寂寞,经常埋怨自己没有,甚至想逃避。
4、恋爱方面的不同
有些刚入学的大学生为寻求安慰、摆脱空虚和寂默,也 有的为满足一种虚荣心,开始寻找异性。他们不知道接触到什么程度合适,有时候,他们根本不知道伤害了对方,反过来也伤害了自己。异性的接触,易形成失恋、暗恋等现象,严重时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学习。
三、大学新生心理问题的调适建议
调节大学新生的心理问题,使其健康发展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点:
1、做好新生入学教育,营造温馨氛围,帮助新生尽快适应新环境 大学生入学后,做好新生入学教育工作是十分必要的,可以通过报告、座谈等活动,让大学生意识到大学与中学的不同,告知他们可能遇到的困难、出现问题,让学生有个思想准备。建立并指导一个有凝聚力班委和团支委,多组织有益、健康的集体活动,帮学生熟悉校园环境,让同学在活动中增加了解、增进友谊,彼此敞开心扉,倾吐心声,让新生消除陌生感,尽快适应新环境。
2、因人而异地帮助学生确立符合自己实际的中、近期目标 心理障碍往往源于挫折,而一个人心理上能否体验到挫折感,与他的抱负水平密切相关。如果自我抱负水平过高,失败的机会就愈多,则更容易体验到挫折感。如:一门功课两人都考了80分,如果一个人原定目标为90分,他便有可能产生挫折感,而另一个人原定目标为70分,他便没有挫折感。因此,帮助新生正确认识、评价自己,制定计划时考虑到它的可实现性,多订一些中、近期目标,少定过高过长远的目标。
1、焦虑
焦虑是一种情绪反应,是个体对当前或预感到的挫折产生的一种紧 张、忧虑、不安而兼有恐怕的消极的情绪状态。它包括自信心、自尊心的丧失,失败感与罪疚感的增加等。而过度的或过于持久的焦虑会损伤他们正常的心理活动,导致心理疾病的产生,如忧虑症、神经衰弱等,从而严重地影响大学新生的正常生活和学习。
2、冷漠
冷漠是个体遇到挫折后的一种防御手段。它包括缺乏积极的认识动 机、活动意向减退、情感淡漠、情绪低落、意志衰退、思维停滞。在生活中,当一个人面临困难和挫折时,表现出漠不关心的心态,以来保护自己。具有这种性格的人,缺乏进取精神,对任何事都不感兴趣,终日随波逐流,无所事事。
3、狂妄
狂妄自大是对自己的品质和才能给予过高的估价而产生的一种虚狂 的心理状态。具体表现为:自以为是、任性逞能、目中无人、事事以我为中心,好发表自己的见解,听不进别人的意见等。
4、自卑
自卑表现为丧失信心、胆子小、信心不足。病态的表现为:怕见生人,一见生人就会全身紧张,手足无措,惟恐别人笑话自己,自我感觉一切不如人,对前途完全失去信心,人际关系冷漠。
二、造成大学新生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
1、学习方面的不同
中学和大学都要学习,但学习目的和方法等都不同。中 学时,教师不厌其烦地“传道、授业、解惑”,负责的态度一点也不亚于父母对你的关心。大学则实行学分制,学习完全靠个人,所谓“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有些中学时的姣姣者,由于对大学的学习方式方法掌握不好,加之强手如林,昔日的优势风采不复存在,自尊心和好胜心得不到充分满足,家长和个人的期望值过高,容易产生失落感。
2、环境的不同
在中学,为迎高考,除了学习,一切事情家长代劳,加上独生子女骄生惯养,上大学后,一切亲力亲为,适应能力不强的就会经常被孤独不安、焦虑所困扰,尤其是习惯了农村生活环境的大学生到喧闹的城市后,易产生压抑和自卑感。
3、人际交往的不同
中学里的人际关系要简单些,一心只读“圣贤书”,而 大学同居一室的有来自五湖四海,有不同的城乡背景,有不同的方言、不同的性格,他们之间的磨合是个新问题。一些学生个性强以自我为中心,不会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性格内向的学生不合群,孤独寂寞,经常埋怨自己没有,甚至想逃避。
4、恋爱方面的不同
有些刚入学的大学生为寻求安慰、摆脱空虚和寂默,也 有的为满足一种虚荣心,开始寻找异性。他们不知道接触到什么程度合适,有时候,他们根本不知道伤害了对方,反过来也伤害了自己。异性的接触,易形成失恋、暗恋等现象,严重时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学习。
三、大学新生心理问题的调适建议
调节大学新生的心理问题,使其健康发展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点:
1、做好新生入学教育,营造温馨氛围,帮助新生尽快适应新环境 大学生入学后,做好新生入学教育工作是十分必要的,可以通过报告、座谈等活动,让大学生意识到大学与中学的不同,告知他们可能遇到的困难、出现问题,让学生有个思想准备。建立并指导一个有凝聚力班委和团支委,多组织有益、健康的集体活动,帮学生熟悉校园环境,让同学在活动中增加了解、增进友谊,彼此敞开心扉,倾吐心声,让新生消除陌生感,尽快适应新环境。
2、因人而异地帮助学生确立符合自己实际的中、近期目标 心理障碍往往源于挫折,而一个人心理上能否体验到挫折感,与他的抱负水平密切相关。如果自我抱负水平过高,失败的机会就愈多,则更容易体验到挫折感。如:一门功课两人都考了80分,如果一个人原定目标为90分,他便有可能产生挫折感,而另一个人原定目标为70分,他便没有挫折感。因此,帮助新生正确认识、评价自己,制定计划时考虑到它的可实现性,多订一些中、近期目标,少定过高过长远的目标。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广告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