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中医药的十个“最”吗?
中医药是我国独创的、具有传统特色并无法由其他医学代替的一门医学,它以整体观念、辨证施治、防治结合而见长,在全世界享有盛誉。
南朝设置太医署,是我国官办医学教育之始,一直延续至清末。
唐高宗显庆二年(656),苏敬、长孙无忌等23人奉诏撰《新修本草》,是世界上最早的国家药典。该书有图有经,博综方术,详探秘要,广验产地,总结了唐以前的草本成就,对后世的影响颇大。后来还撰有《本草拾遗》《图经本草》《本草纲目》等医药巨著,这些古籍被达尔文誉为中医药百科全书。
在战国时《黄帝内经》一书中就提出“和于阴阳,调于四时”的中医生理和病理、临床和治疗的总纲。
切脉、望色、闻声、问病“四诊”(简称望、闻、问、切)为春秋时期扁鹊所创,是中医独创的有效无损的诊断法,至今仍在使用。
南朝宋雷敩的《炮炙论》中它录了“直录炮、熬、煮、炙药制方”,奠定了后世中药炮制方法的基础。
该书系唐武宗会昌元年(841)所著,是我国现存的最早骨科名著,其中脱臼整复、骨折捺正、夹板固定、通经活络等10大治骨步骤至今仍有实用价值。
《列子.汤问》载:“鲁公扈,赵齐婴二人有疾,扁鹊遂饮二人毒酒,迷死三曰,剖胸探心,投以神药,既悟如初。”
(凉茶铺)
先秦时期就有用荆棘、骨针刺激人体治病术,为针炙之始。最早的金针实物是河北省满城出土的西汉金针。宋、元太医设有针炙科,王惟一的《铜人腧穴针炙图经》统一了人体周身651穴位。
在周代始有 “寒尸”技术。西周初年,哈密的楼兰女尸保存至今仍有原胶组织,整体水平仍然良好,长沙马皇堆出土的女尸震惊世界。
我国的中医药学是古人们通过长期探索积累的科学,是一门值得人们信赖的医药学,数千年来为我国劳动人民的身体健康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历代中医药学方面的专家写出不少论著推动了中医中药学的发展,对促进世界医药学的发展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