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和李鸿章谁的官更大?
5个回答
展开全部
李鸿章官大。
曾国藩最初属意派曾国荃领兵东援,但曾国荃一心要攻下天京,建立首功,而不愿往。随后,曾国藩又函请湘军宿将陈士杰出山,但陈亦以“母老”力辞。曾国藩最后转商于李鸿章,李欣然应命,于是开始了淮军的招募与组建。
二者都一样的,但是李鸿章的权力更大,对中国影响力更大二者都一样的,但是李鸿章的权力更大,对中国影响力更大。
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汉族,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宗圣曾子七十世孙。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
与胡林翼并称曾胡,与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并称“晚清四大名臣”。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谥曰文正。
李鸿章(1823年2月15日—1901年11月7日),晚清名臣,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安徽合肥人,世人多尊称李中堂,亦称李合肥,本名章铜,字渐甫或子黻,号少荃(泉),晚年自号仪叟,别号省心,谥文忠。
作为淮军、北洋水师的创始人和统帅、洋务运动的领袖、晚清重臣,官至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授文华殿大学士,曾经代表清政府签订了《越南条约》《马关条约》《中法简明条约》等。
曾国藩最初属意派曾国荃领兵东援,但曾国荃一心要攻下天京,建立首功,而不愿往。随后,曾国藩又函请湘军宿将陈士杰出山,但陈亦以“母老”力辞。曾国藩最后转商于李鸿章,李欣然应命,于是开始了淮军的招募与组建。
二者都一样的,但是李鸿章的权力更大,对中国影响力更大二者都一样的,但是李鸿章的权力更大,对中国影响力更大。
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汉族,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宗圣曾子七十世孙。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
与胡林翼并称曾胡,与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并称“晚清四大名臣”。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谥曰文正。
李鸿章(1823年2月15日—1901年11月7日),晚清名臣,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安徽合肥人,世人多尊称李中堂,亦称李合肥,本名章铜,字渐甫或子黻,号少荃(泉),晚年自号仪叟,别号省心,谥文忠。
作为淮军、北洋水师的创始人和统帅、洋务运动的领袖、晚清重臣,官至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授文华殿大学士,曾经代表清政府签订了《越南条约》《马关条约》《中法简明条约》等。
展开全部
李鸿章权利更大、官大。
曾国藩最初属意派曾国荃领兵东援,但曾国荃一心要攻下天京,建立首功,而不愿往。随后,曾国藩又函请湘军宿将陈士杰出山,但陈亦以“母老”力辞,曾国藩最后转商于李鸿章,李欣然应命,于是开始了淮军的招募与组建。二者都一样的,但是李鸿章的权力更大,对中国影响力更大二者都一样的,但是李鸿章的权力更大,对中国影响力更大。
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汉族,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宗圣曾子七十世孙。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与胡林翼并称曾胡,与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并称“晚清四大名臣”。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谥曰文正。
李鸿章(1823年2月15日—1901年11月7日),晚清名臣,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安徽合肥人,世人多尊称李中堂,亦称李合肥,本名章铜,字渐甫或子黻,号少荃(泉),晚年自号仪叟,别号省心,谥文忠。作为淮军、北洋水师的创始人和统帅、洋务运动的领袖、晚清重臣,官至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授文华殿大学士,曾经代表清政府签订了《越南条约》《马关条约》《中法简明条约》等。
曾国藩最初属意派曾国荃领兵东援,但曾国荃一心要攻下天京,建立首功,而不愿往。随后,曾国藩又函请湘军宿将陈士杰出山,但陈亦以“母老”力辞,曾国藩最后转商于李鸿章,李欣然应命,于是开始了淮军的招募与组建。二者都一样的,但是李鸿章的权力更大,对中国影响力更大二者都一样的,但是李鸿章的权力更大,对中国影响力更大。
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汉族,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宗圣曾子七十世孙。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与胡林翼并称曾胡,与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并称“晚清四大名臣”。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谥曰文正。
李鸿章(1823年2月15日—1901年11月7日),晚清名臣,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安徽合肥人,世人多尊称李中堂,亦称李合肥,本名章铜,字渐甫或子黻,号少荃(泉),晚年自号仪叟,别号省心,谥文忠。作为淮军、北洋水师的创始人和统帅、洋务运动的领袖、晚清重臣,官至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授文华殿大学士,曾经代表清政府签订了《越南条约》《马关条约》《中法简明条约》等。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2021-06-23
展开全部
