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医诊断的原则中为何要求病证结合
3个回答
展开全部
中医中药和西医在诊治癌症方面各有所长,临床工作中应取长补短,互相配合,才能提高疗效。而不应是简单地把两种医学、两种治疗方法凑在一起。中国近40多年来运用中医药与中西医结合诊疗恶性肿瘤,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现被公认是继手术、放疗、化疗及生物免疫治疗之后的第五大治疗方法,是癌症多学科综合治疗中的有效方法之一。
从中医理论上讲,所谓癌症,是人体气血运转不畅造成的,而气血郁滞就容易产生内热。而西医则认为癌症病因70~80%是与环境因素有关。在癌症的诊断方面,中医和西医有不同的方法。中医通过简单的望、问、闻、切来诊断疾病。中国传统医药学有许多关于癌瘤的记载和论述,如殷商时代的甲骨文就有“瘤”的记载。中医经典《黄帝内经》就有“积聚”、“症瘕”、“石疽”等同癌症相类似病变的描述。中医通过全身脉象等的变化推断器官功能的变化(中医的五脏六腑与西医的解剖不完全一致)。而西医拥有影像学检查,如X线检查、B超声诊断、同位素检查、红外线扫描、计算机体层扫描(CT)、磁共振成像(MRI)等,可确定病变部位,并采用细胞学、病理学诊断的方法来确定肿瘤的良、恶性,瘤细胞的类型和分化的程度,还有生化检查、免疫学检查、肿瘤标记物检查等辅助诊断,所以现在诊断癌症主要依靠西医的方法。
在治疗癌症方面,中医治肿瘤采用辨证施治,用药注重攻邪而不伤正,养正而不助邪。抗癌中草药,药源丰富,价格低廉,能为广大患者所接受。用药的药性多是寒凉药,佐以理气活血药,不用大补药,以免增加病体的内热。用药的目的旨在调动机体本身的抗病力量,这是治本所在。中医的扶正培本治疗可以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但中医药治疗肿瘤有疗程长、不易在短期内彻底根除病灶等缺点,因此,更多的医学专家把目光放在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上。临床证实,在肿瘤治疗的各个阶段都可以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中西医结合能相互协同、取长补短,使肿瘤治疗的效果得到加强。
西医多以外科手术、放射治疗、化学药物治疗等方法治癌。目前对早、中期癌症患者,大多采用外科手术切除,时间短,疗效较好;部分患者在手术前、后加用放射治疗,或化疗或中医药治疗,以提高疗效、预防复发,也常用中医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促进康复。对中晚期癌症患者,常用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部分癌症患者主要依靠放、化疗得到治愈。但在放、化疗时,一些患者产生轻重不等的副作用,如消化道反应(食欲不振、恶心
从中医理论上讲,所谓癌症,是人体气血运转不畅造成的,而气血郁滞就容易产生内热。而西医则认为癌症病因70~80%是与环境因素有关。在癌症的诊断方面,中医和西医有不同的方法。中医通过简单的望、问、闻、切来诊断疾病。中国传统医药学有许多关于癌瘤的记载和论述,如殷商时代的甲骨文就有“瘤”的记载。中医经典《黄帝内经》就有“积聚”、“症瘕”、“石疽”等同癌症相类似病变的描述。中医通过全身脉象等的变化推断器官功能的变化(中医的五脏六腑与西医的解剖不完全一致)。而西医拥有影像学检查,如X线检查、B超声诊断、同位素检查、红外线扫描、计算机体层扫描(CT)、磁共振成像(MRI)等,可确定病变部位,并采用细胞学、病理学诊断的方法来确定肿瘤的良、恶性,瘤细胞的类型和分化的程度,还有生化检查、免疫学检查、肿瘤标记物检查等辅助诊断,所以现在诊断癌症主要依靠西医的方法。
