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丁路德主张什么观点呢?
1517年10月31日,德国维登堡大学的神学教授马丁·路德在维登堡大教堂门口贴出了一条布告,引发了关于赎罪券的大讨论,这就是著名的《九十五条论纲》,它成为了宗教改的的开始,马丁路德成为了宗教改的的精神领袖。
马丁·路德最核心的思想是:“因信称义,信仰得救”。路德指出,灵魂得救靠的不是教会,不是教士,更不是赎罪券,而是自己虔诚的信仰。中世纪晚期,天主教会日益腐败专制,为了维持他们绝对的统治,他们把《圣经》的解释权牢牢控制在自己手中,在没有神职人员带领的情况下甚至禁止俗人阅读《圣经》,教会不是劝人向善,解救灵魂的神圣之地,实质上成为了一个传播福音、解释《圣经》、“拯救”人类的专业组织。
因而路德又提出:人人有权阅读和理解《圣经》,人人可以直接和上帝沟通,与上帝直接对话。即每个人都可以有对《圣经》的独立的理解,进而路德又指出“信徒皆为祭司”,这样一来,直接否定了教皇和教会的特权地位。
路德还主张建立廉价教会,取消繁琐的宗教礼节和节日,简化宗教仪式。此外,路德另外一个重要的观点就是王权和教权之间的关系,他认为,王权要高于教权,主张建立民族教会,也就是说德国的教会要由德国人自己来管理,宗教会议也应该由世俗的政府来主持。
教会原本就不应该是一个政权组织,而应该是一个宗教的社会团体,但是中世纪的天主教会一直谋求整个欧洲的统治权,宣扬国王的权力来源于教会。所以路德这一王权高于教权的观点某种程度上讲促进了近代民族意识的觉醒,民族国家迅速成长起来。
综上,路德的“因信称义,信仰得救”、人人有权阅读圣经,人人可以直接和上帝对话、王权高于教权、俗权之上、民族国家等等的一些列观点在当时的德国和欧洲产生了巨大的反响,把教皇、教会以及神职人员从神坛上来下来,为基督徒走出天主教会的控制起了巨大的作用,作为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之间的一场思想解放运动,马丁·路德领导的宗教改革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