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解体,是斯大林推行大俄罗斯主义导致的吗?
斯大林为增强凝聚力在苏联推行大俄罗斯主义,却间接导致苏联解体
斯大林在1878年出生于哥里城,这座如今属于格鲁吉亚的古城,在当时属于沙俄第比利斯省管辖之下,然而,从沙俄时代开始,当时的沙俄就开始奉行俄人至上,认为俄人高于其他族群,而其他族群注定要受到俄人的支配,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让俄人享有专属的特别权益,他们不断离间其他族裔之间的矛盾,这就是所谓的大俄罗斯主义。
不过,苏联时代共有七位当家人,其中斯大林是格鲁吉亚人,勃列日涅夫是乌克兰人,其他五人都是俄人,然而很值得玩味的是,五位出身俄裔的当家人执掌期间,都是以少数族群的利益为重,偏向少数族群,而斯大林与勃列日涅夫却强势推行大俄罗斯主义。
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斯大林
斯大林的父亲是个鞋匠,母亲乃是农奴的女儿,这样的家庭环境使得斯大林的童年过得相当辛苦,不过这也深深刺激了斯大林努力读书的决心,不过斯大林虽然成绩优秀,可最终因为无力承担学费而被学校开除,退学之后的斯大林,加入了列宁的布尔什维克。
因为个人的觉悟很高,工作又非常积极,斯大林很快崭露头角,成为列宁的亲密战友。
列宁离世之后,斯大林成为了苏联的新的主导者,当时的苏联表面看上去相当强大,但是实际上内里相当混乱,列宁在世的时候奉行十分宽松的相关策略,在苏联广袤的领地之内的诸多非俄裔族群,都纷纷想要脱离苏联自立门庭。
苏联的地盘虽然十分辽阔,但是并不牢靠,因为这些土地都是几百年里被俄人囫囵吃进去的,融合程度并不是很高,内忧外患交加之下,斯大林为了巩固优势稳定一切,只能奉行大俄罗斯主义,凭借俄人的优势来凝聚整个苏联。
在苏联的内部,俄人占据总人口的比例虽然也仅占到了一半,但这已经绝对优势于其他任何族群,要想苏联保持绝对的稳定,依靠俄人的绝对必要的,这无可置疑,相较之下,格鲁吉亚人的比例微乎其微,基本可以忽略不计。
若是斯大林因为自己是格鲁吉亚人来偏袒于格鲁吉亚,那么其实是非常错误的选择,仅仅一个格鲁吉亚根本不足以支撑庞大的苏联。
再者,当时苏联高层之中大多也都是俄人,斯大林要完完全全掌握住苏联,就必须得到这群俄人的绝对信任,否则就可能把事弄糟。
斯大林年轻的时候游历过俄国大多数的城市与乡村地带,对于俄境内的情况还是非常了解的,他认识到若是完全依照各族裔利益均等至上的原则来治理苏联的话,那么最后就会因为没有核心主题族群的支持,而导致各族各自为战的局面,那么庞大的苏联就会形同一盘散沙。一旦外界有心渗入,或者有其他危机发生,苏联就会崩解。
事实也证明斯大林其实也是对的。戈尔巴乔夫时代将大量来自于俄罗斯的收入去贴补其他的少数族裔,结果引起了俄人的高度不满,最后苏联消散前夕,俄罗斯率先带头要求分家。
苏联民族分布图
正如我们所说的“少数服从多数”之说,俄人经过数百年的经营发展,在苏联境内占据了绝对的主体地位,是绝对的主体族群,天无二日,苏联要想长久生存下去,那么也就只能有一个主体族群,只有这样,国家的步调才会一致,不会出大乱子。
为了强化俄人的主体地位,斯大林的手腕可谓相当多样相当强势,比如二战期间将伏尔加河流域的德裔强行迁移到了远东与中亚,占领东普鲁士之后,将当地德裔悉数放逐,移入大量的俄人与乌克兰人。斯大林的女儿斯维特兰娜在《致友人的二十封信》当中道:“我的父亲一生热爱俄罗斯,他深深地爱它,我从没有见过另一个格鲁吉亚人像他这样忘掉自己的特点,这样强烈地爱俄罗斯的一切。”
不过,斯大林推行大俄罗斯主义,在短期之内很有成效,但长远来看加剧了苏联内部各族群之间的矛盾,无异于饮鸩止渴,这也是后来苏联消散的重要原因。
共产主义是治国理政的方法和手段。用共产主义的方法和手段解决社会矛盾和问题,这种方法世界各国都在用。这种方法可用,但不可乱用。
建设社会主义,必须始终坚持国内自然资源全民所有、国有资本全民所有、财政收入全民所有。国内自然资源全民所有和国有资本全民所有是基础,财政收入全民所有是关键。
共有制社会是主观臆想的社会。首先假设无产阶级是最先进的阶级,大公无私,毫不利己,专门利人。职工吃企业的大锅饭,企业吃国家的大锅饭。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实践证明:共有制社会根本行不通,屡试屡败。共有制社会失败了,但不等于共产主义失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