在治疗癌症方面,中医治肿瘤采用辨证施治,用药注重攻邪而不伤正,养正而不助邪。抗癌中草药,药源丰富,价格低廉,能为广大患者所接受。用药的药性多是寒凉药,佐以理气活血药,不用大补药,以免增加病体的内热。用药的目的旨在调动机体本身的抗病力量,这是治本所在。中医的扶正培本治疗可以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但中医药治疗肿瘤有疗程长、不易在短期内彻底根除病灶等缺点,因此,更多的医学专家把目光放在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上。临床证实,在肿瘤治疗的各个阶段都可以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中西医结合能相互协同、取长补短,使肿瘤治疗的效果得到加强。
西医多以外科手术、放射治疗、化学药物治疗等方法治癌。目前对早、中期癌症患者,大多采用外科手术切除,时间短,疗效较好;部分患者在手术前、后加用放射治疗,或化疗或中医药治疗,以提高疗效、预防复发,也常用中医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促进康复。对中晚期癌症患者,常用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部分癌症患者主要依靠放、化疗得到治愈。但在放、化疗时,一些患者产生轻重不等的副作用,如消化道反应(食欲不振、恶心
展开全部
中医辨证论治在临证中具有四个关键环节,即辨证、立法、遣方、用药,也即据证立法、依法选方,方证对应。采用西医辨病、中医辨证的方法病证结合,既可从宏观上认识疾病的临床症状与个体差异,又可从微观方面了解疾病的病理变化,对证的广泛性加以具体化,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对中医辨证论治体系的补充与完善。
中医学具有从整体功能“司外揣内”的观察和推理模式,依据中医学“有形诸内,必形诸外”的理论,通过望、闻、问、切搜集四诊信息, 对形之于外的四诊信息采用中医的辨证方法,在对疾病做出确切的诊断后,按照中医辨证论治的原则,确定符合临床实际的证型,并在辨证分型的基础上进行病、证结合的遣方用药,这种诊疗方式已逐渐为人们所认可。辨病是对中医辨证的必要和有益补充,有利于进一步对疾病性质的认识,有助于掌握不同疾病的特殊性及发展、转归。
病和证的关系,表现在同一疾病可以有不同的证,而不同的疾病可以有相同的证,证在横的方面涉及到许多的病,如胃脘痛是消化性溃疡、胃炎、胃痉挛、胃下垂等病的主症,而将不同的疾病进行横向的联系,发现部分病例尽管疾病的诊断不同,却有着共同的证候,“证同治亦同,证异治亦异”,将西医的辨病与中医辨证相结合,本身就体现了中医学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的原则,分别体现了一种异中求同、同中求异的辨证思想。
中医学具有从整体功能“司外揣内”的观察和推理模式,依据中医学“有形诸内,必形诸外”的理论,通过望、闻、问、切搜集四诊信息, 对形之于外的四诊信息采用中医的辨证方法,在对疾病做出确切的诊断后,按照中医辨证论治的原则,确定符合临床实际的证型,并在辨证分型的基础上进行病、证结合的遣方用药,这种诊疗方式已逐渐为人们所认可。辨病是对中医辨证的必要和有益补充,有利于进一步对疾病性质的认识,有助于掌握不同疾病的特殊性及发展、转归。
病和证的关系,表现在同一疾病可以有不同的证,而不同的疾病可以有相同的证,证在横的方面涉及到许多的病,如胃脘痛是消化性溃疡、胃炎、胃痉挛、胃下垂等病的主症,而将不同的疾病进行横向的联系,发现部分病例尽管疾病的诊断不同,却有着共同的证候,“证同治亦同,证异治亦异”,将西医的辨病与中医辨证相结合,本身就体现了中医学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的原则,分别体现了一种异中求同、同中求异的辨证思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2021-11-08
展开全部
中医诊断的基本原则 原则有三:整体审察、诊法合参、病证结合。 一、整体审察 整体审察是中医学的基本概念之一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