曾国藩在朝廷担任过的最高职务是从二品的礼部侍郎,大学士的称号是在两江总督和直隶总督任上获得的,其从来没有履行过宰相的职权,也从未踏足朝廷权力中枢,怎么能称其为宰相呢?左宗棠倒是进过军机处,但时间非常短暂,其称为宰相也没有什么不对,只是感觉有点别扭。李鸿章就不一样了,虽然一生从未进过军机处,但清末担任过北洋通商大臣、总理衙门大臣,掌控朝廷中枢十余年,参与处置朝廷大小事务,真正履行了宰相的职责,故当时世界各国都承认他的宰相地位,还是实至名归的。
首先要了解,满清王朝是没有宰相这个职务的。因为满清统治者入关以后,为了防止大臣权力过大,威胁皇帝的统治地位,消弱了大臣的职能,没有设立宰相一职。虽然没有宰相之职,但是以前宰相干的事情,还得有人去做呀。故而满清统治者就别出心裁地设立了军机处及上书房等办事机关,让大臣将宰相的担子担起来。故而担任首席军机大臣及上书房师傅,协助皇帝处理国家政务的大臣,就被后世称之为宰相。也有一些人虽然没有担任过首席军机大臣,但是担任过六部尚书九卿之职务,并被授予大学士头衔,也被称之为宰相。比如说康熙朝的明珠、索额图;乾隆朝的和珅、刘墉;同治、光绪朝的翁同龢、李鸿章等人。
其次是要了解,并不是所有担任过军机大臣或上书房师傅的官员,就可以称为宰相。因为宰相是封建王朝官员最高行政职务的称谓,虽然在唐宋时期,宰相只是正三品职务,但是到了清朝,宰相之称非正一品官员不可。在满清王朝统治时期,六部尚书及各地将军、提督统统是从一品官职,正一品职务文官有:太师、太傅、太保、大学士;武官只有领侍卫内大臣、掌銮仪卫事大臣。而领侍卫内大臣、掌銮仪卫事大臣属于武官职务,和宰相扯不上关系。这样一来,有资格称为宰相的人,只能从担任过太师、太傅、太保及大学士中的人来区分了。太师、太傅、太保虽为正一品官衔,但并不担任实际职务,只是一种荣誉称号。实际有权力的,管事的大臣,除了被授予军机大臣、上书房师傅之职外,还被授予各殿大学士称号。像这样的大臣,才被社会认可为宰相。
首先要了解,满清王朝是没有宰相这个职务的。因为满清统治者入关以后,为了防止大臣权力过大,威胁皇帝的统治地位,消弱了大臣的职能,没有设立宰相一职。虽然没有宰相之职,但是以前宰相干的事情,还得有人去做呀。故而满清统治者就别出心裁地设立了军机处及上书房等办事机关,让大臣将宰相的担子担起来。故而担任首席军机大臣及上书房师傅,协助皇帝处理国家政务的大臣,就被后世称之为宰相。也有一些人虽然没有担任过首席军机大臣,但是担任过六部尚书九卿之职务,并被授予大学士头衔,也被称之为宰相。比如说康熙朝的明珠、索额图;乾隆朝的和珅、刘墉;同治、光绪朝的翁同龢、李鸿章等人。
其次是要了解,并不是所有担任过军机大臣或上书房师傅的官员,就可以称为宰相。因为宰相是封建王朝官员最高行政职务的称谓,虽然在唐宋时期,宰相只是正三品职务,但是到了清朝,宰相之称非正一品官员不可。在满清王朝统治时期,六部尚书及各地将军、提督统统是从一品官职,正一品职务文官有:太师、太傅、太保、大学士;武官只有领侍卫内大臣、掌銮仪卫事大臣。而领侍卫内大臣、掌銮仪卫事大臣属于武官职务,和宰相扯不上关系。这样一来,有资格称为宰相的人,只能从担任过太师、太傅、太保及大学士中的人来区分了。太师、太傅、太保虽为正一品官衔,但并不担任实际职务,只是一种荣誉称号。实际有权力的,管事的大臣,除了被授予军机大臣、上书房师傅之职外,还被授予各殿大学士称号。像这样的大臣,才被社会认可为宰相。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整体来讲,李鸿章的官职略高于曾国藩,曾国藩的谥号略高于李鸿章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李鸿章权利更大、官大。
曾国藩最初属意派曾国荃领兵东援,但曾国荃一心要攻下天京,建立首功,而不愿往。随后,曾国藩又函请湘军宿将陈士杰出山,但陈亦以“母老”力辞,曾国藩最后转商于李鸿章,李欣然应命,于是开始了淮军的招募与组建。二者都一样的,但是李鸿章的权力更大,对中国影响力更大二者都一样的,但是李鸿章的权力更大,对中国影响力更大。
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汉族,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宗圣曾子七十世孙。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与胡林翼并称曾胡,与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并称“晚清四大名臣”。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谥曰文正。
李鸿章(1823年2月15日—1901年11月7日),晚清名臣,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安徽合肥人,世人多尊称李中堂,亦称李合肥,本名章铜,字渐甫或子黻,号少荃(泉),晚年自号仪叟,别号省心,谥文忠。作为淮军、北洋水师的创始人和统帅、洋务运动的领袖、晚清重臣,官至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授文华殿大学士,曾经代表清政府签订了《越南条约》《马关条约》《中法简明条约》等。
曾国藩最初属意派曾国荃领兵东援,但曾国荃一心要攻下天京,建立首功,而不愿往。随后,曾国藩又函请湘军宿将陈士杰出山,但陈亦以“母老”力辞,曾国藩最后转商于李鸿章,李欣然应命,于是开始了淮军的招募与组建。二者都一样的,但是李鸿章的权力更大,对中国影响力更大二者都一样的,但是李鸿章的权力更大,对中国影响力更大。
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汉族,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宗圣曾子七十世孙。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与胡林翼并称曾胡,与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并称“晚清四大名臣”。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谥曰文正。
李鸿章(1823年2月15日—1901年11月7日),晚清名臣,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安徽合肥人,世人多尊称李中堂,亦称李合肥,本名章铜,字渐甫或子黻,号少荃(泉),晚年自号仪叟,别号省心,谥文忠。作为淮军、北洋水师的创始人和统帅、洋务运动的领袖、晚清重臣,官至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授文华殿大学士,曾经代表清政府签订了《越南条约》《马关条约》《中法简明条约》等。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