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哪些著名的科学家?
1、茅以升是我国著名的桥梁专家、土木工程专家、工程教育家,毕业于西南交通大学,获得了康奈尔大学的硕士学位,又获得了卡耐基隆大学的博士学位。同时他还是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工程院院士、中央研究院院士,曾主持修建了中国人自己的第一座现代化大桥——钱塘江大桥。
2、袁隆平毕业于西南农学院(现西南大学),是我国著名的杂交水稻专家,也是中国研究杂交水稻的先驱者,被誉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在2000年获得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它的代表作有《袁隆平论文集》,《两系法杂交水稻研究论文集》和《杂交水稻育种栽培学》。
3、李世光原名李仲揆,毕业于英国伯明翰大学,是我国地质学的创立者,教育家,地质学家,是中国现代地球科学和地质工作的主要发起人和奠基人之一。
他是新中国成立后的首批杰出的科学家,同时他本人也在2009年当选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其代表作有《地质力学之基础与方法》和《地质力学概论》。
4、邓稼先作为我国两弹元勋之一,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曾获得了美国普渡大学的物理学博士学位,学成归国后设计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和氢弹,是中国著名的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核武器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为中国的两弹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5、钱学森作为我国火箭领域的泰斗,被誉为“中国导弹之父”、“中国航天之父”、“中国自动化控制之父”以及“火箭之王”。
他毕业于国立交通大学和加州理工大学,是著名的空气动力学家,并且首次在世界上提出研制每小时飞行距离超过一万公里的火箭成为可能。回国时被美国人称赞为可以抵五个师。
水稻、“两系法”杂交水稻、超级杂交稻一期、二期。2、竺可桢(1890.3.7-1974.2.7),字藕舫,浙江省绍兴县东关镇(今属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近代气象学家、地理学家、教育家。中国近代地理学和气象学的奠基者。他对中国气候的形成、特点、区划及变迁等,对地理学和自然科学史都有深刻的研究。3、钱伟长(1912.10.9—2010.7.30),江苏无锡人,世界著名的科学家、教育家,杰出的社会活动家,中国科学院院士。钱伟长兼长应用数学、力学、物理学、中文信息学,在弹性力学、变分原理、摄动方法等领域有重要成就。4、侯德榜(1890年8月9日~1974年8月26日),生于福建闽侯,著名科学家,杰出化学家,侯氏制碱法的创始人,中国重化学工业的开拓者。近代化学工业的奠基人之一,是世界制碱业的权威。5、童第周(1902.5.28-1979.3.30),浙江鄞县(今宁波市鄞州区)人,生物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中国实验胚胎学的主要创始人,中国海洋科学研究的奠基人,生物科学研究的杰出领导者,开创了中国“克隆”技术之先河,被誉为“中国克隆之父”。扩展资料
成为科学家的一个标志是首先是一个独立的研究者,也就是说一个科学家必需有参与科学研究,发表,交流等活动的自主性。这种自主性是和成果挂钩的,说白了所谓的成果无非就是发表文章或获得专利权。这对于一位以科学研究为职业的科学家是至关重要的。在过去我们总强调科学家应该首先具备科学精神,也就是你如果想以科学发现为职业,就必须从精神上有一种献身,求实,严谨和持之以恒的内质,这就是所谓的科学精神。随着科学研究成了一种社会建制,特别是当现代科学活动出现了政府主导的特征之后,科学就一下子从”小科学“变成了“大科学”,科学也随之变成了一种职业。参考资料来源:
水稻、“两系法”杂交水稻、超级杂交稻一期、二期。2、竺可桢(1890.3.7-1974.2.7),字藕舫,浙江省绍兴县东关镇(今属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近代气象学家、地理学家、教育家。中国近代地理学和气象学的奠基者。他对中国气候的形成、特点、区划及变迁等,对地理学和自然科学史都有深刻的研究。3、钱伟长(1912.10.9—2010.7.30),江苏无锡人,世界著名的科学家、教育家,杰出的社会活动家,中国科学院院士。钱伟长兼长应用数学、力学、物理学、中文信息学,在弹性力学、变分原理、摄动方法等领域有重要成就。4、侯德榜(1890年8月9日~1974年8月26日),生于福建闽侯,著名科学家,杰出化学家,侯氏制碱法的创始人,中国重化学工业的开拓者。近代化学工业的奠基人之一,是世界制碱业的权威。5、童第周(1902.5.28-1979.3.30),浙江鄞县(今宁波市鄞州区)人,生物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中国实验胚胎学的主要创始人,中国海洋科学研究的奠基人,生物科学研究的杰出领导者,开创了中国“克隆”技术之先河,被誉为“中国克隆之父”。扩展资料
成为科学家的一个标志是首先是一个独立的研究者,也就是说一个科学家必需有参与科学研究,发表,交流等活动的自主性。这种自主性是和成果挂钩的,说白了所谓的成果无非就是发表文章或获得专利权。这对于一位以科学研究为职业的科学家是至关重要的。在过去我们总强调科学家应该首先具备科学精神,也就是你如果想以科学发现为职业,就必须从精神上有一种献身,求实,严谨和持之以恒的内质,这就是所谓的科学精神。随着科学研究成了一种社会建制,特别是当现代科学活动出现了政府主导的特征之后,科学就一下子从”小科学“变成了“大科学”,科学也随之变成了一种职业。参考资料来源: